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賞石界大家所熟知的侯桂林先生與石為友,拜石為師,賞石啟智,尋石問道,一路走來,成績斐然,繼2010年出版論石專著《與石共語》后,時隔五年,又寫出二十余萬字,并配以300多幅彩圖的煌煌巨著:《文源石屋說石》,2016年8月由北京線裝書局正式出版發(fā)行。
《文源石屋說石》,集中了侯先生近五年來對奇石、對賞石有關問題負責任的思考與探討。尤其是第一章“回歸古典,感恩本真”,既是作者多年來個人賞石的精神源頭的總結概括,也可以看作本書的主旨綱領。作者詳細深入地探討了中國賞石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經(jīng)典理念,并且一再著重強調與重申:石界要回歸古典石文化的本真——樂山樂水,敬畏自然,生萬物而不私,育萬物而不倦,利萬物而不爭。與石結友,拜石為師,尚德勵志,羞沾名利,托石寄情,善于題詠等核心價值觀及其理念,這不啻一聲響雷,直擊當下賞石界普遍存在的重石輕文、厚金薄情、追名逐利、有失德性的庸俗浮躁之風,切中了石界的要害,道出了作者心中探尋已久的石道。書中以下各章正是對石道的具體細微的闡發(fā)和論證,相信讀者讀后會受益匪淺,收獲良多。
全書共分七章,內容豐富,體例靈活,圖文并茂,編排有度,形式活潑,印制精良。有一般論石著作的賞心悅目,更有一般論石著作所缺乏的真知灼見和理論深度。其中既有對古典四大名石及黃河石的重新認識與推崇,也有對賞石理論框架的重新建構,也有對創(chuàng)立賞石藝術學的熱心倡導,還有對小品組合創(chuàng)作方式的探討推廣,更有對尊重打磨石地位的呼吁。這些理論一經(jīng)發(fā)表,一段時間內曾為石界理論的熱點與風尚。因此本書極具賞石理論引導啟發(fā)性,是進入石界,提升賞石境界的重要參考書。
本書雖然名為《說石》,其實是作者與石頭和石友濃烈真摯情感的記錄。作為一位愛石人,一日不可無石,收藏鑒賞奇石就成為侯先生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論石而石中有情,石中有愛,在本書中作者營造的石頭的世界里彰顯了作者的一片赤誠之心。
“立足三晉”一章,記錄了侯先生對家鄉(xiāng)賞石文化的關注與熱愛。無論是對垣曲日月石的探尋,歷山梅花石的欣賞,為切割打磨石的正名,還是陵川千層石、霍州雪浪石等探尋,“石魂木韻”家居賞石的深入探討等等,都是侯老為家鄉(xiāng)石文化鼓與呼的不懈努力。這一章中十幾篇語短情長的即席發(fā)言,很有文獻資料價值,見證了侯先生和山西各地乃至全國石友的交流,篇篇精彩,句句含情,飽含欣賞、鼓勵之情又富有卓越見解。
“石壽而康”一章,記錄了侯先生八十大壽的溫馨場面,一塊塊祝壽紀念石,一幅幅祝壽書畫,一首首祝壽詩,見證了侯老與各地石友之間的珍貴情誼,讀來讓人特別感動。這一章真實再現(xiàn)了石友們的高雅生活情趣與純潔友情。從內容上講,在一般論石專著中并無此篇章,看似本書的花絮,恰是本書之獨特之處和最為精彩的篇章和亮點之一。因石結緣,以石交友,賞石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生活處處有石頭,石頭處處結情誼,正是作者所倡導的古典石文化母題中的應有之義。
“石屋小語”一章,是作者賞石悟石的點滴感悟。分為說石、悟石、讀石、詠石四節(jié),無論是說石的知識性、悟石的哲理性,還是讀石的啟發(fā)性、詠石的文學性,都是作者多年來總結的賞石領域的真知灼見。語淡情濃,語簡義深,頗為耐讀,相信會給讀者留下諸多的人生啟迪。
在本書最后的附錄中,作者將自己80年的人生經(jīng)歷做了概括介紹,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供稿:《名堂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