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祖禹
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導向為王
文/劉祖禹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我國新聞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無論是對于新聞工作職責、使命的48字精辟概括,還是對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政治家辦報的精粹論述,既繼承黨的新聞工作光榮傳統(tǒng),繼承毛澤東以及其他領導人對于黨的新聞事業(yè)的光輝論述,又高屋建瓴地回答了新的形勢下我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遇到的新問題,如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以及究竟是“互聯(lián)網(wǎng)+”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等等這些重大問題。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既繼承傳統(tǒng),又傳達新意;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又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深切領會,真正貫徹落實到新聞實際工作中去。
一
我國社會上的一切媒體都秉承內容為王的原則。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是媒體內容真正成為王者的第一要務。任何媒體都離不開導向。
為了把問題說清楚,這里首先要從媒體的階級屬性講起。
凡媒體都帶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任何一家媒體都要從屬于一定的階級、政黨,并為其服務,成為其代言人,其喉舌。恩格斯說過:“在大國里報紙都反映自己黨派的觀點,它永遠也不會違反自己黨派的利益。”毛澤東也說過:“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新聞觀點和新聞政策。”資產(chǎn)階級為了掩蓋它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尖銳對立,以維護其統(tǒng)治,聲稱其新聞事業(yè)不代表任何黨派,是社會利益的代表,其新聞報道奉行的是客觀、公正、自由和平等的準則,他們完全否認新聞工作具有階級性和黨性。它們總是聲稱:“我是獨立媒體”,“我不為任何階級、政黨服務,我只發(fā)布信息,有什么報什么”,“我享有絕對的新聞自由?!蓖耆切目诓灰坏闹e話。因為事實告訴我們,在資本主義國家,新聞媒體的創(chuàng)辦和啟動、運轉需要巨額資金,只有大資本家和壟斷集團才出得起。2007年,美國傳媒大亨為了收購道瓊斯公司,一次就付出了50億美元。一般民眾或一般資本家能夠付得出這么大一筆錢嗎?為了把媒體掌控在自己手里,利用媒體,發(fā)表意見,傳遞信息,或者說為了把握其輿論導向,實現(xiàn)其自身利益,壟斷集團和廣告公司大老板就必定要利用廣告——這一資本主義國家媒體的血液和生命線,牢牢地加以控制。沒有廣告收入,媒體就一天也生存不下去。媒體如果不聽話,就以撤銷廣告相威逼,媒體只能乖乖地俯首就范。這就是《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或者是CNN、美國廣播公司這些大牌媒體們只能為掌握美國90%財富占人口1%的壟斷集團和大資本家說話、服務,而絕不能為占美國1%財富占人口90%的社會大眾說話、服務的真正緣由所在。他們敢于對壟斷集團說半個不字嗎?敢于對美國的現(xiàn)行制度說半個不字嗎?借他們一百個膽,他們也不敢。在美國,真正擁有創(chuàng)辦和經(jīng)營新聞媒體實力的非壟斷集團和大資本家莫屬,誰有錢誰就有自由,誰錢愈多就享有的自由愈多。這是一條誰也難以違抗的鐵則。新聞出版自由成了少數(shù)人的特權。
還有一種說法:西方媒體都是以批評和負面報道為主的,他們敢于批評政府,批評當權者,負面報道占版面的主要位置。事實果真如此嗎?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選擇負面報道時,有自己的嚴格的選擇標準。例如在報道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以及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時,負面報道幾乎占了壓倒多數(shù)。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時,90%都是負面的。