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 月
矯 情
宓 月
不久前,我受邀參加一位詩人的新書發(fā)布暨詩歌朗誦會。據(jù)說,該詩人才華橫溢,從喝酒、吃飯到口水、唾液,從睡覺到隱私,信手拈來,沒有什么不可以入詩。剛開始,我還充滿期待。隨著朗誦高潮迭起,我越聽越不是滋味,加上現(xiàn)場人多,還有人抽煙,我的腦袋便暈暈乎乎,仿佛掉進了一個混沌世界。明明是些逗趣搞笑的段子,偏偏說成“具有先鋒和批判精神”的詩。像某些作品研討會,只有掌聲、笑聲和喧嘩,而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聆聽、詩意的氛圍、批評的聲音。
在編輯本期稿件時,我也發(fā)現(xiàn)不少貼上“散文詩”標簽的段子散文詩。與其說他們是詩人,還不如說是段子高手。插科打諢不等于幽默睿智。之所以“賣弄”,除博取眼球外,實則是骨子里的矯情在作怪。矯情,也是散文詩被詬病的主要根由。
矯情散文詩的特征明顯:虛飾,沒有真情實感,只會激動而不會感動;缺少節(jié)制,常?!耙话l(fā)而不可收”;懸浮狀態(tài),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散文詩功能被過分放大,以為一章散文詩就是一劑“救世良方”;嘩眾取寵、裝模作樣、不好好說話、為賦新詞強說愁、功夫在詩外……
魯迅先生從不矯情。他的《野草》無疑是散文詩世界里的一座高峰。他認為,他的散文詩只是些“小感觸”,但這些“小感觸”是他思想的晶粒,情感的飛絮,源自生命的感悟。小感觸里隱著人生哲學(xué),“入于心”,讓人回味、深思。
生活的優(yōu)渥,思想的淺薄,助長了矯情的泛濫??萍嫉陌l(fā)展,也使許多事物的功能被無限放大,或者被過分遮蔽。但我相信,無論是散文詩的寫作者和閱讀者,安靜仍是有必要的。泡沫都會有破的時候,喧囂也終將歸于寧靜。適時審察自我,尋找病癥,少些輕浮、睥睨和矯揉造作,才能走得更遠。
這幾年,我寫散文詩越來越小心謹慎,我不想過分低估或放大散文詩的功用,我怕自己隨手寫下的文字有負于多年來對散文詩的熱愛。
除去修飾,我們只是一張樸素的面孔。本真的情感,才能耐得住咀嚼,經(jīng)得住時間之潮的淘洗。
月 刊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