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芳 覃 飛 丘永堅 傅 虹
他永遠“住”在村民們的心里——追記南網(wǎng)駐村干部羅偉
●龍海芳1覃飛2丘永堅2傅虹2
目前廣西仍有538萬貧困人口,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之一,自治區(qū)黨委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fā)展機遇抓落實。根據(jù)工作安排,2016年內(nèi)要完成1000個貧困村、120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任務。
在扶貧攻堅中,南方電網(wǎng)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體現(xiàn)央企作為,近五年累計派出扶貧干部799名,對口幫扶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qū)共214個扶貧點。據(jù)了解,目前僅廣西電網(wǎng)公司就派出了51名駐村干部,定點幫扶57個貧困村。羅偉就是南網(wǎng)799名駐村干部的杰出典型。
羅偉(左一)和村干部一道與供電局人員商議扶貧建設工作
桂平市馬皮鄉(xiāng)水秀村因山清水秀而得名。然而,這個一千來戶人口的美麗村莊,卻因世代耕田,經(jīng)濟來源單一而變得貧困,截至今年初,全村還有近30戶貧困戶。
9月26日上午,水秀村簡陋的會議室內(nèi),村主任陸修其正在主持召開村委會,復核本村17戶貧困戶的小額貸款申報材料。只要復核通過,資料就可以提交到信用社,這意味著貧困戶們今年便多了一份致富盼頭。
“請羅指導說一下意見......”陸修其照例看向會議室長椅第一個位置。卻突然發(fā)現(xiàn)那個位置空空如也,他下意識地停住了話語。
那個空著的位置,是廣西電網(wǎng)貴港供電局駐水秀村建設指導員羅偉坐慣了的位置。半年多來,羅偉就一直坐在那個位置上,與村干部共商扶貧致富辦法。
2016年9月22日,時年55歲的羅偉在馬皮鄉(xiāng)參加扶貧工作會期間,突發(fā)急性心肌梗塞,經(jīng)搶救無效,在他傾注全部心血的扶貧崗位上去世。
“這里就是羅偉帶頭建設好的臺區(qū)了,全部按他從供電局帶來的標準和要求,現(xiàn)在我們?nèi)宓碾娖饕黄痖_都沒問題!”水秀村60多歲的老電工陸建前自豪地說。
“線路建好了,用電不愁了,羅指導卻走了。村民們想做點事情來紀念他,我們村委和貴港供電局黨委商議,想把這個他付出大量心血建設好的臺區(qū),命名為羅偉臺區(qū)?!标懶奁鋷缀踹煅手f。
從村民們樸實的言語中,能感受村民們對他有著太多的不舍與懷念。
今年3月,貴港供電局落實廣西鄉(xiāng)村建設(扶貧)攻堅工作,需選派一名黨員干部到水秀村任指導員,主要任務是發(fā)展村級經(jīng)濟,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得知消息后,時任貴港供電局安監(jiān)部專責的老黨員羅偉主動向單位請纓,他說:“我是黨員,家又在桂平,對那里的情況比較熟悉,我挺合適的?!?/p>
鄉(xiāng)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鋼筋,位子不高,但責任很大。別人不明白,已經(jīng)55歲的羅偉,早已過了掛名“鍍金”的階段,不在城市享清福,跑到農(nóng)村去圖什么。
陸修其還清楚地記得,半年前,羅偉來報到的第一天,天特別的冷,還下著毛毛雨,但他還是堅持冒著雨到村里了解情況。
不找借口,執(zhí)行力強,認準的事就馬上干。這幾乎是每一個認識羅偉的人的共識。
羅偉駐村半個月后,基本摸清了村里的情況,尤其是用電情況。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他與村干部商量:“現(xiàn)在村里大部分低壓線路都是一期農(nóng)網(wǎng)改造時的,已經(jīng)老舊了,而且村里的用電戶也從原來的967戶增加到了1260戶,還有機械加工設備不斷增多,用電量也比以前翻了兩番?!绷_偉邊說邊打開一份標著數(shù)據(jù)的圖表。
“我想,我們可以借著今年南方電網(wǎng)公司進行的新一輪農(nóng)網(wǎng)改造升級這個好機會,把全村3個臺區(qū)重新規(guī)劃一下,改為6個臺區(qū),增大變壓器容量。而且主線路也改從近的變電站這邊接過來,這樣供電質(zhì)量就會大大提高。”
羅偉的話讓村干部頻頻點頭。俗話說“要致富,電先行”,這個實在的扶貧干部從他干了幾十年的電力老本行著手,把準了鄉(xiāng)村扶貧建設的脈點,也“光榮”地領到了駐村的第一件大任務:跟進農(nóng)網(wǎng)改造升級項目,給村民用上致富電!