他們就是要告訴他們的受眾,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久而久之,有關中國的負面新聞就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中國現(xiàn)實”。法國媒體在涉及中國的報道時,幾乎90%以上都是負面的。而在報道其本國新聞時,絕對是以正面報道為主,比例大約是70%左右。這是有人經(jīng)過多次認真調查統(tǒng)計過的。什么該正面報道,什么該負面報道,西方媒體對于它們的受眾、讀者的洗腦動因是十分清楚的,其洗腦效益也是非常高的。不只是在負面報道的處理時是如此,多年來,我們還目睹西方媒體在對待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和別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內政時也如此。他們秉承其主子的旨意,肆意干涉別國內政,說三道四,指手劃腳,不遺余力地輸出西方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念。他們攻擊別國沒有自由,沒有人權,并且在一些國家精心策劃和導演一系列的“顏色革命”“街頭政治”,肆無忌憚地粗暴干涉別國內政。遇到某個國家在選舉政府領導人、議會議員時,西方的新聞報道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露骨。如果是西方支持的反對派贏得大選,他們就稱選舉公正,選舉結果毋庸置疑;如果是他們不滿意的政黨侯選人贏得大選,它們就指責選舉不公,選舉舞弊,就花錢雇人上街示威游行,大搞“街頭政治”。他們的雙重標準是公然地在陽光下進行的。他們是連起碼的道德底線也是棄之不顧的。這幾年,無論在烏克蘭、格魯吉亞,以及中東的一些國家,這類由美國等國家打著新聞自由的旗號所施展的慣用伎倆,我們真是看得多了。
二
被一些人贊賞不已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規(guī)定著新聞自由的條款,但是這個國家真的有那么多新聞自由嗎?我們看到的是,在發(fā)生戰(zhàn)爭時,有的記者只要稍微發(fā)一點“獨家”新聞,同當局的看法有一點出入,馬上就會受到當局的“整肅”。伊拉克戰(zhàn)爭時,美國之音臺長以及著名記者阿內特的被撤職、開除,就是這些持不同意見記者的下場。在白宮的記者招待會上,如果你按照官方的“喂食”去撰寫報道,你就平安無事,可以確保參加這種記者會的位置無虞,如果你桀驁不馴,敢于提出讓當局難堪的問題來,那么你在白宮記者會上的位置就岌岌難保了。這就是白宮記者會當局對輿論導向的把握?;蛘哒f,這也是他們的一條行規(guī):聽話的,給你喂食,不聽話的,滾蛋。最近,這一行規(guī)的當下執(zhí)行者,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的一席話為這個行規(guī)的實施作了最新鮮的見證。在伊朗核協(xié)議問題上,羅茲無比輕蔑地說:“他們(指參加白宮記者會的記者)要求我們向他們解釋莫斯科和開羅在發(fā)生什么事情,大部分新聞公司都是從華盛頓報道世界大事……這些記者真的一無所知?!痹瓉?,早在去年春天起,在羅茲的精心策劃下,一群專家就伊核協(xié)議問題以身說法,向各大媒體多方灌輸,成為這些媒體的信息源。這就是說,各大媒體的記者足不出華盛頓就已從白宮記者會上獲得了所有這方面的信息。這好比是白宮就此編了一個劇本,而羅茲即為劇本的編劇。羅茲很清楚他手中的“料”有足夠的誘惑,能夠使那些“一無所知”的記者服服帖帖地跟著他走。為了能接觸或采訪政府高層官員,記者們深知自己該問什么說什么,不該問什么說什么。由于各大媒體都在各壟斷財團手里,當大資本家們舉起指揮棒時,白宮都得唯命是從,何況你各路記者?前些時,“占領華爾街”的“民主之春”群眾運動掀起時,各大媒體幾乎是齊刷刷地充耳罔聞,就當沒看見一樣,這就充分表明所謂的“獨立媒體”是什么玩意兒了。在發(fā)生戰(zhàn)爭的時候,對各路記者看得尤其緊,伊拉克戰(zhàn)爭打響后,美國把各國記者請到一條美國軍艦上,美食和愜意的臥室招待,天天用美國自己的信息、戰(zhàn)報發(fā)布,向記者們“喂食”,記者們“固守”在美國軍艦的鐵牢籠里,除了按照美國當局欽定的信息、戰(zhàn)報向自己服役的媒體發(fā)報外,還能有什么別的作為呢?這種美式導向灌輸,早已載入世界新聞史的史冊之中了??梢?,說什么“美國享有絕對的新聞自由”,“我只是發(fā)布信息,有什么就報什么”,純粹是一個偽命題,羅茲一流人的“直白”,已經(jīng)一次又一次地充分地作出了對該命題的證偽。這正如列寧在批判資本主義新聞出版自由時深刻指出的那樣:“出版自由就是富人有出版報紙的自由,就是由資本家霸占報刊”,“在全世界,凡是有資本家的地方,所謂出版自由,就是收買報紙、收買作家的自由,就是買通、收買和炮制輿論,幫助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绷袑幍脑捳媸且会樢娧?。無論在列寧生前,還是身后隔了多少年,在大洋彼岸,新聞輿論領域發(fā)生的一切,不是完全按照列寧的批判在不折不扣,一絲不茍地運行著嗎?毛澤東也說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只有相對的新聞自由,不自由的情況依據(jù)不同的階級利益關系而不同。”