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 巖 圖_魏樹林
邂逅《陳風》里的愛情
文_張 巖 圖_魏樹林
愛情是人類生存繁衍中最奇妙、最誘人、最容易讓人欣喜亦是最容易讓人悲傷的存在。
有一本書中的愛情,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一句簡單的話也會反復詠嘆,卻樸實、熱烈、直白、率真,動人心魄。它來自《詩經(jīng)》,是三千年前華夏先民們在輕吟低唱、恣意高歌下原始的感情留存。在周南,一位男子對著和鳴的雎鳩起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秦地,苦悶的情人只能對著蒼蒼蒹葭感嘆,“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鄭國,一次偶遇讓年輕的小伙欣喜不已,“邂逅相遇,適我愿兮”;而在陳國,浪漫開放的民風讓愛情總是不期而遇,宛丘之上、東城門口、菖蒲湖畔都成了男女懵懂愛情的見證。
滄海桑田,曾為一方諸侯的陳國在歲月的傾軋下已不復存在。這片傳承著始祖文化、陳楚文化的土地,在朝代的更迭中,建制數(shù)度更易,或國、或郡、或州、或府,如今是一座小小縣城——淮陽。
淮陽遠古時又名“宛丘”,《竹書記年》記載:“太昊伏羲氏元年即位,都宛丘。”燦爛的東夷文化也由此而來。其后,周武王封虞舜后裔媯滿于陳,周朝陳國始建??鬃佣蛴陉?,陳勝都于陳,包拯放糧于陳……歷史總是沉悶而厚重,幸而有《陳風》,里面的青年男女用愛情在歲月斑駁的墻上添加了一抹抹瑰麗的色彩,讓一代代的癡兒女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忍不住去探索它的存在、它的風貌。
《陳風》創(chuàng)作跨度450余年,《詩經(jīng)》中卻只收錄了10首,其中情詩多達半數(shù)。這些詩歌在歌頌男女愛戀的同時還繪就了一幅幅民俗畫卷。開篇《宛丘》描寫的就是對一位巫舞女子的愛慕之情。陳地好巫,始于東夷風俗的沿襲和權貴們的偏好?!稘h書》有言:“周武王封媯滿于陳,是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史巫?!痹偌由现苓呧?、宋、楚三國民風的影響,奉祀和巫術在陳地盛行?!稏|門之枌》中青年男女鬧市相聚,婆娑起舞,就是民俗對巫者歌舞通神的化而為之。據(jù)淮陽當?shù)厝私榻B,及至今日,每逢農(nóng)歷初一、十五,太昊陵前就會聚著十里八鄉(xiāng)的歌者舞者,隨唱隨舞走一段擔經(jīng)挑。據(jù)考證,這正是原始社會以舞祭媒流傳下來的一種遺俗。
讀《陳風》中的情詩,不能不提到東門,那里實在是個談情說愛的好地方。東門旁邊的白榆樹下,子仲家的女兒舞姿翩翩,吸引著小伙挑選吉日相會于南方之原;它旁邊的大白楊下,焦急的男子心中惶惶,等待著還未赴約的戀人;它旁邊的水塘里,有位勤勞又美麗的姑娘,可以對歌可以笑談;那令女子輾轉寤寐、思念情郎的菖蒲湖畔,可能也在東門旁邊。
淮陽的城墻已在上世紀50年代拆除,古時的東城門處,現(xiàn)在變成了車水馬龍的旅游村——東關村,而縣里的老人還會稱這里一聲“東門兒口”。社會的變革遺失了古跡,記憶卻在眾口相傳中保留下來。沿著原來的城墻根兒,修建著一條方磚鋪就的繞城小道,道旁遍植國槐,綠蔭遮地,曲徑通幽,即使沒了高大城墻的遮掩,一樣成為戀人約會的圣地。
《東門之枌》中,男女約會時“視爾如荍,貽我握椒”,有甜言蜜語和心愛禮物;《東門之楊》中,情人相見會“昏以為期,明星煌煌”,等到月上柳梢頭,才能人約黃昏后;《東門之池》中,“可與晤歌”“可與晤言”,小伙來到姑娘漚麻的池畔向她傾訴衷腸?,F(xiàn)今的林蔭小道上,一對對相愛的戀人和數(shù)千年前的他們沒有什么不同,一樣的期待欣喜,一樣的焦急等待,一樣的喁喁互語,是每天都會不期而遇的甜蜜風景。
和《陳風》中的情歌不同的是,現(xiàn)在的東門口處,每日清晨還會有一對對相伴晨練的老人,不必言語和動作,一個相互的眼神就達成了彼此的默契,這是每天都會感念于心的浪漫回憶。東門口的繞城小徑臨湖,徑旁建有人家,推門涉階而下,可見“彼澤之陂”,那里“有蒲與荷”,“有蒲與蕳”,“有蒲菡萏”。波光粼粼中,夏荷裊娜,菖蒲茂密,千年景致依舊,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取景地。沿著小徑向北,可看到一戶門上盤有凌霄的人家,里面住著一對相伴56年的老夫妻。爺爺身體康健,奶奶美麗如昔,他們生于解放前,相識于解放后,在80歲的高齡還打趣著彼此的一見鐘情……
(作者單位:周口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