說干就干,羅偉馬上聯(lián)系了“娘家人”貴港供電局和桂平供電公司,爭取開通綠色通道,推動項目提速進行。
“羅偉為人實在,我真的很佩服他,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再苦再累他也不休息。如果沒有他,水秀村的農(nóng)網(wǎng)改造升級也沒推進得這么快?!本唧w負責改造項目的桂平供電公司石咀供電所所長王贊權回憶說。
在改造過程中,羅偉總是帶領著大家一起干。7月份的一天,施工隊正在挖新增變壓器臺架的桿坑,突然一位村民帶著一群人到現(xiàn)場阻撓,口里喊著要加占地費才能開工。供電所和施工隊都無計可施,就打電話給羅偉出面協(xié)調(diào)。
“當時太陽很辣,羅偉就在那里與那位村民做工作,站在村民的角度跟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直講了2個多小時,看到他那件厚厚的工作服全都濕透了,勸他先休息一下。但是他就是不放棄。最后那個村民終于被說通了?!蓖踬潤嗷貞浾f。
那段時間,只要你問村民見沒見到羅偉,村民們都會說:“羅指導就在村電網(wǎng)改造的施工現(xiàn)場啊?!痹诹_偉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跟進下,9月17日,也就是他去世前的五天,水秀村第一個新增臺區(qū)接火投運了。
水秀村離桂平市有25公里。每天天一亮,羅偉就早早起床,穿上他那洗得發(fā)白的南網(wǎng)工作服,然后坐半個小時的車到南梧二級路石咀路口下車。下車后還要走一段5公里多的路才到村里。
“這半年,他總是自己走進來,走出去。有時太陽大,衣服被汗水浸濕;有時下雨大,衣服褲子全部是泥水?!彼愦鍕D女主任梁冠鳳說?!帮L里雨里,羅偉給鄉(xiāng)親們的印象從來都是一個人、一杯水、一個公文包,準時出現(xiàn)在狹長的村道上?!?/p>
“那天早上,他就說有點不舒服,我勸他就不要進村了,他不聽。說是天氣熱,喝了口涼茶就出門了。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羅偉老伴抹著淚說:“他就是一點不會偷懶。”
“話不多,做事很勤快。”是水秀村村支書陸振佐對羅偉的評價?!鞍匆螅笇T每月到村里上夠15天班就算達標了。但羅指導幾乎每天都來,有時晚上也不回去,真的是住進了我們村。”
羅偉不是不知道規(guī)定,但他就認準一個理:要做一名合格的駐村干部,首先應該認真地住進村民心中,與村民打成一片,才能開展后面的工作。如果僅僅是“走讀”式、“侯鳥”式駐村,別說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恐怕連跟村民交朋友都很難。
駐村期間,為了發(fā)展多種經(jīng)濟,增加群眾收入,羅偉四處奔走,發(fā)動群眾參與農(nóng)業(yè)合作社種植富硒米和養(yǎng)牛養(yǎng)雞等高附加值的經(jīng)濟作物,提高收入。
水秀村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老板徐彪斯回憶道,羅偉在接觸富硒米種植項目時,一遍又一遍地到他們公司了解情況,又到網(wǎng)上查資料,到市農(nóng)業(yè)局、扶貧辦、鄉(xiāng)政府了解項目前景和預期收入以及國家政策。等他認為這個項目可行時,“他簡直像中了獎似的,迫不及待地動員村民加入到我們合作社?!?/p>
因為護理難、畝產(chǎn)低、價格貴、銷路不明等原因,一開始,不是所有的村民都對種植富硒米感興趣。羅偉就挨家挨戶動員,一次又一次帶著厚厚的資料上門做工作。他認定,只要是好的項目,村民們遲早會理解的。
“羅指導啊,我不加入合作社都不行了,你再多來幾次我家的貓啊狗啊都要跟著你跑了,沖你這個勁頭,我聽你的?!贝謇镒詈蟮摹搬斪討簟标懸徊ㄩ_玩笑對羅偉說。
7月,水秀村合作社迎來首批富硒米收割季。按每畝產(chǎn)量450斤,每斤帶谷16元的收購價格來計算,種植富硒米比種普通大米每畝增收至少4000元。羅偉實實在在為水秀村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好路子。
在水秀村的致富幅射下,周邊村屯也開始加入合作社,富硒米種植面積迅速由原來的500畝發(fā)展到3500畝,成為桂平市最大的富硒米種植基地。
稻谷收成后,閑不住的羅偉又琢磨起循環(huán)生態(tài)農(nóng)業(yè),他對村民說,打米剩下的糠可以喂牛、雞等,而牛糞雞糞曬干就是最好的農(nóng)家肥了。另外,在荒廢又貧瘠的地里種大莽草,提供給合作社作肥料,又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為此,他還自學種植技術,帶領村民開了一大片荒地種大莽草,干得是熱火朝天。合作社業(yè)務量多了,給返鄉(xiāng)的農(nóng)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離羅偉的初期愿望又近了一步。
羅偉發(fā)病摔倒的那一刻,手里緊緊拽著一個公文包。大家都猜測“這個包他從未離身,裝的一定是貴重的錢物”。而當他家人打開看時,才發(fā)現(xiàn)羅偉至死不肯放手的公文包里面竟然僅僅是兩本扶貧手冊。
是什么原因讓羅偉如此“寶貝”這兩本手冊?