事實的發(fā)展和演變不正是如此嗎?習近平同志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有人標榜西方媒體是社會公器、第四種權力,無冕之王,打著新聞自由的旗號,公然攻擊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以罵主流為樂,反主流成癮,怪話連篇?!倍聦嵣鲜恰叭魏涡侣勢浾摱加絮r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沒有什么抽象的絕對新聞自由”,又一次無情地、徹底地剝去了偽善者的畫皮。這一重要論斷,讓人進一步看清了西方散布的所謂新聞自由的本質。
三
對于社會主義媒體來說,輿論導向把握得怎樣,決定媒體的質量。衡量一家媒體的質量優(yōu)劣,當然有諸多因素,諸如印刷、出版、發(fā)行、經(jīng)營,等等。但輿論導向把握得如何,是決定媒體質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從總編輯到每一個編輯、記者,他們所關切的悠悠萬事,唯導向為大。什么叫導向,望文思義,就是既導又向。導指的是引導、開導,說寬一點,也可說是指導、疏導、先導、前導,因勢利導,諄諄誘導,等等。這個“導”字上面可以做出許多文章。向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朝向,可以朝向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方面,也可以朝向負面的、消極的、病態(tài)的方面,就看你往哪里導。導向正面積極,那你就正確,導向負面消極,那你就錯誤。這一點,可謂萬試萬應,一絲不爽。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就輿論導向的方方面面講得十分全面。他說:“‘文者,貫道之器也’。任何新聞都有導向。報什么,不報什么,怎么報,都包含立場、觀點、態(tài)度?!彼酥v到政治、經(jīng)濟等諸多導向外,特意強調了娛樂新聞、社會新聞也要講導向。他深刻指出:娛樂、社會新聞可以放寬,這不對,不全面。一些媒體充斥紙醉金迷、花天酒地、勾心斗角、炫耀財富、移情別戀、殺人越貨等,充斥大款、老板、名人、明星等八卦新聞,就沒有引導作用。這兩段話真是說得非常透徹,非常解渴。一般說,在導向問題上,人們往往比較注重政治等重要領域的導向,這自然是對的。但對社會、娛樂等方面的導向卻往往容易視同“小兒科”,置于可顧及可不顧及之列。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偏偏強調要像注重政治導向那樣,對社會、娛樂等導向給予同樣的注意。這是發(fā)人深省的。當今社會,娛樂至上,娛樂至死已成為一種痼疾,久治不愈。馬克思當年曾經(jīng)異常辛辣、尖銳地評論倫敦《每日電訊報》:倫敦所有廁所都通過一些隱蔽得很巧妙的管子把人體的贓物都排到一個紙制的藏垢納污的大中心——《每日電訊報》里……把倫敦的臟物變成報上的文章,是為了隨后把報上的文章變成銅,最后又把銅變成金……可以就一件強奸案寫一篇三欄篇幅的社論,為了給一篇齷齪的文章騰版面,可以不顧一切地刪去最重要的報道;還可以將一件訴訟案的骯臟細節(jié)寫得使法官不得不把法庭上的婦女和孩子們打發(fā)出去。”令人至為遺憾的是這樣一些骯臟不堪的文字竟也充斥我們當下有些媒體的版面。習近平同志對社會、娛樂新聞的嚴厲批評同經(jīng)典著作大師們的批評具有同樣的針對性。不同的是,馬克思的批評是指向資產(chǎn)階級辦的報紙,而習近平同志的批評是指向社會主義中國的某些傳媒,這就說明我們有些傳媒已經(jīng)受到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新聞觀和價值觀影響很深了,而這種情況也正是西方最樂意看到的。人們不會忘記,美國中央情報局60多年前針對中國制訂的10條誡令明白無誤地指出,“要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青年”,“要用娛樂、享樂、享受來誘導中國青年”,“鼓勵他們藐視并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到的教育,特別是共產(chǎn)主義教條。要使他們進行性濫交,不以為恥”,要從根本上毀掉他們“刻苦耐勞”的價值觀,等等。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實行“西化”“分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多么惡毒、無恥!他們是早有圖謀的。我們有一些媒體和媒體人有意無意地充當了西方敵對勢力的助手和幫兇,這是尤其不能讓人容忍的,足以引起人們的加倍警醒。
四
