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清
飲馬池
周建清
清明山,就像是太湖中游上來的一條鰻魚,頭東尾西橫亙在老家的村子前。清明山有什么典故,我不知。我們的村子位于山前,故名前村,倒或許與清明山有某些淵源。
山的前部,相當于鰻魚的腮的位置,有一比較隱秘的泉,泉水冒出,順狹小山澗下流,奔騰不息。經(jīng)山坡下一片淺洼小憩,蓄勢而下,匯聚成一汪水面,清澈而闊大。那便是當?shù)赜忻娘嬹R池。
關于飲馬池的傳說有兩種,一是三國年間,呂蒙屯兵山前,掘池引水,浴馬飲馬于此,故得名飲馬池;還有一說是太平軍在此休整,馬飲水此池,故這池名為飲馬池。兩種說法均有緣由,可我更愿意相信前者。因為由飲馬池向東,繞過清明山頭,不遠處有一村,叫呂蒙塢。因村里有一家親戚,幼時去過幾次。小時候,經(jīng)常聽祖父講故事,提及過與那個村子有聯(lián)系的三國故事。讀初中時,去同學家玩,再次到過那村。偶然想起,便留意了一下。只見是個普通的村子,沒有什么古老的遺跡,找不到與呂蒙有關的點點滴滴。盡管如此,我還是在心底相信著。就村名而言,或許是呂蒙養(yǎng)馬所在。后來,得知不遠處還有一村,名陸家浜,說是與陸遜有關。吳國兩大將帥均出,我覺得更有說服力了,這個傳說得以圓滿?;蛟S,太平軍正是得知此傳說后,才到此逗留。畢竟這里地處太湖之濱,又有山為依靠,在此屯兵理所當然。出于個人情感,我認定飲馬池的歷史由三國開始。
當年據(jù)祖父講,飲馬池上方的山坡上,有狀元墳,小姐墳,解放初年被挖。還有某大戶人家的祖墳,建有墳堂屋,有專人看護。圍池有亭榭,池上架有九曲之橋,與園林相仿。每逢清明時節(jié),大戶人家的后人由城里來踏青掃墓,祭奠場面甚是熱鬧。
開始,我一直懷疑祖父的話,因為山坡下,孤零零的一汪池水,清澈是清澈,但怎么也看不出,它周圍有那么多鄰居。直到后來發(fā)生了一件小事,我才相信了祖父講的故事。那時,每家都有幾分自留地。我家和隔壁鄰居家在飲馬池旁都有一塊地,種種山芋什么的。有一年,翻地時,隔壁家勤勞的女婿,在地里翻出了幾塊大石條?;◢弾r石條讓村里人羨慕不已,也證實了飲馬池邊有其他的建筑。
有了豐滿的傳說,飲馬池就有了魅力。但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飲馬池的歷史,而是池畔的童年。
我認識飲馬池的時候,其實那只是她的半面妝了。父輩們墾荒造田,把飲馬池填了一半。小學時候的勞動課,我們還在池邊的旱地上種過黃豆,山芋等作物。本來,池水四季清澈,仿佛可見池底。而減半的池水雖然還很清澈,但雨后便見渾濁了。但那影響不了孩子的心情。我們常常出現(xiàn)在池邊,撿起石片打打水漂,觀小魚水面游嬉;特別是夏天,一幫小伙伴,提著籃子早早出門割草,不由自主來到飲馬池邊,玩了一會兒,覺得熱了,便下水戲耍;覺得渴了,飲幾口池水,只覺得甘甜。就在玩耍間學會游泳,而學會游泳的標準就是要能夠橫渡飲馬池?;氐酱迳暇蛡鏖_了,誰誰誰今天學會了游泳。嬉鬧的畫面,歡樂的場面,如在眼前。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原來埋葬過狀元的山坡,被辟為公墓,飲馬池旁多了幾家廠房,一段新挖河道從殘破的飲馬池身上穿過。
每年清明時節(jié),回家掃墓。站在墓區(qū)山坡,向下望去,飲馬池一點點變得面目全非。而今年清明,我再也沒有見到飲馬池的影子。
我知道,富含歷史的飲馬池,有著我童年快樂的飲馬池,呂蒙屯過兵的地方,在祖父的故事里消失了。然而,我記憶里的飲馬池,卻依然微波漣漣,波光粼粼。我可以看見,戰(zhàn)馬低脖引頸,喝著甘甜的池水……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錦溪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2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