“他是我們?nèi)业拇蠖魅?,出事的那天一大早他給我打了電話,說早上在鄉(xiāng)政府開完會就到我家,告訴我扶貧手冊辦好了,還問我身體現(xiàn)在好些了嗎,誰知道這竟然是羅指導給我的最后一個電話?!碑?shù)弥_偉去世的消息后,已經(jīng)70歲高齡的黃振才老人忍不住老淚縱橫。
黃振才是水秀村因學致貧的貧困戶,也是羅偉在水秀村結對幫扶的對象之一。黃振才兒女都在外打零工,留下三個孫子給老人照顧。大孫女今年剛考上大學,可黃振才卻籌不出錢給孫女上學。眼看就要開學了,懂事的孫女正打算放棄讀書外出打工。
“這事讓羅指導知道了,他說什么也不同意讓我孫女去打工。還說孫女的學費政府解決不了,他就自掏腰包墊上?!秉S振才回憶著。羅偉跑政府、信用社,周末到村里填表,上上下下跑了11次,終于在開學前把孫女的助學貸款辦下來了。
“那個公文包里裝著孫女的人生希望??!”老人家說。
另一本手冊是羅偉結對幫扶的另一戶因病致貧的貧困戶的。這戶人家中有一名嚴重精神病患者,脆弱的家庭已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而羅偉每天都堅持入戶走訪,有時還帶上些水果、日用品,幫助這個困難家庭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
雖然羅偉的好意每次都被拒絕,送的東西屢屢被扔出來。但他還是堅持去走訪,默默地幫助他們收集補助資料。就在羅偉去世的前一天,他已經(jīng)辦好了這戶人家的貸款手續(xù),可還沒來得及送到他們手上,就長眠在了這片傾注心血的土地上。
“他真正把村民當成自家親人來對待,暖心?!标懻褡粽f。
暖到心里的貧困戶,還有村里的“五保戶”陸仁昌。4月份的一天,羅偉和同事在村里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發(fā)現(xiàn)陸仁昌老人獨自居住在一間低矮的泥草危房里,房屋已經(jīng)很破舊了,仿佛一場大雨就隨時會沖塌掉。
羅偉心理非常難受?!拔覀兡懿荒軤幦殛懯逍抟婚g新房,讓他能夠安度晚年?”他查閱了相關政策,并與村委干部一道跑前跑后,替老人辦理了危房改造的申請手續(xù),親自把改造款送到老人手里。
如今,陸仁昌老人的新房就要建好了,可曾答應老人在新房子建好后,來給他免費裝電拉線的羅偉卻再也沒回來。“說好的來新房喝杯茶的,怎么就不算數(shù)了?”老人一邊流淚一邊含糊不清地嘟念著。
村委的那張長椅,人們還習慣地留著第一個位置。村民們說,羅偉不僅給村里推進了電網(wǎng)改造升級,還點亮了他們心中致富的明燈。羅偉雖然走了,可是他給水秀村燃起的致富之火已經(jīng)燎原,他為水秀村帶來的光明之燈永遠為鄉(xiāng)親們的小康生活保駕護航。他,以一名南網(wǎng)扶貧工作者的形象,永遠“住”在村民們的心里。
(作者單位:1.廣西電網(wǎng)公司;2.貴港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