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如 何琦培
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在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可以起到組織學生進行多層次思維交流,幫助學生連接文本內容、再現(xiàn)作品全貌、促進深入理解、提高閱讀興趣等積極作用。當學生掌握了該方法以后,會為他們的自主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讓學生掌握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于課外閱讀呢?下面筆者以指導閱讀《尼瑙克山探險》一書為例,談談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指導課的課堂實施策略。
一、以關鍵詞或關鍵詞組的尋找和呈現(xiàn),開啟學生的“思維‘悅讀”之旅
關鍵詞的確定是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確定了關鍵詞,便等于確定了學生思維發(fā)散的幾個重要維度,開啟了學生“思維‘悅讀”之旅的方向。
【片段實錄】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本書,這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一本關于探險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奈塔莉·巴比特。這本書跟一座山有關系,這座山的名字叫(課件出示“尼瑙克山”)——(生齊讀)尼瑙克山。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尼瑙克山下的腳背村。這本書的名字叫(課件出示《尼瑙克山探險》一書的封面)——(生齊讀)《尼瑙克山探險》。該書曾經獲得了1971年度的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這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相當于兒童文學界的諾貝爾獎。書中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伊甘,另一個是奧特叔叔?!赌徼Э松教诫U》故事和下面幾個關鍵詞組有關(課件出示關鍵詞組:尼瑙克山之吼、奇異事件、怪獸傳說、揭開謎底),同學們看看、想想,哪個關鍵詞組最吸引你?為什么?
生:“奇異事件”最吸引我,我很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奇異”事情。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揭開謎底”,我特別想知道“謎底”到底是什么?
生:我對“怪獸傳說”著迷,我想知道都有什么妖魔鬼怪。
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這幾個關鍵詞組入手,一起走進《尼瑙克山探險》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立足圖書本身的內容特色,從尋找和呈現(xiàn)關鍵詞組入手,去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植學生的想象,吊起學生的“悅讀”欲望。
二、圍繞四個關鍵詞組展開學生的“思維‘悅讀”之旅,讓學生在品味探究文本的過程中,疏通整本書的思維脈絡
冒險、探險、歷險、驚險這些詞匯,幾乎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精神生命成長過程中一種本能的興趣訴求。在帶領學生走進“思維‘悅讀”之旅的過程中,筆者通過層層設疑,去激活書名中的“探險”這個核心詞,讓學生在探究文本的過程中疏通了整本書的思維脈絡,搭起了整個故事的框架。
【片段實錄】
師:這是第一個關鍵詞組(課件出示“尼瑙克山之吼”)??吹剿?,你會想到什么?
生:尼瑙克山里有怪獸,吼聲是它發(fā)出來的。
生:尼瑙克山里的吼聲可能是因為某些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制造出來的。
師:同學們都很有想法!可是,當村民們對這個現(xiàn)象議論猜測時,村中卻接二連三地發(fā)生了一些奇異事件(課件出示第二個關鍵詞組“奇異事件”)。村里的牛奶、煙囪甚至是路人都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奧特叔叔也卷進了這場奇妙的變化中。請同學們想一想,猜一猜,村里有可能發(fā)生了哪些“奇異事件”呢?
生:牛奶變成了口香糖。
生:路人變成了怪獸。
生:房頂?shù)臒焽杳俺隽藵鉄煛?/p>
生:奧特叔叔消失了。
師: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真實的情形是這樣的。(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牛奶——莫名其妙地變酸;
路人——短暫失明;
房頂?shù)臒焽琛獡u搖欲墜;
奧特叔叔——失蹤。
生個個露出一臉驚訝的表情。
師:看來,村里發(fā)生的事比你們想象的還要奇異!在這種情況下,村里人都覺得,這一定是怪獸所為(課件出示第三個關鍵詞組“怪獸傳說”)。整個腳背村開始籠罩在恐怖中,人們談“吼”色變,議論紛紛。那么,尼瑙克山到底有沒有怪獸,怪獸到底長什么樣呢?故事的主人公伊甘和你們一樣,很想查清事實的真相??墒?,他卻在尋找怪獸的過程中遇到了失蹤已久的奧特叔叔。接下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吧。
生:我們小組認為,接下來奧特叔叔也變成了怪獸。
生:我們小組認為,當奧特叔叔發(fā)現(xiàn)了秘密以后,他就被怪獸擄走了。
生:奧特叔叔和怪獸經歷了一番激烈地搏斗。
師:同學們的想象很豐富,會從不同角度去猜測書中的內容了。結果到底怎樣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謎底”吧?。ㄕn件出示第四個關鍵詞組“揭開謎底”和書中的相關內容)
伊甘爬上尼瑙克山之后,卻發(fā)現(xiàn)了失蹤已久的奧特叔叔。奧特叔叔告訴伊甘,這里沒有怪物,怪物是硫磺一類的化學物質,吼聲是雨水和里面火山形成的噴泉中的蒸汽接起來,蒸汽噴出洞口時,就會產生這種嗚嗚的聲音,這就是“尼瑙克山之吼”。
師:原來“尼瑙克山之吼”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伊甘知道了這個消息后,趕緊回村去告訴村民,我們一起來讀讀伊甘和村民們的話吧?。ㄕn件出示對話內容)
伊甘:“聽我說!我爬到山頂了!那里根本就沒有什么怪獸!”“山上根本沒有怪獸!我到山頂看了!”
