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詩成
寬容是這個時代最匱乏的必需品
·文畢詩成
陳忠實、楊絳兩位先生先后辭世,在微博與微信朋友圈都引發(fā)了“刷屏”,也同時出現(xiàn)了譏諷的聲音:你們讀了作家?guī)妆緯?,也有資格假惺惺裝文化人點蠟燭?老實講,對這種態(tài)度我不以為然:每個人心中都有關于作家的印象,只要他愿意表達,難道不應該更寬容地對待這種表達的自由嗎?
在多元時代里,每一個人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看不慣”:看不慣一些明星的高調(diào),看不慣一些學生的新潮,看不慣義憤……但各種“看不慣”之后,我們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們觸碰底線了嗎?他們真的一無是處嗎?他們真的是人心大壞而不是角度不同嗎?
1936年,魯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給胡適寫了一封信痛罵魯迅,胡適給她回信說:“魯迅先生固然批評過我,但是我對你這個態(tài)度,深表遺憾。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能萬美集于一身;不喜歡一個人,我們不能萬惡集于一身,我們要就事論事,方有持平之論?!?/p>
大家確實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但絕對不是“滅了誰”才有出路。思想競爭、觀念競爭,需要以極大的包容之心作為運行的底盤,在此基礎上碰撞、激辯、博弈、說服,才能彼此砥礪,螺旋上升。沒有包容心的爭辯只能把真理越推越遠。
傲慢、偏見、偏激、狹隘、局促、自負,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頭的躁動陰影。而寬容,仍是這個時代處處都顯匱乏的必需品。(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