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顯輝(秦皇島)
物欲繁盛,看好你的心
文-侯顯輝(秦皇島)
在物欲繁盛的時代,于蒙昧中啟蒙、于困頓中成長、于紅塵中堅守愛之心。
不知何時起,周遭的朋友都變得不安起來。即便兒時最快樂的玩伴,也少了清淺的笑意,女人沒有安全感,男人沒有安定感。社會像個嘈雜的樂場,許多不安的人在其間或孤獨站立,或群魔亂舞,或淺吟低唱,卻聽者寥寥,甚是寂寞。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所稱的“生活的藝術(shù)”早已消失不見;沉淀于我們內(nèi)心的那份安然,也已遁于無形。
我們似乎走上了一條不明來處又不知所終的路,緊張、猶豫、徘徊——在城市的夜色里、在不知名的一隅。不安成了一種時代病癥,裹挾著男男女女的心——大家都不再相信愛情。
不安是魔鬼,進(jìn)入我們的魂靈,啃噬著我們生命中尊為寶貴的價值——相信、沉靜、堅守。
關(guān)于愛的不安全感,某種程度上是變革時代里必然出現(xiàn)的社會病,卻不該成為拒絕反思的理由。
前幾日赴約相親,女孩亦是“你不能給我安全感”一句話草草了事,留下詫異的我,走在深秋鋪滿落葉的街邊,苦思何為安全感?又怎樣給予所愛的人想要的安全感?耳畔隱約響起臺灣歌手張惠妹早年的歌“城市一片漆黑,誰都不會看見誰”。
愛是唯一的安全島。我們需要一場尋歸,重建一個有愛的美麗島。蕭紅和林徽因,民國時期兩大才女,有過不同的尋愛之路,卻殊途同歸——唯有真愛,才是安全的巢穴。
蕭紅說,我所未見的,都是陌生的故鄉(xiāng)。從蕭軍到端木蕻良、從哈爾濱到香港,蕭紅一生都在赴一場愛之盛宴,卻始終未得到她想要的愛。她涉過呼蘭河,不過是為了尋找一個安全島,用以盛放愛情、止住流浪。對蕭紅來說,哪里有愛,哪里就是故鄉(xiāng)。蕭紅的一生,是愛、是告別,不斷地相愛、不斷地告別。她并不愛蕭軍,只是感激他的幫助。蕭紅的美來自腳步,卻也來自尋找,她用最決絕的方式告別,用最溫暖的情感尋愛,用最慌亂的腳步流浪。
蕭紅提醒我們,錯位的、委屈的、不甘的愛情,永遠(yuǎn)不會給予我們想要的安全感。
如果你的流浪,是為了告別虛無的愛;如果你的放浪,是為了重燃內(nèi)心的真情,所有的我們,都應(yīng)該絡(luò)繹于途,循著內(nèi)心的聲音,尋找屬于自己的愛,哪怕荒野殘冰,哪怕人跡罕至,都值得。尋著蕭紅的愛的呼蘭河,我們才會在某個港灣處,獲得至深的寧靜、穩(wěn)固的安全。
我又想起林徽因,在劍橋,徐志摩用熾熱的情詩追求林徽因,林徽因不為所動。后來義無反顧地嫁給梁思成,她說:“徐志摩當(dāng)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绷只找蚣揖硟?yōu)渥,蕭紅出身困頓,然而她們在愛情中,都堅守自己的內(nèi)心。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一半來自光華的外表,一半來自隱蔽的內(nèi)心。
在物欲繁盛的時代,提醒所有尋愛的人——于蒙昧中啟蒙、于困頓中成長、于紅塵中堅守愛之心。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決定你獲得安全的方式;你如何看待愛情,決定你獲得愛的安全感的方式。
世界給予我們的安全,始終來自于內(nèi)心真正的聲音,來自于你對這段愛情的肯定,有時物欲會遮蔽了這顆心,你需時時擦亮眼睛。
說到底,愛才是不安最好的避難所。它是一個島,天空湛藍(lán)、清風(fēng)繚繞,我們尋得這個島,站立其間,青春綻放、生命自由。
這正是中國社會需要的愛之光。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所未見的,都是熟悉的家園,而非“城市一片漆黑,誰都不會看見誰”。這種愛情生態(tài),終將傷害所有人,沒有人可以幸免于難。
安全感是一場尋歸,來自相信的力量;安全感是一道謎語,來自準(zhǔn)確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