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嚴修與袁世凱訂交,始于戊戌維新。此前,嚴修在貴州學政任上,上奏建議開經(jīng)濟特科。由于這個提議,得罪了自己的座師——進士考試時的主考徐桐,在百日維新那一年,嚴修貴州學政任滿,回到北京。
徐桐在自家門房貼上一個字條,上面寫著:嚴修非吾門生,嗣后來見,不得入報。那個年月,師生關系非同小可,嚴修卸任回京,非拜見老師不可,結(jié)果不僅吃了閉門羹,而且等于被逐出門墻。
不過,在老師那里吃了癟的嚴修,受徐世昌之邀,去小站參觀新軍,卻結(jié)識了一個新朋友,這個朋友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實在是令人耳目一新。不止是洋操練的好,步伐齊整,關鍵是訓練扎實,從嚴、從實。而且一掃舊軍的積習,不克扣軍餉,從兵到官,精神面貌和體質(zhì),都棒棒的。這樣的軍容風貌,在中國任何一支軍隊里,都是看不到的。
可以說,不是袁世凱這個人,而是袁世凱練的兵,打動了嚴修,從此,兩人結(jié)下莫逆之交,至死不渝。
戊戌政變之后,嚴修雖然沒有參與變法,但那個建議開經(jīng)濟特科的奏章,已經(jīng)足以讓他不受待見了,從此賦閑在家。
嚴家是世代鹽商,不差錢。經(jīng)過庚子之亂,和他的家庭教師張伯苓一道,從家塾開始,辦新教育。新政開始,經(jīng)袁世凱的推薦,嚴修再次出山,他當年的建議也真的被落實,朝廷開了經(jīng)濟特科。教育部成立,嚴修成了主事兒的侍郎,廢科舉和興學堂的一切籌劃,都有他的份兒。
然而,攝政王載灃上臺,風云突變。袁世凱被罷免,趕回彰徳養(yǎng)莫須有的“足疾”,嚴修不勝之怒,上書抗議,然后掛冠而去。袁世凱離開北京,只有兩個人相送,一個是楊度,另一個就是嚴修。嚴修從此在民間辦教育,不問政事。
辛亥武昌起義,朝廷再次起用袁世凱。得到內(nèi)閣總理大臣職位的袁世凱,第一個要找的人,就是嚴修,此后又多次相邀,可是,無論袁世凱怎么勸,嚴修都不肯出山。無論給什么位置,都不要。但是在這期間,袁世凱的三個兒子被嚴修帶著出游歐洲,由嚴修安排在歐洲留學。也就是說,嚴修不做袁世凱的官,但依舊做朋友。
袁世凱鬧復辟的時候,嚴修直奔袁世凱的府里,直截了當表示自己的擔憂,懇勸袁世凱不要復辟。袁世凱這一回對老朋友的話表示不以為然。再上門,就有點見不到人了。
嚴修跟袁世凱談了什么,沒有錄音,兩人后來也都沒有提。但是,此后嚴修給同樣不贊同帝制的總統(tǒng)府機要局局長張一麐寫了一封信。在信上,嚴修認為,從世界大勢看,帝制在20世紀很難存活了。就中國而言,不改政體,存亡不可知,但如果改了,危亡就在眼前。為袁世凱本人考慮,如果不復辟帝制,還不失為一個偉人,如果復辟,內(nèi)對不起自己的本心,外則對不起國民。同時,既無以面對前清之列祖列宗,也無以面對千秋萬代,是“欲以無信立國,而以無恥導人。金錢炫其前,鐵鉞劫其后;誓詞等于諧談,明令視如誑語。”
話說得很重,也很到位。把當時帝制運動中重金錢運作,威逼利誘的丑態(tài),都點出來了。
按道理,張一麐是會把信轉(zhuǎn)給袁世凱。但是,這樣的忠言打動不了袁世凱。袁世凱的女兒說,他父親就是兩手,一手拿著錢,一手拿著刀,聽話就給錢,不聽話就吃刀。這不就是金錢炫其前,鐵鉞劫其后嗎?
還好,袁世凱帝制復辟失敗,臨死的時候,非常后悔沒聽嚴修的話。說嚴修是不在乎名利的國士,國士在前,勸他他不聽,自取其敗,怨不得別人。
袁世凱死后,嚴修在幫助打點了喪事過后,閉口不談這位老朋友的事兒,一直到去世,無一字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