村民:“我看這孩子確實是發(fā)燒了?!薄柏M止是發(fā)燒?我看他是嚇得精神不正常了!快把他帶回家好好休養(yǎng)吧!”“他簡直是在說胡話了!”“是啊,他都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了!”
師:同學們,從伊甘和村民的對話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伊甘和人們發(fā)生了思想沖突,村民根本不相信他說的話。
師:是啊,腳背村的生活剛開始是單調的、無趣的,正是由于談論有無怪獸這件事才讓村民們的生活變得有趣起來,這個話題已經成了村民茶余飯后必談的一件“樂”事。另外,尼瑙克山“怪獸之吼”還為該村吸引來了大批來趕集的“游客”,腳背村的集市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平靜的小山村也開始變得不再平靜。久之,村民們由剛開始的確信有怪獸,變得越來越不確定有怪獸。但是,大家誰也不愿意揭開真正的“怪獸”之謎。伊甘更著急了,可是,他該怎么辦呢?
生:伊甘不理會村民們說的話,他會去找奧特叔叔作證的。
師:這個辦法固然好,但是,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里故事的真正結局吧?。ㄕn件出示下面的內容)
伊甘離開腳背村,他選擇了效仿奧特叔叔,保留真相,不揭開怪獸之謎,把怪獸的故事完整地留給大家。
生默讀故事結局。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緊緊抓住“尼瑙克山之吼”“奇異事件”“怪獸傳說”“揭開謎底”這四個關鍵詞組,層層設疑,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展開交流討論,進而推動文本結構的動態(tài)生成。學生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初步掌握了通過抓住關鍵詞或關鍵詞組來疏通文本脈絡的閱讀方法。
三、學習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的特點,帶領學生實踐應用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
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能夠通過對幾個關鍵詞組的探究來整體把握故事的基本脈絡,此時教師出示以下兩幅思維導圖(見圖1、圖2),并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思維導圖的涵義。緊接著,教師通過播放微課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思維導圖形成的過程及制作方法,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思維導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激起了運用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的欲望。
【片段實錄】
師:故事講完了。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那四個關鍵詞組吧,誰還能記起來嗎?
生:尼瑙克山之吼、奇異事件、怪獸傳說、揭開謎底。
師:大家看看,這幅圖(在黑板上掛出的手繪思維導圖)和課件上的這幅圖(圖1)有什么不同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掛出來的圖顏色比較豐富。
生:我發(fā)現(xiàn)掛出來的圖內容比較詳細。
生:我還發(fā)現(xiàn)了圖2中有一些小的圖案。
師:像這樣通過關鍵詞組,用線條、顏色、詞匯、圖案的形式表達思維過程的圖叫思維導圖。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地理解作品?,F(xiàn)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思維導圖的形成過程吧?。ㄎ⒄n播放思維導圖的定義及形成過程,強化了以下教學內容:找關鍵詞或關鍵詞組是形成思維導圖的首要條件,抓住關鍵詞或關鍵詞組可以疏通文本、厘清故事發(fā)展順序,為閱讀文本打下基礎。此外,微課還以多篇文本為例,重點闡述了如何以故事情節(jié)為關鍵詞厘清故事發(fā)展順序,展示了思維導圖多種多樣的呈現(xiàn)方式,如圓圈圖、樹狀圖、氣泡圖等)看了微課視頻,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找關鍵詞或關鍵詞組的方法。
生:我們可以以故事情節(jié)為關鍵詞厘清故事發(fā)展順序。
生:我還觀察到了思維導圖的形式,像微課上展示的,有圓圈圖、樹狀圖、氣泡圖等。
師:同學們觀察得都很仔細。我知道你們身上都有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請嘗試運用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制作一幅關于你這本書的思維導圖吧。(課件出示制作要求)
1.想一想能體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關鍵詞或關鍵詞組是什么;
2.用線條、圖案、詞匯、顏色等形式構建思維導圖;
3.做完的同學把自己的作品掛在展示繩上。
生在音樂伴奏下自由創(chuàng)作,師巡堂指導;學生把作品掛到展示繩上;生交流討論。(過程略)
借助思維導圖式閱讀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通過找關鍵詞,用簡潔的線條和簡單的圖案、文字梳理自己所帶圖書的大意,很快將整本書的內容框架呈現(xiàn)了出來。這種閱讀方法的現(xiàn)學現(xiàn)用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能力水平努力完成閱讀任務,可以逐步提高閱讀水平。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