習近平同志的的講話對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同行們來說,不啻如雷貫耳,如醍醐灌頂。但也激起了另外一些人的莫大仇恨和猖狂攻擊。當然,這也并不奇怪。任志強前些時在網(wǎng)上直接把矛頭指向習近平“黨報姓黨”的重要講話,胡說什么“當所有的媒體有了姓,并且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時,人民就被拋棄到被遺忘的角落了”,“這個(姓)不能隨便改”。任志強身為黨員,竟然如此惡毒地挑撥黨中央和人民的關系,煽動黨和人民的對立。他自封為人民利益的代表人。事實上,長期以來,他一直站在人民利益的對立面。他作為地產(chǎn)商,曾揚言寧可給富人蓋廁所,也不為窮人蓋房子。他伙同別人,侵吞巨額國有資產(chǎn)。他鼓吹憲政民主、土地私有化、軍隊國家化,吹噓美國夢是自己可以決定命運的夢,而中國夢是不屬于自己的夢。他早已完全喪失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起碼條件了。
黨和人民的關系是魚水關系。真正的無產(chǎn)階級政黨從來沒有自己的私利,它總是以實現(xiàn)最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價值目標。這是它的綱領、路線、政策的全部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它的宗旨所在,也是這個黨的鮮明的黨性原則所在。我們通常講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統(tǒng)一和一致,也講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和一致,其理咸緣于此。我們歷來認為,體現(xiàn)黨的意志就是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堅持黨的主張就是堅持人民的主張。我們黨進行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年有人曾胡說什么人民性高于黨性,黨會犯錯誤,人民不會犯錯誤,黨犯錯誤要由人民來糾正,把黨性和人民性以及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嚴重對立起來,曾經(jīng)受到鄧小平和江澤民的嚴厲批評,也受到新聞界內外的眾多譴責。今天任志強把黨和人民利益嚴重對立起來的讕言,完全是拾別人的牙慧,全無什么新貨色。他如此狂妄和無恥,至今卻還掛著中共黨員的招牌,堪稱黨的恥辱,也使全體黨員蒙羞。
任志強的錯誤觀點是十分孤立的,絕大多數(shù)黨員都不會認同他的謬誤。當然,任志強也有他的擁躉。最近有一個去了職的記者,跟在任志強屁股后面,就黨報姓黨的問題,嚷嚷他不會“隨這個姓”。這是一個愛出風頭的小人物。去年他就離開南方都市報了,現(xiàn)在竟還想出一出這個與黨劃清界限的風頭,恰恰暴露這個人物的猥瑣和無知。當然,這樣的人物不會有幾多,而且他們在正確理論的引導和感召下,有人漸漸從迷誤中醒悟過來,站到正確觀點這一邊來。他們中間的分化是必然的,因此,任志強的孤立也是必然的。
任志強之流攻擊“黨報姓黨”,最根本的是由于他極端仇恨黨報作為黨的喉舌,發(fā)出黨的聲音,堅持以正確輿論引導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唱響正氣歌。他哪能容忍了這一點?但黨管媒體,黨管導向,這是中國新聞界的傳統(tǒng)。黨報姓黨,只能姓黨,必須姓黨,歷來如此。恰如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誰人也改變不了。
五
內容為王,換言之,也可以說是導向為王。作為王者,它的馳騁空間,無比廣闊巨大。習近平同志講話中十分注意要堅持改進創(chuàng)新,提高輿論引導工作能力和水平。他在批評媒體不能搞千報一面、重復雷同的現(xiàn)象時,強調指出媒體要善于設置議題。我的體會是總書記強調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時要敢于打主動仗,敢于主動出擊。這個指導思想非常重要。習近平同志說:要“讓該熱的熱,該冷的冷,該說的說到位,議題設置要成為引導輿論的議題,而不是被社會輿論牽著鼻子走?!弊h題設置,本來是傳播學上的一個名詞。社會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常常用議題設置的招法,在輿論場上煽陰風,點邪火,蠱惑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同我們黨和政府干仗。近年來,這種事并不鮮見。某些人運用此種手段,已經(jīng)到了十分嫻熟的程度。其中較著名的是去年哈爾濱火車站那場鬧事。一些人包括一些律師煽動部分群眾舉起長幅標語起哄尋釁,同黨和政府對立。一段時間內,確實蒙蔽了一些群眾的良知,毒化了社會輿論。近年來,我們也有一些地方抓住此類鬧事,不失時機地順勢而為,應勢而導,化解了群眾的不滿情緒,使事件得到妥善處理,使輿論場逐步恢復正常。大家都記得當年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在甕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立即親自到事發(fā)現(xiàn)場,實事求是地作出適當處理,平息了事態(tài),民心恢復平靜,使某些別有用心分子無以得逞。
