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凱,汪淼
(1.大連市測繪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011; 2.大連市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遼寧 大連 116011)
?
內外業(yè)一體化地名地址普查及信息系統(tǒng)建設
郭林凱1,2*,汪淼1,2
(1.大連市測繪研究院,遼寧 大連 116011; 2.大連市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遼寧 大連 116011)
基于提高地名地址普查效率和快速搭建地名地址普查及系統(tǒng)的目的,采用了室內室外一體化地名地址普查手段和應用“天地圖”地理信息平臺的方法,結合了地名地址普查的實際生產過程經驗,得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信息資源、先進的測量設備、成熟的共享信息平臺,能夠提高地理信息相關行業(yè)獲取行業(yè)專題數據的效率以及實現信息系統(tǒng)快速建設。
地名地址;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內外業(yè)一體化;“天地圖”;信息系統(tǒng)
地名地址是社會發(fā)展中形成的一個標志性信息特征,也是與地理空間相關的一項重要信息資源,是“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間框架數據,以坐標值的方式準確描述某一特定地物要素的專有名稱和屬性,是相關的行業(yè)以地名或地址為基礎,進行專業(yè)信息匹配和配準的媒介與橋梁。地名地址普查就是通過外業(yè)調繪、內業(yè)編輯、數據入庫等工作,獲取某個地區(qū)地名地址的名稱、位置和屬性信息[1]。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建設就是搭建一個以地名地址為主要管理、服務對象的系統(tǒng)平臺,對進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和并對社會提供權威的位置服務信息,改變傳統(tǒng)的地名管理工作模式,解決地名地址信息查詢繁瑣、定位不準、工作效率低等問題,通過構建標準的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能夠為政府和社會各行業(yè)提供現勢性強、準確度高的各類地名地址信息,通過數據轉換、端口鏈接等技術進行資源共享,能夠推進地名地址標準化進程,為人們提供準確的位置服務,提高人們相互交流、溝通的便捷化,提升政府部門的管理能力,是社會向智慧化邁進的重要體現。
地名地址普查及系統(tǒng)建設思路:收集行政區(qū)、道路、院落及建筑物、自然地理實體、人文地理實體、樓門牌信息等資料,一體化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的二次開發(fā),進行地名地址數據普查、編輯、入庫處理,接入“天地圖”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獲取地理底圖數據,建設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其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地名地址普查及系統(tǒng)建設思路
地名地址普查是一項很復雜、涉及面很廣的測繪生產,傳統(tǒng)的地名地址普查是將收集到地名地址信息人工展繪到普查調繪底圖上,外業(yè)人員依靠底圖到達現場一一核實,將普查的情況標記在普查底圖上,內業(yè)將外業(yè)普查的成果進行錄入、編輯等處理,最后再制作成地名地址普查成果圖并輸出打印保管,生產效率低,且沒有實現地名地址信息化管理[2]。結合現有的測繪資料、技術設備以及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的案例,提出地名地址普查數據快速獲取的思路:將與地名地址普查有關的資料進行信息化預處理,結合“天地圖”對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進行二次開發(fā)[3],外業(yè)普查人員手持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快速核查地名地址信息,內業(yè)人員將外業(yè)普查后的成果數據導入計算機地理信息編輯軟件中,對其進行快速的編輯、入庫處理,滿足后期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建設要求。
3.1 信息化預處理
(1)信息收集。地名地址普查,首先要從民政部門獲取普查區(qū)域市、區(qū)(縣)、街道(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的各級行政界線及標準名稱等資料,尤其是新設立的經濟區(qū)、先導區(qū)、街道、社區(qū)的界線及名稱資料[4]。其次,需要從民政部門收集已批復項目的圖件,包括已建成小區(qū)批復的小區(qū)名稱、每棟樓的門牌地址,已竣工的企事業(yè)單位院落批復的單位名稱、單位地址,以建成的道路名稱、等級、材質以及道路起止點位置等信息。
