◇ 文|本刊記者 楊光毅 圖| 秀山縣委宣傳部提供
最后一公里不是最后
The Last Kilometer Is Not the End
◇ 文|本刊記者 楊光毅 圖| 秀山縣委宣傳部提供
正午的太陽有點毒,王絲絲店外的水泥壩子,撲面的熱氣感覺似乎有點火星就能點燃。
這里是秀山縣官莊鎮(zhèn)新莊村。王絲絲這個店,準確說是一家“武陵生活館”的直營店,她是店主。而號稱“生活我全管”的“武陵生活館”,是秀山縣農村電商的一個縮影,更是全國農村電商的一個“樣板”。
何以稱“樣板”?做得早?做得大?做得好?按常規(guī)思路衍生的所謂“答案”,詮釋不了秀山的農村電商。
秀山打造農村電商,也打通了那個魔咒式的“最后一公里”。但這并非秀山成為“樣板”的全部原因——在發(fā)展農村電商時,秀山同時打通了“最初一公里”。
由是,成功通過農村電商,實現(xiàn)了“下鄉(xiāng)”與“進城”的互通式循環(huán)。
對于秀山的農村電商發(fā)展而言,2016年8月16日又是一個值得記取的日子。當天,一個叫“村頭”的農村電子商務新一代電商平臺上線。
在秀山(武陵)現(xiàn)代物流園區(qū),巧遇自稱“車夫”的車玉昕。他說得簡潔明了:“這個‘村頭’的出現(xiàn),某種意義上是云智商城的升級版。它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就是農產品的一個網批平臺?!?/p>
在秀山,車玉昕是個來自北方的“外來戶”,現(xiàn)在的身份是秀山縣云智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屬于秀山“三顧茅廬”引進的人才。正是基于秀山前瞻性規(guī)劃建設的物流園和云智科貿等,秀山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農村電商之路。
車玉昕和他的團隊來秀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負責秀山物流園的平臺構建。之后,在政府統(tǒng)籌下,成立了農村電子商務企業(yè)——云智科貿有限公司,任務之一是打造以“云智網商城”為代表的一個多元化模式的電子商務平臺。
“秀山電商走的是物流貫通,很多地方都是先建平臺。”這是車玉昕的話,“你沒有物流,一切都白瞎?!?/p>
其實,車玉昕和秀山電商的物流,更多的是通過“搭車”加以解決,那就是車玉昕經常掛在嘴邊的“T+1”模式中的“T”。這個所謂的“T”,是數(shù)字“3”的英文“Three”的第一個字母,整個“T+1”模式,就是物流時間的“3+1”——全國各地的物流3天到秀山縣城,然后1天到達鄉(xiāng)村。
其中的“T”,車玉昕說就是“借用”的社會物流力量。而秀山,則用自己的物流力量,解決“T+1”中的那個“1天”——這個“自己的物流力量”,秀山用得很巧,只投入了20多臺車,也就是秀山的“云智速遞”的基礎工具。
不過,即便如此,秀山的“T+1”模式,已成功解決“下鄉(xiāng)”的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所以,這個武陵山區(qū)的縣,才底氣十足地打出了“買全國賣武陵”的旗號。
在秀山時,常常聽到一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話:“現(xiàn)在秀山農村,趕場的沒得原來多了?!甭牭降慕忉屢埠翢o二致——可以通過電商物流網購了,而且網購的東西直接到村,這“最后一公里”解決了,趕場的“購買”功能也就減弱了。
電商只是渠道和平臺,
在脫貧攻堅背景下,借助電商,
有效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幫助農產品“進城”,
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但是,“下鄉(xiāng)”的“最后一公里”,還僅僅是解決了農村居民“購買”的問題。那么,“售賣”呢?
車玉昕與秀山上上下下,都是一樣的共識:農村居民不僅僅是消費,還需要解決收入的問題,沒有收入,怎么談得上消費?
事實上,“買全國賣武陵”后面,緊跟著另一句話,即“買武陵賣全國”。
在一個中午走進秀山(武陵)現(xiàn)代物流園區(qū),恰逢園區(qū)內擺渡車輛將一車分揀包裝好的秀山土雞蛋運送過來?!斑@是我們從農村收上來的土雞蛋,每個3元,每個雞蛋都有二維碼,掃碼就可以追溯,很清楚地知道來自哪里、養(yǎng)殖戶是誰、編號多少等所有信息?!避囉耜磕闷鹨幻峨u蛋,現(xiàn)場演示。
車玉昕身旁就是一臺電腦,打開的正好是“村頭”的主頁。據(jù)說秀山正在加緊培訓,讓更多平時拿慣了鋤頭的手能夠熟練操作鼠標?!巴ㄟ^‘村頭’這個平臺,農民可以掛出自己的售賣信息,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農產品的售賣?!避囉耜空f。
怎么個“足不出戶”?
“村頭”還只是其中一個平臺。秀山鄧陽村村民楊俊,也是一家“武陵生活館”的館主,他已經非常清楚這些“足不出戶”的流程:“武陵生活館”就近收購農產品,運載工業(yè)品“下鄉(xiāng)”的物流車輛,返回秀山時把這些農產品送進城,交由秀山當?shù)氐摹霸浦蔷W商城”拿到網絡上銷售,再根據(jù)下單情況,由社會物流分送到全國各地。
目前,僅秀山縣內及周邊的“武陵生活館”,已達到141家。
換句話說,以前農民要售賣自己的農產品,惟一的方式就是通過趕場?,F(xiàn)在,則通過電商,以及與電商形成無縫對接的物流系統(tǒng)——這一“進城”的物流系統(tǒng),與“下鄉(xiāng)”同屬一個系統(tǒng)。但車玉昕取了另外一個名字,“1+T”,即農民售賣的農產品一天到縣城,再加三天就到全國。
“你現(xiàn)在明白了吧,‘T+1’中的‘1’,解決了工業(yè)品‘下鄉(xiāng)’的最后一公里,‘1+T’中的‘1’,則解決了農產品‘進城’的最初一公里。”車玉昕道出其中奧秘,“這些都需要政府支持,包括政策,包括各種各樣的培訓?!辈稍L結束離開秀山的這段時間,車玉昕的微信里,很多都是秀山電商培訓的圖片。
秀山“進城”的農產品系列,分屬兩個不同的大類,食品類歸在“武陵遺風”里,工藝品類則放“邊城故事”中,名字都很詩意。
這樣的詩意,連同“最初一公里”,都不是秀山電商的終極目的。秀山看得很遠——電商只是渠道和平臺,在脫貧攻堅背景下,借助電商,有效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幫助農產品“進城”,助推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