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提起筆,感覺心里有大石壓得我不能呼吸。
先說說我的情況。我女兒上高二住校了,家里經(jīng)濟條件尚可,我與老公都有不錯的工作。但我們也有隱憂,就是生活在老家小鎮(zhèn)的公婆的身體。
兩周前,婆婆下午一點在家里拖地時摔了跤,等去外面打牌的公公下午六點回到家,婆婆已經(jīng)躺在冰冷的地上五小時。公公將婆婆送到醫(yī)院,命是救回來了,但人癱在了床上。當晚,公公打電話給我老公,倒是安慰我老公,說自己會照顧婆婆。但是我們哪能放心呢?公公一輩子都沒做過飯。
放下電話,老公長嘆短吁,愁眉不展。我心里也相當難過,公婆待我一向很好,每次回家看望他們,他們都將我當成最尊貴的客人,給我做好吃好喝的。我喜歡什么,他們便想辦法弄到。
我早幾年提議過讓他們來深圳與我們一起住,他們堅決不肯:一是擔心來了增加我們的負擔,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吃的喝的都費不少錢”,“何況還要看病之類的”——他們在老家生了病,就是去鎮(zhèn)醫(yī)院拿點藥吃,實在不行找個相熟的中醫(yī)看,一直也沒發(fā)生大問題;二是他們在深圳找不到歸屬感,在老家小鎮(zhèn)上,他們和親戚朋友之間來往很隨性,他們覺得小鎮(zhèn)上的生活很方便,環(huán)境又安靜,閉眼也能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我們理解他們,后來就沒提過這事。
60多歲時,他們還每年來深圳住幾天。過了70歲后,他們連門也懶得出了——公公的前列腺有問題,覺得在旅途中上廁所不方便,婆婆則是一上車就頭暈,連縣城都不敢去了。
這些年,我們只能祈禱他們不要生病,實在要生病,也等到我們退休后。可現(xiàn)在,女兒還在上高二。這個時間點太糟糕了。
第二天,我與老公就回去了一趟。雖然事先有了心理準備,但真看到家里的情形時,我心里還是堵得緊——
到家時已是夜里八點,首先去臥室里看婆婆。臥室里只留了墻上一盞小燈,婆婆睡在一堆亂糟糟的被子里,人瘦得幾乎看不見。一看見我們,她就哭起來。走近了,聞到一陣刺鼻的味道,公公尷尬地說,婆婆大小便有時失禁。我們當時掉了眼淚。
開了大燈,才發(fā)現(xiàn)屋子里的垃圾桶滿了出來,窗底下多了一張行軍床,是公公睡覺用的。床頭處支著一張小桌子,上面還有幾個碗沒收,他們吃飯也在這。
第三天一早,我們帶婆婆去了市醫(yī)院,但醫(yī)生只開了藥,說這種情況只能是家人好好照顧。
我們在家待了三天,因為公司的事情不得不回深圳?;貋砬耙惶?,我們請了一個熟悉的中年女性來家里照顧婆婆。工資開得不低,她也讓我放心,說會好好照顧婆婆。但回來不到一周,公公就打電話來說,保姆趁著他下午不在家時,去旁邊人家打牌去了,婆婆拉了一床。老公打電話給保姆,還不敢說重話,因為老家沒人愿意做這種伺候人的事。從城里請過去,更沒人愿意了。而將婆婆接來深圳,公婆還是堅決不肯。說實話,如果真將他們接來,一時我也不知怎么辦。就算請個保姆,但我與老公勢必有一人要放棄事業(yè)。
那天放下電話后,老公就提出了自己辭職回家照顧父母的想法。我本能地不同意,卻又特別理解他??吹礁改改菢幼樱l都想自己留在他們身邊盡心照顧!
只是,他如果真回去了,他的事業(yè)與我們的家庭生活,都會有無法預料的變化。
老師,我們該怎么辦?