(2)信息提取。將從民政部門收集的各類地名地址圖件進行歸類、整理,進行數字掃描、坐標轉換以及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范對地名地址數據進行分層、屬性錄入等數字化、編輯處理。從 1∶500~ 1∶10 000數字地形圖上提取道路網、居民地以及道路、企事業(yè)單位、小區(qū)、山體、河流等注記信息,進行信息化預處理,主要包括:市、區(qū)(縣)、街道(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的政府駐地點位、名稱信息;城區(qū)快速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街巷道路網的位置及名稱信息;城區(qū)外高速公路、高鐵以及各等級公路、鐵路、橋梁的道路網位置及名稱信息;政府部門、事業(yè)單位、學校、企業(yè)廠礦的名稱、院落位置信息;建筑物的位置及名稱信息以及其按照住宅、公建、車庫分類,并對應的門牌地址信息;山、河、水庫等自然地理實體和小區(qū)、大廈、公園、廣場以及具有方位指示的人文地理實體位置及名稱信息。
(3)信息利用。將從民政部門提取的地名地址數據與從地形圖上提取的數據進行套合,刪除完全重復的信息,對于二者中存在相似、相近的地名、地址信息,原則上保留從民政部門獲取的數據,刪除從地形圖上提取的數據,形成一套實用的地名地址普查基礎數據,用于后期導入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中開展地名地址一體化普查。3.2 采集系統(tǒng)二次開發(fā)
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簡稱“GIS采集器”,是一套集GIS、GPS一體的外業(yè)信息采集設備,具有地圖瀏覽、查詢功能,地物要素在線編輯、定位與導航功能,拍照、錄像等多媒體功能,核查成果按標準規(guī)范輸出功能。為了能更好滿足地名地址普查需求,需要對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進行二次開發(fā),在系統(tǒng)中裝載“天地圖”底圖、各類預處理后地名地址信息數據,并開發(fā)按照標準化地名地址信息存儲的屬性錄入功能[5]。地名地址描述一般采用3分段的方式,以此為:①行政區(qū)按照市、區(qū)(縣)、街道(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②區(qū)域特定地名名稱,如某某路、某某單位、某某小區(qū)等;③詳細描述樓號、單位號。3.3 內外業(yè)一體化作業(yè)
地名地址數據一體化普查,就是采用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實現外業(yè)調繪的位置導航、現場參考電子地圖上標注的地名地址信息、對新增地名地址信息進行實時采集、按照標準化原則進行地名地址信息的名稱、屬性填寫、對每個地名地址信息進行拍照等多媒體記錄、對存在錯誤的信息現場進行實時編輯、修改等,改變傳統(tǒng)依靠紙質底圖外業(yè)調繪、內業(yè)編輯的生產方式,防止內業(yè)的編輯環(huán)節(jié)產生不必要的錯誤,提供了作業(yè)效率,大幅減少了作業(yè)人員的工作量。信息化地名地址一體化采集如圖2所示。
圖2 信息化地名地址一體化采集
3.4 質量檢查及數據入庫
將利用地理信息采集系統(tǒng)普查的地名地址數據導入地理信息數據處理軟件中,利用專業(yè)質檢軟件和人工進行質量檢查,包括以下方面:
(1)邏輯一致性檢查。檢查獲取的地名地址數據結構、屬性字段是否符合系統(tǒng)建庫要求;檢查要素位置、關系要求是否存在邏輯沖突;檢查地名地址數據各要素間的拓撲關系是否合理;地名地址名稱是否按照標準進行了3分段式要求填寫。
(2)數據完整性檢查。檢查地名地址數據集是否完整覆蓋普查區(qū)域,檢查普查區(qū)域內所有地名、樓門牌地址是否完整、無遺漏。
(3)表征質量檢查。檢查圖內道路、建筑物(構筑物)樓門牌要素是否齊全,檢查外業(yè)普查的數據與實際樓門牌信息是否相符合,根據多媒體信息檢查地名、樓門牌等信息填寫是否正確、齊全。
4.1 系統(tǒng)設計
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總體框架設計為一個中心、三大平臺和兩大保障體系組成。一個中心即:以地名地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tǒng)為中心,是系統(tǒng)建設的基礎與核心,集成地圖服務與地名地址服務各項功能。三大平臺即民政業(yè)務辦公平臺,為民政部門內部日常辦公提供支撐服務;地名地址信息服務平臺,對外向民眾提供地名地址查詢、咨詢等服務以及區(qū)劃地名業(yè)務網上辦公服務;系統(tǒng)管理平臺,對整個地名地址系統(tǒng)的軟硬件升級、用戶權限管理等提供運維服務[6]。兩大保障體系即地名地址公共服務技術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體系,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總體框架如圖3所示。
圖3 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總體框架
一個中心的地名地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tǒng)建設,以我國推廣的“天地圖”為基礎,作為整個系統(tǒng)建設地理空間框架,通過在線實時調用的方式獲取地理底圖,由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進行更新和維護,地名地址專業(yè)數據由民政部門進行數據的更新、維護[7]。地名地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tǒng)主要由地理底圖、影像底圖數據庫與地名地址數據庫、民政業(yè)務數據庫構成。以高精度地圖、高分辨率的影像圖為地理底圖,以全方位權威的地名地址數據為基本支撐,準確反映各地理實體的位置和相關地名地址信息[8]。
4.2 數據組織
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建設主要由三大類數據組織構成,分別為地名地址數據庫、民政業(yè)務辦公數據庫、“天地圖”地理底圖數據庫,其結構和主要內容如圖4所示。
圖4 地名地址信息系統(tǒng)數據組織
4.3 實現功能
