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仝華
把“一史兩志”重大課題研究成果學起來用起來(摘要)
文/仝華
剛才,我們聆聽了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希勝同志的發(fā)言,對這個重大課題研究的動議及課題成果的組織編寫基本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對這一總字數達2500余萬的課題研究成果的總貌及其主要內容,有了概要而全面的印象。這部長篇巨制,承載深沉、厚重而博大。它的正式出版發(fā)行,是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獻上的又一份厚禮!它也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百科全書式的豐富、生動而深刻的好教材。
我有幸參加了對這一重大課題研究成果的部分評議工作,從評議中了解的情況看,該成果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立意高遠。即力求最大限度地從全方位上研究延安時期的歷史,以利盡可能系統(tǒng)、全面地梳理和總結延安時期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和根據地建設以及進行黨的自身建設的情況與經驗。
二是,主題主線突出。即無論是總體性史志、專項史志,還是歷史資料,都緊緊圍繞延安時期黨在不同時段的中心任務展開和深入。因此,雖篇宏制巨,但并不分散雜亂。
三是,事實求是。即力求從多方面認真收集和挖掘相關資料,特別是第一手資料,以事實說話,使闡發(fā)有理有據;既反映成績和經驗,也不回避錯誤、挫折和教訓。
四是,謀篇布局合理。即三個部類的內容,均力求繁簡疏密得當,關照各方適度。
總之,領略這一重大課題研究成果的風貌和內涵,使我感受到了它對歷史與現實的承接力、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資政育人的向心力、凝聚力,對有悖于延安精神的種種污言濁行的警示力和討伐力。今天參加這個座談會,更感該成果的難得與重要,更感大力宣傳和充分利用這一成果,對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八以來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努力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勝利的鼓舞與鞭策。
回顧歷史,我們都不會忘記,正是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大力倡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以建立和堅持,中華民族最終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通過以延安為中心的全黨整風運動的開展得到空前的加強;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開而達到成熟,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隨著中共七大和七屆一中全會的召開而正式形成。此后,它保持了長期穩(wěn)定的格局,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段厚重的歷史,是挖掘不竭、研究不盡、宣傳不完的。它會永遠召喚著我們“幾回回夢里回延安”。
回顧歷史,我們都不會忘記,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同其此前形成的長征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和理論體系,都將延安精神深深地融入和全方位地承載。
雖然,我們今天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任務、力量等方面,同延安時期相比,有不少差異甚至有很大不同,但是,黨的最高理想沒有變,也不能變;實現偉大理想,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道理沒有變,也不會變;黨擔負的歷史重任沒有減輕,也遠不會減輕;黨的性質和宗旨更不能變。也因此,如同習近平同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說:“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而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這一點,是與堅定黨的理想信念緊密相聯的,它們也都是“一史兩志”所著力彰顯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讓我們把反映延安時期光輝歷史和與之相隨相伴的延安精神的“一史兩志”重大課題研究成果學起來、用起來,以從多方面助益我們走好新的長征路,不斷把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造福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