曹女士
我找不到更多理由,來安慰一個孝順的中年人
曹女士:
先把一個好的思維習慣奉上,作為第一建議:遇到棘手的事情時,提醒自己想想辦法(比如深呼吸),讓情緒化的反應先過去,找到平靜,保持良好狀態(tài)?!俺腔馃济?,不要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重大決定。”同時,也不要陷入爭執(zhí)或責怪。畢竟,情緒化本身不能換來奇跡,找準問題、協(xié)調(diào)資源、穩(wěn)健執(zhí)行、適時調(diào)整才是智者之道。
我在你的陳述中,梳理出幾個問題:1.婆婆情況穩(wěn)定,但絕對需要細致看護;2.公公在旁,但作用顯然有限,自身也需要照顧;3.保姆難找,且作用顯然有限,還得供著;4.這種狀況短期內(nèi)顯然不會結(jié)束;5.你先生和你誰更適合去照顧公婆似乎有待考慮;6.女兒住校上高二,需要一定的照顧;7.公婆目前堅決不肯來深圳;8.你們夫妻倆的事業(yè)不錯,如果中斷,有相當?shù)娘L險。
差不多就這些,我們來進一步篩選:1 4條,我設置了一些肯定的詞語如“絕對”“顯然”,基本上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5-8條,我設置了描述模糊的詞語“似乎”“一定的”“目前”“相當?shù)摹?,既然第一眼看上去是合理的,那么這種模糊是存在的,在問題群中列為可商榷的部分。
讓我們聚集到這四個方面:第5條,旨在說明你先生和你都應列入征用人選;第6條,你的來信中沒有更多信息,但對你們的力量肯定有牽制——這兩條備注在這里,重點是最后兩條,由于決定了照顧地點和照顧方式,顯然是最大的矛盾點。
第7條,公公婆婆何時表達的不想來深圳的堅決?目前的堅決是否等于不可更改的堅決?第8條,你先生照顧父母的時間會有多長?
讓我們來分析推導一下,公公婆婆堅決不來深圳的原因,你已經(jīng)羅列得很清楚,但我還是機智地注意到這里面的一些問題:
1.越往后越不便遠途行走,必須早做決定。2.如果沒有合適的照顧機構(gòu),由子女就近照顧應列為首選項。3.老人家為何不那么想念你們,尤其是孫女?依我所知,老父母們每天能看著自己的孩子、孫輩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除非你們太忙,忙到像一陣抓不住摟不暖的風。這是中國式教育和職業(yè)模式的悲傷。4.當老人因病臥床,以上列舉的溫馨場面是否會消失?按你信中描述,應該是無奈的現(xiàn)實。
這樣的話,我覺得第7條中公婆的目前的堅決應該不再會那么有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體驗,老人們應當會尊重現(xiàn)實(在某種情境中,那位其實也算正常的保姆,應該會讓他們想象深圳,
“如果在深圳有更好的看護環(huán)境的話……”)。
這時我們開始推導第8條——如果把事業(yè)的風險提交給老人們考慮,他們會如何決策?假如你先生在老家照顧老人的時間是十年以上,他的事業(yè)和人生肯定是另一番風景了。兩位老人肯定會注意這個事實,所以他們應當會不斷要你先生離開,而你先生又如何做得到?