地名地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tǒng)主要包括了基本的地圖操作和瀏覽,業(yè)務信息查詢、統(tǒng)計,打印,同時也能完成數據服務發(fā)布以及維護管理等主要功能。
(1)各類查詢服務。地名地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tǒng)提供以下查詢:根據地名地址屬性信息查詢,根據地圖范圍或項目范圍查詢、根據行政區(qū)查詢以及模糊查詢等功能[9],例如某一住宅地址信息查詢,如5所示。
圖5 地址信息查詢
(2)數據服務發(fā)布。在系統(tǒng)中發(fā)布標準的OGC服務,可供其他系統(tǒng)調用使用,實現地址信息查詢、統(tǒng)計、分析等功能。
(3)統(tǒng)計匯總。根據選定的行政區(qū)劃和民政設施類型進行匯總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按照柱狀圖、餅圖、折線圖的形式展示,如圖6所示。
圖6 行政區(qū)民政設施統(tǒng)計
(4)專題圖展示。系統(tǒng)按照標準地名或地址性質的不同,進行實時的樓門牌號專題顏色展示,不同的類型樓門牌號可以配置不同類型、尺寸、大小符號顯示以及渲染不同色彩顯示,同時還可以動態(tài)的進行地圖的常規(guī)操作,例如在一定比例尺下進行漫游、放大、縮小操作,能實時的對視野范圍的樓門牌數據進行分類顏色展示。
(5)在線數據更新功能:提供地址數據在線更新以及時、高效地收集、整理、標準化處理地址數據。
內外業(yè)一體化進行地名地址普查,是一種獲取城市信息資源測繪方式、思路的轉變和提升,隨著測繪技術、裝備的進一步提升,一體化獲取城市相關行業(yè)專業(yè)數據將更加便捷化、智能化。同時,也隨著“天地圖”平臺升級為智慧化云平臺,地理空間框架服務的實時化、三維化以及實景化,也將帶動其他行業(yè)服務的智慧化。參考文獻
[1] 郭睿. 地名地址采集方法探討[J]. 浙江測繪,2012(2),8~9.
[2] 王平,薄正權. 地名地址數據采集方法與實踐[J]. 城市勘測,2013,(2):54~57.
[3] 劉娟,智升翠. “天地圖”市級節(jié)點地名地址數據建設的研究[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2,35(9):109~110,112.[4] 胡田義. 長春市地名地址數據采集方案設計與實踐[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2(1):80~83.
[5] 張偉,曲筱筱,孔昭龍等. 基于移動GIS和LBS技術的地名地址快速采集方法研究與應用[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12):127-130.
[6] 朱金英. 綜合地名(地址)信息數據庫的建立[J]. 大壩與安全,2009(S1):57~59.
[7] 余正,周川. 基于Android的地名地址采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4).
[8] 李洵,陳云浩,劉純波. 基于Web Services的地名地址發(fā)布技術與應用[J]. 遙感信息,2006(5):56~59.
[9] 張偉. 基于WebGIS的地址采集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與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07.
Integrated Geographical Location Surve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dustry
Guo Linkai1,2,Wang Miao1,2
(1.Surveying & Mapping Institute of Dalian,Dalian 116011,China;2.Geomatics Center of Dalian,Dalian 116011,China)
Based on the census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address Names Names quickly erected address system and the purpose of the census,us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applications and place names addresses census means "world map"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latform,combining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experience address Names census,obtain the full use of exist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ources,advanced measurement equipment,sophisticated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opics related industries obtain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MAP WORD”;information system
1672-8262(2016)05-22-04
P208.2
B
2016—04—09
郭林凱(1979—),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空間信息處理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