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寧
戒煙·戒賭·戒貪
文/夏寧
我有個多年老友,是資深煙民,平均每天要抽兩盒煙。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下,他也曾多次戒煙,每次都信誓旦旦,決心很大,但一次次慘遭失敗,最短一次,他戒煙剛一天就復吸了。半年前,他的心臟病突然發(fā)作住院,都發(fā)病危通知了,一次下了三個支架。醫(yī)生警告他說,以后再不戒煙,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出院后,他就一聲不響把煙戒了,半年過去了,從未反復,早先是沒了煙就心慌,現(xiàn)在則聞到煙味就難受。
小區(qū)有個電工,技術不錯,工作負責,對人也熱情,就有一個毛?。菏荣€。不論再忙,每天都要找地方去賭幾把。過去工資還發(fā)現(xiàn)金時,他曾一晚上輸?shù)袅苏麄€月工資。還有一次,他去繳取暖費,半路碰上個賭友,沒經(jīng)得起誘惑,又坐到牌桌前,結果兩千多元暖氣費輸個精光。就為這事,老婆與他不知吵過多少次,父母家人勸他不聽,朋友同事說他更不聽。后來,老婆徹底絕望了,堅決要和他離婚,帶著孩子走,這下子他慌了。他有個女兒,漂亮伶俐,人見人愛,是他的心頭肉,女兒要別他而去,這就像要他的命。想來想去,痛定思痛,他在家人面前立下毒誓,從此戒賭,絕不反悔。終于挽回了婚姻,留住了孩子。
看來,無論是戒煙、戒賭、戒酒、戒毒還是戒別的什么,都沒有什么是絕對戒不掉的,只要關系到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不戒掉就得作出重大犧牲,或有失去性命之憂,或面臨妻離子散之危,那就無須別人相勸,他自己就戒了。明代宰相張居正說:“志成于懼,而荒于怠。懼則思,思則通微;懼則慎,慎則不敗。”一個“癮君子”,只要心里頭還有怕,怕死、怕生病、怕坐牢、怕離婚、怕身敗名裂、怕家破人亡,只要還有割舍不掉的東西,他就有救,就不會上癮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孔子在《論語》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边@個“得”自然是不義之得,是貪,否則也沒必要去戒。貪,并非只有老年人須戒,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應戒貪。貪名、貪色、貪財、貪權,都在力戒之列,如果貪得無厭,貪婪不止,必將身受其害。時下而論,貪官的貪腐成癮,是害人害己害國家的一大弊端。從已曝光的案例來看,那些貪官個個都是有貪癮的,幾天沒人來行賄就心里癢癢,坐立不安,逢年過節(jié)家里收到的紅包少了,這年都過不好。其實貪官都不缺錢,可因為有貪癮,還是千方百計撈錢聚斂,貪腐上億的貪官已屢見不鮮。如何戒貪?根本之策就是重典肅貪,加大反腐力度,貪官怕什么,就給他來什么。該關就關,該殺就殺,沒哪個貪官是不怕坐牢不怕死的,畢竟冒死吃河豚的人還是少數(shù)。這兩年的反腐高壓態(tài)勢,不是讓不少官員的“貪癮”得到有效遏制了嗎?
世間萬事萬物,凡是容易上癮的東西,都會給人帶來快感,讓人有某種滿足愉悅的感覺,但無一例外都會有副作用,甚至害人害己。譬如煙癮會“慢性自殺”,酒癮會傷肝毀胃,貪癮會身敗名裂等。要戒掉這些有癮之物,一須知其利害,明其道理;二須力能克制,約束欲望;三須有所畏懼,怕點什么。要真正做到這三點,就沒有戒不掉的東西。當然,也有人執(zhí)迷不悟,一意孤行,我啥都不怕,就是不戒,那也沒啥了不起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結局的兌現(xiàn)無非是時間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