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 周先建 胡平 郭俊霞
摘要 對白及不同栽培時期進行研究,設6個栽培時期,收獲后測定產量和多糖含量,研究不同栽培時期對白及產量和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栽培時期對白及產量和質量影響顯著,因此白及宜秋季栽種,尤以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為佳。
關鍵詞 白及;栽培時期;產量;品質;四川省
中圖分類號 S567.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070-01
Study on the Best Cultivation Period of Bletilla striata in Sichuan Province
ZHANG Mei ZHOU Xian-jian HU Ping GUO Jun-xia
(Sichu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To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e time of Bletilla striata,the experiment mainly aimed at different culture time through setting up six cultivation period.The yield and the main component content were tested after harvec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 time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Bletilla stri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culture time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So the suitable culture time of Bletilla striata was the autumn,the best cultivation period was between the middle of October and the middle of November.
Key words Pl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culture time;yield;quality;Sichuan Province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為蘭科白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塊莖入藥[1],具有收斂止血、清熱利濕、消腫生肌之功效,主產于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2-3]。雖然白及在我國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但目前我國白及資源十分短缺。白及雖然能產生大量的種子(每個果莢10萬~30萬粒),但其種子沒有胚乳,在自然條件下不能正常萌發(fā)[4]。近年來,由于人為過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壞,白及野生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瀕臨滅絕,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藥用植物之一[5]。白及不僅藥用價值極高,而且極具觀賞價值,是我國現(xiàn)代醫(yī)藥工業(yè)和化妝工業(yè)的重要原料。近年來,隨著我國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白及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白及的用藥需求急劇增加。而人工擴繁與栽培是保護珍稀藥用植物的有效手段之一[6-7]。筆者從2012年開始開展四川省白及資源保護與野生變家種技術研究,為規(guī)范白及的栽培技術,特開展了不同栽培時期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青白江區(qū)清泉鎮(zhèn)桔豐村九組某農戶責任地內進行,海拔620 m。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氣候屬亞熱帶濕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071 h,年平均降雨量945 mm左右。
1.2 試驗材料
供試種為白及的塊莖。
1.3 試驗方法
試驗根據(jù)播種期不同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2012年10月10日(A)、2012年11月10日(B)、2012年12月10日(C)、2013年1月10日(D)、2013年2月10日(E)、2013年3月10日(F)。采用塊莖繁殖,選當年生具有鱗莖和嫩芽的塊莖作種。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面積為3.6 m2(3.0 m×1.2 m),行距20 cm,株距15 cm,即每小區(qū)5行,每行栽植19株,每穴栽入種莖3塊。各處理采用相同的田間管理措施。2015年10月統(tǒng)一采收,收獲時測定產量和多糖、總灰分、水分含量,多糖含量測定參照《中國藥典》(2010版)枸杞多糖測定方法[1] 232,總灰分和水分含量測定均參照《中國藥典》(2010版)的測定方法。獲得的數(shù)據(jù)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LSD法進行差異性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生育進程的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A、B當年都出苗,并進行了短暫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而在第2年各個處理的出苗時間有比較大的差異。2013年處理A、B比其他處理要先出苗,而2014年和2015年各處理出苗時間基本一致。
2.2 不同栽種時期對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經方差分析,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0.05)。經LSD法進行多重比較,處理A、B產量較高,差異不顯著,但跟其他處理均差異顯著;處理B、C之間差異不
顯著,跟其他處理差異顯著;處理C跟處理B、D差異不顯著,處理D跟處理E、F差異顯著,處理E、F跟所有其他處理差異都顯著。由此可見,不同的栽種時期對白及的后期發(fā)育具有比較大的影響,綜合分析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栽種是比較適宜的,以期獲得較高的產量。
2.3 不同處理對白及塊莖中多糖含量、水分和總灰分的影響
將各處理的多糖含量數(shù)據(jù)經SPSS軟件處理,各處理間P=0.012<0.05,說明各處理間具有顯著性差異。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A中白及多糖含量最高,其含量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A>處理B>處理C>處理D>處理E>處理F。不同栽種時期白及的水分和總灰分含量均符合2010版《中國藥典》的15.0%、5.0%的限量標準。由此可見,不同栽種時期對白及多糖含量的影響是顯著的,10月和11月栽種能有效提高白及品質。
3 結論
在白及野生變家種研究中,通過對白及生物學特性的考察,發(fā)現(xiàn)白及塊莖在溫度高于10 ℃的時候就會萌芽,因而適時栽種,尤其是10月到11月中旬之間栽種白及,當時的溫度較高,白及在土壤水分合適的情況下,會有一個萌芽的過程,長出新根,冒出新芽,能比春季栽種的白及多出近1個多月的生長期,有利于根系的發(fā)育,為第2年及早出苗萌發(fā)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利于白及及早出苗,生長期得到了適當延長,白及地下部分發(fā)育較好,為后期的快速生長奠定堅實基礎,也有利于干物質的積累,對白及產量和質量都能產生較大的影響。而12月及第2年春季栽種的白及,由于溫度較低,白及塊莖不會萌芽,要等到溫度適宜的時候才會開始萌發(fā),就比10月和11月栽種的白及少了一個適應期,新根的生長也相應延后,發(fā)育相對延遲,自然會對產量和質量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在生產上建議10月和11月栽培白及為宜,有利于獲得較高產量和品質的白及藥材。
4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卷1[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2] 陳謙海.貴州植物志:第十卷[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 中國植物志編集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十八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4] 于占國,劉賢旺.白及研究進展[J].江西林業(yè)科技,2002(5):42-43.
[5] 姚宗凡,黃英資,姚曉敏.藥用植物栽培手冊[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1.
[6] 李嶸,王喆之.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資源利用對策[J].中草藥,2006,37(11):1751-1755.
[7] 彭金香.白及的研究進展[J].河南科學,1999(增刊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