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田
全民“情報員”
◎ 薛田
在日本,無論在大道通衢,還是街頭巷尾,類似“總合情報處”“無料情報”“賃貸情報”“物件情報”等廣告和招貼無處不在。
年初,卓維佳從上海移居日本。她與日本丈夫搬到東京的第二天,行李還沒安頓好,就有附近的宗教社團來發(fā)傳單。她以為這只是偶然事件,但過了幾天,就有日本電視臺NHK的服務人員上門收取通信費,接著,附近警察署的警察也上門進行家庭信息登記……
卓維佳沒想到“情報”跑得這么快,據她丈夫猜測,從他們一家三口在機場登陸的那一刻起,他們的信息就已經被搜集完了。
無論是本地政府,還是普通民眾,對“情報”的搜集已經習以為常。
卓維佳還發(fā)現(xiàn),女兒念的幼兒園10月份的具體日程早在7月底就公布了。每一學年的年間活動日程表更是會在上一學年的4月就告知所有家長。日本的每個家長都會自覺地把與自己孩子相關的事情記錄下來。“不記的話,要是你忘了,倒霉的是你的小孩。”有人說。
在日本,優(yōu)惠信息會被放進每日的報紙中;地鐵和車站站臺放有各種招工啟事;區(qū)役所等社會服務機構的門前擺放著免費的生活資料;老年人的活動告示會公布在信息板上,有些老年人聚在一起唱歌、彈三弦,或者免費教外國人日語,與外國人進行文化交流,什么都有。
對信息的渴求催生了日本特有的“手帳文化”。打開日本最大的購物網站樂天市場,手帳被單獨分成一類,有價格從幾十元人民幣的簡易版到數百元的精裝版。每一本手帳的商品介紹中,還有生產商為用戶做的詳細的使用攻略。每周,樂天市場還會根據用戶評價、銷售數量和價格等因素對手帳進行排名。
對于卓維佳來說,手帳必不可少。翻開她的手帳,上面密密麻麻的記錄著女兒的行程:9月25日在家貼好五十音圖的海報并反饋給老師;9月26日帶女兒去圍棋班;10月7日帶女兒參加雅馬哈鋼琴體驗課……
(摘自《看天下》2016年第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