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愛情在兩種物種之間,在中國的志怪小說里,好像一直都無法被超越。演義小說里,都不支持動物和人的戀愛。
《白蛇傳》《聊齋志異》里面的人狐之戀大都沒有什么好下場。不過,狐仙畢竟沒有什么很壞的結(jié)果,最終不過是放歸山林。看《南柯夢》里“人蟻”之戀,就可悲得多了,差點就被人搗毀了蟻穴,導(dǎo)致一個王國的覆滅。
人與動物不被支持,但是人與鬼的情感,卻又很讓人接受。
比如《聶小倩》的故事,《連鎖》的故事,還有大家熟悉的《牡丹亭》,最終跨越生死走到了一起。大多數(shù)人對生死之隔的愛情還是抱有同情心的,期望他們最終走到一起。
有一個故事,我一直很喜歡,也是人和鬼的故事,但不是愛情,這里是一個友情的故事,出自《喻世明言》。
一個叫范巨卿的男子,年近五十歲,在赴京趕考時,重病于小旅館。店家不忍心將活生生的他推到門外,只得忍著他整宿整宿的哀號,盼他早日咽氣,等死透了再抬出去埋了。
范巨卿命不該絕,在危難之際,張劭出現(xiàn)了。
張劭也是赴京趕考,一個剛過十五的翩翩少年。
見病重的范巨卿不禁感同身受(我也不知道為何他感同身受,這個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吧),于是侍奉湯藥。那范巨卿竟然活了過來,散了熱,數(shù)月后便生龍活虎,兩人均錯過了人生大考,但依然盡興有余。
但歸鄉(xiāng)日子已近,兩人還是要各自回家。
范巨卿表示,一定要去拜會張劭。張劭則表示,范巨卿來,一定讓母親殺了雞鴨,宰了豬,與范兄對飲。
兩人相約來年重陽之日,雞黍之時,在張劭家重逢。
回到家中,范巨卿又開始了自己的商賈之行,應(yīng)酬與日俱增,竟然忘記了雞黍之約,直到傍晚,雞叫了,才猛然想起,范巨卿只是覺得愧疚……
此時的張劭卻已等候一天,早早讓母親殺了雞鴨,宰了豬。母親有些不忍,說,等人來了再殺也不遲,這么早殺了,萬一不來,且不可惜。張劭說,范巨卿一言九鼎,怎能不來,先殺了,把酒燙了,等候仁兄……
然而久等不來,眾人睡去,只有張劭將大門開著,看著窗外的夜色,等候范巨卿的到來。
不覺夜未央,突見院內(nèi)鳳尾森森,陰風陣陣。
張劭驚跳起來,只見范巨卿踏夜色而來,輕如煙塵。
張劭驚喜,范兄果然守信來了。
范巨卿卻不讓他靠近,原來他們已人鬼殊途。
當天下午,范巨卿發(fā)現(xiàn)誤了時辰,趕不及去見張劭,情急之下想起了書上說,“人不能日行百里,鬼卻能夜行千里”,于是自縊身亡,只愿來赴雞黍之約。
張劭并不惆悵,兩人談天至天明(鬼不能再吃東西了),范巨卿才飄然而去。
一個讓人震動的故事,可見友誼也是可以讓人震動的。
周穆王西游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西王母在“瑤池”宴請了他。臨別時,西王母嘆息道:“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如果你不死,你會再來看我嗎?
這句話,應(yīng)該能用范巨卿的話來對答:即使我趕不來,死了,也要來赴約。
所以為了愛,我們能做的是什么呢?是西王母的一聲長嘆,還是范巨卿的雞黍之約,我們重視的愛情、友誼究竟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面對他們才是值得的,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知道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