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紅
“自我”意識覺醒與走向
——安娜·卡列尼娜與郝思嘉形象比較
趙曉紅
安娜與郝思嘉都是19世紀“自我”意識很強的叛逆女性,都有與舊勢力抗爭,勇敢而執(zhí)著追求自己愛情的精神,但兩人的結(jié)局卻大相徑庭。安娜身敗名裂,在悔恨,抗爭與痛苦中臥軌自殺;郝思嘉在追求中成熟、堅強、獨立。不同的結(jié)局有社會原因,更多的是自身的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羅斯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美國通俗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飄》中的女主人公。兩個同樣叛逆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在大膽追求愛情的道路上卻走向不同的命運與結(jié)局。
安娜是19世紀70年代俄羅斯優(yōu)秀貴族婦女的形象代表,是爭取個性解放、追求愛情自由的典型。她大膽追求自由真摯的愛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獨立的命運與人生。在少女時代由姑母做主嫁給一位官僚卡列寧,卡列寧一心只為仕途,頑固僵化,安娜則是一位充滿生活激情的女人。在遇見伏倫斯基之前,安娜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平靜祥和的上流貴族生活。伏倫斯基的出現(xiàn),點燃了她內(nèi)心熊熊燃燒著的壓抑了多年的熱情,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為了追求的真摯愛情,她拋夫棄子,與情人私奔。她把所有生命的意義全部寄托在伏倫斯基身上。在短暫的快樂之后,安娜更多的是猜疑與罪惡感,因為伏倫斯基,經(jīng)受不住社會壓力,權(quán)勢誘惑,以及這種愛的重負。他動搖了,厭倦了。安娜覺得她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矛盾不斷產(chǎn)生。她越是想抓住對方,越覺得與情人漸漸疏遠。她活在不幸,猜疑與自責的漩渦中不能自拔。
郝思嘉是19世紀60年代美國追求自由幸福的獨立女人。她藐視傳統(tǒng)觀念對女人行為的約束,對待婚姻與愛情,她打破傳統(tǒng)思想中女人被追求,被愛的被動局面,她勇敢地主動追求愛情,決定自己的婚姻。她美麗,熱情,永遠富有激情與活力。在少女時代,她愛上了英俊瀟灑的阿希禮,在得知他就要和表妹訂婚時,她不顧一切地向阿希禮表達自己的愛,要和阿希禮私奔;遭到阿希禮的拒絕之后,為了報復,嫁給了自己不愛的查理;守寡時,為了追求快樂,不管別人的流言蜚語,身著黑喪服,盡情地狂歡跳舞;為了保住塔拉,她又嫁給了自己并不愛的妹妹的未婚夫;最后再次結(jié)婚,在丈夫保證她永遠不必再為生活擔心時,她依然要辛苦地賺錢,依然固執(zhí)地堅持擁有自己的工廠和資產(chǎn)。她知道,這些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擁有這些,才能保證自己的經(jīng)濟獨立,不必依賴任何人,才能保證自己的自由。
同樣的離經(jīng)叛道,安娜視愛情為自己的全部,為了愛情,她可以拋棄一切;郝思嘉的一生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愛情,心中只有所愛人的位置。但愛情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為了尊嚴,為了生活,她嫁給婚姻,她必須頑強地活著,她像一株頑強的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在安娜追求自由愛情的道路上,由順從到反抗,中間有猶豫,有退縮。她追求自由,渴望愛情,覺得自己是個活人,需要愛情的滋潤,有權(quán)追求幸福,追求真愛,又擺脫不了良心的譴責,認為拋棄丈夫與兒子是有罪的;她高尚,向丈夫坦露她的私情;她高傲,相信別人沒資格指責自己,又自卑,覺得自己是個墮落的女人;既自信自己不比別人壞,又猜疑別人鄙視自己;既獨立,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又有很強的依賴性,不自覺的從屬意識……這多重矛盾使她遭受不幸與良心的折磨,她反抗后得到的不是她想要的幸福,她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而郝思嘉一出場就義無反顧、勇敢、堅定,執(zhí)著。在愛情與婚姻的追求中無怨無悔,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太多道德顧忌。她自己就是評價事物的依據(jù),她自己就是價值標尺,她的旗幟始終是“我”,一個本能的渴望是“我一定要……”。她幾經(jīng)生活的磨難,但從不認命,從不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每當不幸降臨時,心中總是發(fā)出堅定的聲音:“我要……”。生活的苦難沒有消磨她一點點任性與對生活的熱情,她一直與命運搏斗,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她堅信“我要的東西,我一定能得到”。她是命運的強者,始終堅挺著筆直的脊梁,從未見它彎過。面對如此強悍的女人,命運女神也發(fā)抖。郝思嘉面對生活的不幸與磨難,除了堅強的性格,還有一個無比智慧的處世哲學,那就是:“今天不去想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個座右銘陪伴她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溝溝坎坎,樂觀從容地面對精神與生活的各種瓶頸。
同一個世紀不同年代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兩位女性,都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傳統(tǒng)禮教的壓力,卻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賦予安娜新生的是愛情,置于她死地的也是愛情。有來自社會的原因,更多的是她自身的原因。愛情至上主義帶有濃厚的傳統(tǒng)烙印,使她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產(chǎn)生強烈的悔罪意識:“上帝,饒恕我的一切!”最后一語。神權(quán)、夫權(quán)、愛情的幻滅共同置安娜于死地。她投身于滾滾的車輪中,結(jié)束了年輕的生命,是抗爭還是悔悟?郝思嘉,不是為男性而生,也不是為孩子而活,她不是生來就為做賢妻良母。除了男人,孩子,女人還有更廣闊的生命追求。除了哺育孩子,辛勤勞作,她同男人一樣富有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財富,追求獨立自主。女人,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的價值。因此,在瑞特離開郝思嘉之后,即使她意識到自己一直愛著的人是瑞特,她傷心,難過,但她決不會放棄,她會繼續(xù)追求她的愛情,即便是失去愛情,她依然會堅強地活著,活出她自己的一片天空。
作者單位:渭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71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