于是我們想象,你們與老人家們談談在深圳的可能(協(xié)調(diào)資源環(huán)節(jié)),在家,或在鄰近租房,或進入較好的看護機構(gòu)。你們?nèi)胰丝梢远帱c時間陪他們,可以演示如何利用一個APP訂購豐盛的物品,也可以演示如何通過IPAD與家鄉(xiāng)的老友們聊天說笑——現(xiàn)在還有一種利用WIFI遠程監(jiān)控的攝像頭,可以隨時看見指定空間內(nèi)老人的情況,并直接與他們交談,在深圳很容易買到并安裝。
也就是說,老人需要的,在神奇的深圳,基本上可以通過新手段來滿足。
剩下的,就是穩(wěn)健執(zhí)行、適時調(diào)整了。
反過來,我找不到更多理由,來安慰一個扔下事業(yè),獨自在鄉(xiāng)鎮(zhèn)照顧老人的中年人,以及他遠在都市的妻女……
胡劍云
他們老了,你們還年輕
曹女士:
你所描述的,是典型的70后生人現(xiàn)狀。小地方來的,到了大城市,爹媽還在,但在老家,這個尷尬情況變成了城鄉(xiāng)已成兩個世界。爹媽如果好好的還好,有個病與災,那邊也跟你們似的,要舍棄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
人生豈是可規(guī)劃的?今年永不知道明年會發(fā)生什么,明年也不知道后年的意外境況,各種意外疊加成一個真實世界,你必須睜開眼睛去面對,走起道兒去處理,內(nèi)心再糾結(jié)也必須做出選擇。
爹媽的生命是一往無前地老掉,并時刻面臨死亡之終審的,是不可逆的,我們的命都是從他們那里來的——中國的老人啊,大多是付出型,無條件付出,兢兢業(yè)業(yè)過日子,不敢多消耗一點兒資源和錢。好老人特別多,他們都說:不給子女添麻煩。但他們中的每一個,誰不是春節(jié)一到就發(fā)自內(nèi)心地春光燦爛呢?可以見到兒女,可以兒孫繞膝……中國古人太壞了,他們說:父母在,不遠游。
爹媽的存在永遠是戳中淚點的存在,你斷然不能想象你丈夫見到他媽媽那樣子躺在被子里頭的心情,因為這不是你親媽,如果是親媽,那種感受會乘以一百萬。所以,請原諒他的決定,并尊重和配合他。他這么做是必須和應該的,除了爹媽、你跟你們的女兒,世上再無更要緊的人,而他的母親,也是一個不可逆的、分分鐘面向逝去的生命。
我不能替你決定家事,我能建議的,不過人之常情——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都是這么處理這個無可奈何的常情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老了,你們還算年輕。
而且,這也并不會像你想象的一樣嚴重。對吧?
巫昂
當事業(yè)與盡孝不能兩全,請把父母放在首位
曹女士:
關(guān)于您婆婆癱瘓在床的現(xiàn)狀,我們看了心里都很難受。更何況您先生,因為不忍父母遭此病痛折磨,所以決定辭職回家照顧母親。對于事業(yè)與盡孝不能兩全,您感到糾結(jié),不知道怎么辦?我自己就親身經(jīng)歷過類似事件。
人老多病這是規(guī)律,中風癱瘓更是多見。40年前,我在四川萬縣四五五廠上班,遠在寧波老家的父親中風偏癱。那時候,我與先生工資每月加起來只有60元,要哺育兩個孩子,還要每月給兩家老人10元撫養(yǎng)費。寧波與萬縣相距萬里,沒錢沒有公假,沒有無線通信,只靠書信往來,我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盡孝,父親去世也未能見上最后一面。30年前,母親病重去世,我也是一樣未能在床前服侍,都是大哥大姐照顧送終。每當想起這些,我就禁不住落淚,萬分自責,至今無法釋懷。
10年前,我的大哥不幸也中風癱瘓在床,侄兒侄女們也都忙碌于各自生計,我的經(jīng)濟條件大為改觀,于是我動員侄女,停下海鮮養(yǎng)殖工作專職照顧大哥,由我每月給予侄女收入補貼,直至去年大哥離世。我的大姐今年84歲,膝下無子,我負責她的全部,并雇甩遠房妹妹照顧,雙方都很滿意。我對父母的虧欠在兄姐身上得到彌補,內(nèi)心稍稍得到安慰。
從我的體驗中,雇用親戚朋友照顧老人是最佳選擇,相互不會太計較,比較好商量。如果老家實在無人,就接到身邊,再雇個阿姨。重金之下會有善良人愿意伺候老人,你們又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早晚好照應,對工作也不會有太多影響。
總而言之,老人時日不多,做子女必須盡職盡責。事業(yè)與盡孝能夠兼容最好,暫時不能兼顧也要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否則將來你想盡孝都沒有機會,做子女的要愧疚一輩子。
陳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