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茜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我們在談《朱鹮》里的人物設置時,你說到自己的寫作風格就是創(chuàng)造一些相對消極的主人公,其實日本文學給我留下的普遍印象就是大都帶有一些消極的基調,你認為這種印象可靠嗎?
阿部和重:你對日本的文學還是非常了解的。雖然日本文學還有很多很多,不能完全說整體就是陰暗或者消極的,但是從整個文學史來看,從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的近現代文學就有這樣一種發(fā)展傾向,作家們會更多地去寫自己心里的想法,身邊的事兒,對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思索等等。這種題材和形式在日本叫作“私小說”,它在日本近現代文學中逐漸形成了主流,與其說是一種小說的創(chuàng)作,不如說更像是一種日記形式。包括日本常說的“告白”,就是把自己心中所想不加掩飾、毫無保留地通過文學,通過小說的方式體現出來。
這個過程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在日本,喜歡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其實并沒有像日本大多數人一樣,想要為了國家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讓大家敬仰的人,而就是想要抒發(fā)一種情懷、想把自己心中所想寫出來的人。這些人本身和社會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甚至有一些格格不入,多少會用一些負面的眼光去看待整個社會,所以寫的時候也會流露出一種整體消極的感覺。在這種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日本現當代文學很難體現出一種宏觀敘事的形態(tài),更多是個人窄小細微的東西。像是在日本,武田泰淳的《富士》被認為是杰作,但是站在整個世界文學的角度上來看,我認為那并不是很好的作品。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像大西巨人的《神圣喜劇》,在日本評價并不是很高,但我認為他從宏觀角度的書寫是非常好的。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從你的“神町三部曲”和其他一些作品的背景建構來看,剛剛談到的這種宏觀角度的敘事正是你在寫作中所追求的?
阿部和重:我所追求的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東西。在以私小說、狹小的自我告白寫作為主的日本文壇的氛圍之中,我想要進行一些革新,走一種沒有人走的路,想要體現出自己和他人不同的顏色。小說其實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東西,并不是非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和形式之內,而是可以去追求非常多的東西。大家可能認為日本的文學具有相同的特質,但是日本文學之中其實有很多非常出色的作家,像大西巨人、中上健次、大江健三郎等等,都是非常具有自己特色的。
三聯(lián)生活周刊:你被認為是純文學作家,但卻和伊坂幸太郎合寫了《霹靂隊長》這樣偏流行文學的作品,同時你還擁有多重文學以外的身份,比如影評人等等,你怎么看純文學和大眾文化之間的關系?
阿部和重:我是電影大學出身的人,不是一個非常正統(tǒng)的文學青年,所以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沒有意識到一定要去創(chuàng)造純文學。我并沒有主動意識到這一點。日本作家是如何貼上純文學作家或者大眾文學的標簽的呢?不是創(chuàng)作的時候自己決定的,而是日本有幾本具有代表性的文學雜志,這些雜志都有各自的標簽。最開始的文章發(fā)表在什么樣的雜志上,就意味著你成了什么作家。純文學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定義,是很難用一個什么具體的標準界定出來的。我的第一部作品《美國之夜》最早登載在《群像》雜志上,這本雜志在日本被認為是純文學的雜志,因此之后我就被當成了純文學的作家。
其實我們在看世界文學的時候,也很難界定一個作家到底屬于什么流派。我很喜歡的作品《堂吉訶德》《魯濱孫漂流記》在當時的時代就是很難被放到一個固定流派里的特色鮮明的作品。我也不想讓別人永遠只把我看作純文學作家,因此可能也會去挑戰(zhàn)推理小說或者言情小說。其實伊坂幸太郎就是一個跨界作家,很難用一個標簽進行定義和限制。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實際上,我們對于日本文學的認識是相對有限的,更多的認識集中在村上春樹這位作家身上。在日本,對于作家的關注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
阿部和重:在日本,作家分為兩類,一類是村上春樹,其他人都是另一類。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可以和《星球大戰(zhàn)》中的大Boss匹敵。當然,這是一個玩笑。大家都認為村上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
在日本有兩個重要的文學獎項,一個是關于純文學的芥川獎,另一個是關于大眾文學、娛樂文學的直木獎。如果日本真的有文壇這個概念存在的話,目前,在日本國民和讀者的眼中,獲得過芥川獎的作家可能會被特殊化,其他作家會相對沒有那么被重視。
三聯(lián)生活周刊:能不能簡單談談日本文學的現狀?
阿部和重:日本文學的現狀非常復雜,還是要從村上春樹來開始解讀。為什么是他呢?在日本當代文壇,村上多多少少是一個異端。我們說村上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獲得芥川獎的作家在日本又是非常受重視的一個團體。芥川獎和村上春樹是什么關系呢?非常復雜。芥川獎的評獎機制是每年從日本的五六個文學雜志中,選出5~7篇中篇小說,再由大約10位評委進行選拔。獲獎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嗎?也不一定。我認為,只有為當時的日本文學界、出版界帶來一種新風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才有資格獲獎。但是很遺憾,并不是每個作品都是這樣。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沒有獲獎,甚至沒有入圍。村上春樹就沒有獲得過這個獎,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一件事。
在上世紀80年代,有很多屆芥川獎都沒有獲獎者。但是我們注意到村上春樹在那個時候寫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是他創(chuàng)作最多的年代。到了今天,我們發(fā)現代表日本的作家是村上。那么,芥川獎到底在日本文學中處于什么地位?村上在日本文學中處于什么地位?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在日本,芥川獎始終具有它的權威性嗎?
阿部和重: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出現了批判芥川獎作家和芥川獎體制的一批評論家,這些評論家當時非常活躍,這種活躍大約持續(xù)了10年,讓我們產生了很多思考。2000年以后,日本純文學作品的銷售突然一落千丈,大家好像逐漸開始不讀純文學了。于是,對于芥川獎的批判以及批判者也都消失了蹤跡,他們可能去大學當老師了或者從事了別的行業(yè)。從整體來看,在大學里讀文學部的大學生也是越來越少了,所以現在文壇是比較困難的時期。盡管如此,芥川獎還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獎項,很多作家雖然知道自己的小說可能賣不出去多少,但是認為獲得芥川獎是一個榮譽,因此也會努力地想要去獲得這個獎,這也是日本文壇目前的一個怪現象。
目前的芥川獎多多少少有一些不是純文學的東西在里面,去年芥川獎的獲得者,身份并不是作家,而是搞笑藝人?!痘鸹ā罚ㄗ髡哂旨睒洌┻@部作品獲獎之后賣了幾百萬部,芥川獎的評委也看到了這一點。芥川獎應該是對純文學的表彰和肯定,但另外一方面也是一個造星的機制,造出一個明星讓他賣書,可以擴大芥川獎的影響力。這種行為在日本文壇,或者說在芥川獎評獎機制中有一點上癮了,就像吃了大麻一樣,因為一次的成功,后面也想效仿,因此讓很多年輕的作家產生一種不安。
三聯(lián)生活周刊:你認為這種“造星”在純文學閱讀失勢的情況下是應該完全否定的么?
阿部和重:造星也不一定全都是不好的,它是一種制度,一種體制,但是我想強調的是,2000年那些批判的人消失,就產生了芥川獎一家獨大的情況,難以產生平衡。在這樣不平衡的情況之下,年輕作家應該怎么生存是值得思考的。
日本作家阿部和重和他的小說《朱鹮》
(Junichiro Kibe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