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選展品,尤其是評獎這個事,還是要慎重的——這基本是廢話,你懂的。所以我常勸送展的石友,獎不獎,什么獎,還是別太放在心上??墒钦嬗惺寻呀疸y獎當教科書,一絲不茍拍照學習;也真有專盯著獲獎石下手的買家,重金買獎不眨眼。這樣的石友,挺像學校里的那種聽話的好孩子,來學校前主動清空大腦,永遠天真加認真,所以特別受老師待見。
說到這兒,難免想起上學時的痛苦經(jīng)歷。比如初中語文課本有一個單元,全是報告文學。印象深的有徐遲寫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課本選的哪段,早忘了,但讀著滿篇充斥的四字成語一陣陣雞皮疙瘩亂冒的感覺,現(xiàn)在還記得。對于一個多少有點語言感覺的人來說,這種經(jīng)歷實在是痛苦的??墒怯械耐瑢W就挺喜歡,還有不少人認認真真地把“優(yōu)美詞句”抄在小本兒上。或許他們并不真知道自己喜不喜歡,但課本,不就是標準、樣板、學習榜樣么?——中國教育的毀人就在這里,給你的多是好下嘴的庸俗套路。
在石界,你要是愿意當這樣虛心的學生,自然有大把的人樂得當老師。課本編的一套一套,英明的為你指出了收藏的前進方向。你認真的記著“三五七比”、“留白”、“點睛”的筆記,放心吧,總會與好石頭漸行漸遠的。
當然不是成語不好,那是漢語言的精華。而是用的不對。獻寶似的羅列排比,用汪曾祺的話說,叫“評書氣”,俗!哪怕是“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總還有算點創(chuàng)意吧?;氐绞^,不是那些規(guī)矩不對,而是把規(guī)矩用成套路,就有了一種油滑的“石痞”氣質(zhì),變得俗不可耐。當然,你要是非跟我說大俗才大雅,我就只有閉嘴。郭德綱說,神仙都救不了你。
中國美育教育的缺失,是現(xiàn)在大家都意識到的問題。美的東西少,自然就是那些不那么美甚至是俗的丑的東西,充斥在課本里。這種教育有一個政治不正確的詞來概括,叫洗腦。石頭圈為什么也要洗腦?一是石頭學校和石頭老師的腦已經(jīng)被洗了,一是洗得空空的大腦好畫最貴最貴的石頭,指哪個你買哪個。
還回到我初中那個可憐的語文單元,唯一讓我感動的是捷克人的一句話:“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還是七步”(伏契克《二六七號牢房》)??墒沁@樣普通的話,連個生僻點兒的字都沒有,實在太不唬人,怎么往小本兒上抄呢!這種逼仄的空間里憤怒燃燒著卻又極其日常的痛苦,老師又怎么講得出呢。
所以玩石頭,還是別著急,去虛著心當學生吧。最美的東西往往不是一眼看去多么格式整齊光鮮燦爛的,也是沒那么容易講得清的。還是得找回腦子和心,帶上眼睛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