從以上正反兩方面的例證中可以看出,在議題設置上,我們是大有可為的。當發(fā)生某一重大突發(fā)事件時,我們不能老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打不完的被動仗,而且往往被別人占了先機,自己又往往是比別人慢半拍,于是遭人暗算,到頭吃了啞巴虧。為什么老是慢半拍?就是因為有的地方干部和相關部門,老是遇事就心里發(fā)慌發(fā)毛。慌什么,怕什么,無非是突發(fā)事件一發(fā)生,往往暴露出自己以往工作中某些短板和短處。他們首先不是考慮突發(fā)事件帶來什么不利社會影響和后果,而是首先忙著護自己的短。該說的話不說,該作自我批評的不作,該承擔責任的不承擔,該說明情況的不說明,啞口無言,默不發(fā)聲。其實越是怕露短,短就往往越露越大,越露越顯,越來越被動,終究還是護不住短,形成更為被動尷尬的局面。他們喪失了處置事件的黃金時間,真可謂得不償失。這種栽跟斗的教訓,各地幾乎都有過。但是一件事情剛擺平,另一件事情又冒出來,又怕露短,心又發(fā)毛,又是緘口不言,鴉雀無聲。這種惡性循環(huán),周而復始,老是擺脫不了被動局面??梢?,從失敗中學習,從教訓中學習,是很艱難的事。但是不管有多難,這一關,必須過得去。為了擺脫被動,要真正做到像習近平同志講的那樣,我們要善于在輿論場上打主動仗,善于、敢于主動設置議題,甚至未雨綢繆,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當著某一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就設置必要議題,主動積極引導,主動化解矛盾,化解怨氣。我們不僅是用傳統(tǒng)媒體發(fā)布新聞,更要善于借力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布新聞。要了解并針對民情民意,詮釋并解讀相關政策,凝聚人心。當著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要力爭做到全時性、即時性、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零時差、零距離發(fā)布新聞,引導社會輿論,回應社會關切。正如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指出的:“要力爭在輿論引導中取得‘首發(fā)效應’,即第一印象,先入為主,確保首先定調?!敝灰鲃右龑鐣浾?,提高、提速信息公開度,就能爭取最佳傳播效果。總之,由黨報等傳統(tǒng)媒體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主動設置議題,旨在于引導社會輿論,而不是被社會輿論牽著鼻子走。在導向問題上就是不能搞兩個不同標準和兩個唱對臺戲的輿論場。
可以這么說,我們在黨管媒體上的新經(jīng)驗或者說新業(yè)態(tài),就是不僅是管住黨報等傳統(tǒng)媒體以及其他城市、社會媒體,而且要貫徹到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領域,以至于微信、微博、客戶端……這是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對導向的把握要求達到一切領域,一切陣地,一切人員之中。切實做到新媒體在哪里,新聞輿論陣地就在哪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主流輿論矩陣。
把握輿論導向問題還有許多話可說,這里再略略說一點輿論導向的可信度問題。前些時讀《人民日報》重要文章《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jīng)濟》,其中專門有一段講到這個問題:“輿論引導必須實事求是,拿捏好分寸。我們的成績和不足都擺在那里,適當?shù)恼嫘麄鲗σ龑ьA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對成績不能說得過頭,對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甚至文過飾非,否則會損失信心?!边@段話說得很中肯。應該承認這個問題確實存在。有的是一講成績,就天花亂墜、口沫四濺,唯恐別人不知道;一講問題,則一筆帶過,不痛不癢?!伴_局”那篇文章有好說好,有不足說不足,令人信服。文章提到拿捏分寸和信心問題,也說得很實在。吹得過分,讀者會覺得你是在說假話,粉飾太平,失去對媒體的信任;對問題一筆帶過,讀者會認為你是打腫臉充胖子,同樣對傳媒失去信任。對傳媒,尤其是主流媒體失去信任,往往聯(lián)系到對黨和政府失去信任,這個問題值得引起高度警醒和關注。
總之,黨報姓黨,黨管導向這樣一個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至為重要的大事。我們可萬萬不能疏忽、懈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