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冬
“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
□ 梁 冬
日前,我來到我上班幾十年的機關,一條隱約可見的標語浮現在眼前:“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盡管這條標語已暗淡失色,隱隱約約,但“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的事仍歷歷在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縣委、縣政府機關上班,那時沒有高樓,辦公場地也不大,人員也不多,沒有豪華奢侈的辦公場所,但屋里、院落干凈衛(wèi)生,窗明幾凈,人們和諧相處的環(huán)境讓人賞心悅目。大家騎著自行車或步行,從四面八方趕來,上班一見面,一聲問好,給人心里帶來一絲溫暖,接著便不約而同拿起臉盆、掃帚、抹布,有的打水灑地,有的掃地,有的抹桌擦凳, “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的標語就像無聲的命令,成為人們“各掃門前雪”的自覺行動。那時每個單位都有自己“門前三包”的院落地塊,行政科定期組織人員對院落、辦公房間里外進行檢查評比??h委書記、常委,縣長、副縣長,除了出差、開會,只要在辦公室辦公,都會拿起掃帚打掃衛(wèi)生,局長、主任當然更是官兵一致,不敢怠慢。那時人們很節(jié)儉,沒人舍得亂扔白紙,看到紙張,都會“敬惜字紙”,妥善地收起來。在人們的觀念里,有字的紙都和圣賢文化有關,應該敬愛有加,不應瞎拋亂棄,侮辱斯文。機關院落的柳樹、楊樹不時進行澆灌,枝壯葉茂,綠樹成蔭。春天、夏天、冬天打掃負擔還算不大,到了秋天,秋風掃落葉,洋洋灑灑,滿地都是,有時一天要掃兩三次。
“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按說是一個自覺行動,但有時也會被忽略,有一年春節(jié)過后,上班的人參差不齊,那時有不過十五不算過完年的觀念,打掃衛(wèi)生就不是天天搞了。這時,有一個單位的干部,為了提醒大家把搞衛(wèi)生由不自覺變?yōu)樽杂X,就在單位的門口,寫了一張表揚信:某某春節(jié)后不忘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以示表揚。這張表揚信提醒了大家,表示向某某學習,堅持上班十分鐘自覺搞衛(wèi)生。過了幾天,這封表揚信的謎底揭開了,原來是這位干部自導自演,自己表揚自己。當大家知道真相后,笑著追打這位干部,他說:我不表揚某某,你們能自覺搞衛(wèi)生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哦!這算不算惡作???我看未必,用現在的話說是正能量的釋放。
“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不僅僅是打掃衛(wèi)生那么簡單,它體現的是一種凝聚力,一種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精神,像一條聯系群眾的紐帶,蘊含著深深的情感。
同那條“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暗淡失色的標語一樣,在機關的大樓前,我問眼前的年輕人對“上班十分鐘人人搞衛(wèi)生”的看法,仿佛是隔著一個遙遠的年代,他們搖搖頭,不能理解。說來也是,眼前的排房、小樓不見了,存放自行車的小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望著眼旋的高樓,擺的一排排一溜溜的小車,昔日員工活動的半個籃球場也塞滿了車。一個機關大院真真就是停車場,黑、藍、白就像飄落的樹葉。上班十分鐘,怎么搞衛(wèi)生?有人這樣抱怨。上班前的六七點鐘,身穿黃馬褂的婦女、老人拿著掃帚、簸箕,早早就在彎腰打掃衛(wèi)生。在明媚的陽光下,上班族連自己“門前的雪”也懶得掃了?!吧习嗍昼娙巳烁阈l(wèi)生”成了過眼煙云,或者一個曾經的童話。
也許這是時代的變遷和進化,但我想一些老傳統(tǒng)、老做法還要堅持。變化的是社會,不變的應該是精神。
(責編:張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