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夏天,赤日炎炎。
深圳映入來訪者眼簾的第一個景象是高樓林立。20層、30層樓一眼望不到頭,53層高的國貿(mào)大廈,巍然聳立。各式各樣的宿舍樓,成排、成行、成群。
在深圳生活一天,來訪者就會發(fā)現(xiàn)另一些與內(nèi)地不同之處:
——這里,沒有糧票、油票、副食本,居民買的是議價糧、議價油、市場價格的副食。街上吃飯,一碗普通陽春面,也要兩塊來錢。
——這里,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價格不同;甚至不同的時間,價格也不同。
——這里,許多大商場的商品,均有兩種標價,一種是標人民幣的,一種是標港元的。有些商場和酒吧間的商品還直接用港元,若用人民幣去買,反而還得折算。
——這里,宛如不夜之城,霓虹燈競相閃爍,商店關(guān)門很晚,歌廳一直喧噪到午夜時分。
——這里,酒樓餐廳服務(wù)十分周到,引座、敬茶、換碟、斟酒、布菜……當然同時也按實吃飯菜價格加收10%到15%的服務(wù)費。
初到深圳的內(nèi)地人,對這一切是既驚異、不習慣,又好像在意料之中。
深圳,確乎是有它特殊的地方——
深圳和香港搭界的“中英街”,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這條長僅250米、寬僅3.4米的小街,一邊屬香港,一邊屬我方。街心每隔不遠豎一塊“界碑石”,共有七八塊。街兩邊都是商店、攤位,出售各種日用百貨、海味、果品。街的一邊有中國警察在值勤,街的另一邊有香港警察在巡邏。這條全世界少有的街道,用它獨特的方式告訴人們,這里,一條街連著兩個世界,一邊是社會主義世界,一邊是資本主義世界。
但是,據(jù)說幾年前有一個從內(nèi)地到深圳的老干部參觀團,看了深圳的生活喟然長嘆:這還叫社會主義嗎?另一位老干部看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流下了眼淚:“除了五星紅旗,深圳還有沒有社會主義?!”
(1987年10月23日《經(jīng)濟日報》)
◆點評:大變革時代,新舊觀念交鋒的生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