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東
山西忻州是晉綏和晉察冀兩大抗日根據(jù)地交匯之地,是一方英雄輩出的土地,傳播著無數(shù)英雄兒女可書可傳的故事。
抗戰(zhàn)勝利后的1948年7月,忻州全境解放,按照華北局和晉綏分局指示,神池、五寨、保德、原平、靜樂、偏關、岢嵐等縣從1949年初開始動員抽調(diào)了大批干部南下。據(jù)統(tǒng)計,有記載的忻州市南下入川地方干部為15批,共1989人。四川省的17個地(市、州)103個縣(市、區(qū))均有忻州市的南下干部。冀懷義便是南下干部中的一個。
紅色神池是我家
冀懷義,1915年9月29日生于山西省神池縣長畛鄉(xiāng)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29年10月為反抗土豪劣紳的剝削壓迫,參加農(nóng)民暴動,同年又參加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神木赤衛(wèi)大隊。
1933年冬天,紅軍策動了“岢嵐暴動”。使神池開始了解中國有一個叫共產(chǎn)黨和紅軍的隊伍,還有專為窮人翻身鬧革命打天下這回事。16歲的冀懷義深受影響,毅然參加了紅軍。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冀懷義和戰(zhàn)友們于同年10月一起參加了忻口會戰(zhàn)。
1938年3月,冀懷義和戰(zhàn)友們又參加了攻克岢嵐、五寨、偏關、河曲、保德、神池、寧武等7座縣城的戰(zhàn)斗,把侵占晉西北的日軍驅(qū)逐到朔縣以北的各據(jù)點,取得了首次反圍攻戰(zhàn)役的徹底勝利。
1939年11月,冀懷義擔任中共神池縣三區(qū)區(qū)委書記。三區(qū)在義井至三岔公路線以北,義井至八角公路以西,直到與偏關縣毗鄰的草庵、吳家莊,是三面受敵威脅的地區(qū)。
1940年3月他擔任中共神池縣四區(qū)區(qū)委書記,1940年7月至1941年3月任中共神(池)、朔(縣)、偏(關)中心縣委神池第四區(qū)區(qū)委書記。其間,冀懷義有時隨部隊打游擊,發(fā)動群眾,壯大自己的力量;有時摧毀偽政權,鞏固自己的政權;抓土匪,抓漢奸,為民除害;發(fā)展秘密民兵和黨員,逐步建立農(nóng)村黨支部,組成領導農(nóng)民進行抗日救國的戰(zhàn)斗堡壘。組織民兵開展保衛(wèi)村莊,聯(lián)村聯(lián)防,配合部隊作戰(zhàn)。冀懷義打鬼子智勇雙全,神出鬼沒,當?shù)卦鱾髦小凹綋v鬼”的兒歌:
“冀搗鬼,冀搗鬼,
神槍專打日本鬼,
飛墻走壁鬼都怕,
敵人直叫見了鬼!”
1943年,冀懷義出任神池縣武委會主任。后調(diào)臨汾、呂梁、西北局多個崗位任職,無論到哪里,只要組織一聲令下,他打起背包就走,毫無耽擱,更無討價還價。只因他的心里有個信仰:“共產(chǎn)黨員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要解放全人類,黨說到哪就到哪,黨叫咋干就咋干!
檔案里的歷史記錄
筆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老干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來到州委組織部檔案處翻開久已封存的記錄。
山西省神池縣西海子
南下干部的檔案里,這樣記述:冀懷義,曾用名肖明,漢族。在參加革命時的經(jīng)濟狀況為:家有土地二十三坰,窯洞兩間,牛驢被日本鬼子搶去,母親肖三女。1937年8月在神池縣經(jīng)鄧吉星介紹入黨;1937年10月轉(zhuǎn)正;1943年在晉綏二分區(qū)整風隊學習;1946年6月解放晉西北寧武、朔縣中受過獎勵;1947年在晉綏分局社會部受訓三個月,同年參加神池土改;1948年參加晉南土改工作團,任副組長,證明人為張稼夫、王效才;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在西南工作團干部科任干事;1950年2月至1950年9月,在西康省康定地委會工作隊任隊長;1950年10月至1952年12月,在西康省甘孜縣中國共產(chǎn)黨工委會任書記兼軍事代表,證明人李占林;1953年11月至1958年9月,任康定地委、北路工委、中共甘孜州委會書記委員,證明人天寶;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任中共甘孜縣工委,中共甘孜州委會第一書記委員,證明人天寶;1960年2月至1964年3月,任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委民政處州委黨組成員,副處長、處長,證明人沙納;1966年至1973年在州學習班工隊民干校學習工作;1973年至1980年任甘孜藏族自治州紀委黨組成員,地震局局長,證明人趙學剛;1980年至1985年任政協(xié)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11月31日在成都逝世。
縱觀整個檔案卷宗,黨組織對冀懷義的整體評價是:勤政廉潔、實事求是、作風正派、履職盡責。這個評價也是對那個時代不少干部自身形象的一個真實概括。
郎扎活佛眼里的好書記
筆者在甘孜縣郎扎寺廟里,見到了年已82歲的郎扎活佛。這個活佛是藏民中影響較大的活佛,談起冀懷義,他仿佛又回到了昨天。
據(jù)活佛回憶,冀懷義在甘孜縣工作時,他才17歲,那時就常聽家人和當?shù)匕傩照f冀懷義是個好領導、好干部。1951年甘孜機場建成后,郎扎活佛來到了甘孜縣,1952年隨時任甘孜縣委書記冀懷義帶隊的當?shù)胤鸾檀韴F去北京開會。那時與冀書記同行,郎扎活佛覺得冀書記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官架子,待人處事盡心盡責,十分和藹。在北京,郎扎活佛一行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使郎扎活佛終身難忘。
冀懷義故居
此后,郎扎活佛與冀懷義有了正式的接觸交往。冀懷義經(jīng)常與郎扎活佛促膝談心,詳細了解寺廟管理情況,以及佛教人士思想動態(tài)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并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冀書記向他們耐心宣講黨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希望郎扎活佛帶領眾喇嘛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堅持做到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棄惡揚善、崇尚和諧、保持穩(wěn)定,自覺抵御各種非法活動,與共產(chǎn)黨保持思想上同心同德、方向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為促進藏傳佛教弘揚和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
郎扎活佛與冀書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多少年來一直牢記冀懷義的囑托,以民族團結為大任,毫不含糊,親歷親為?;罘饘η皝戆菰L他的冀懷義家人說:“你爸在世時,他是我們的恩人,你爸不在世了,他的子女就是我的親人。我們藏民就是認他!”
筆者在郎扎活佛的口中還了解到一個十分珍貴的信息。
當年達賴喇嘛出走國外后,一批頑固的反動分子被鎮(zhèn)壓了,一些幾歲大的孩子沒人照顧,經(jīng)他的夫人建議,冀懷義決定發(fā)揚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將這些孩子們送到國外。這些孩子在國外半個世紀后都成長為活佛,回國看到自己家的寺廟仍然保存完好,維護如新,都很感動,非常感恩當年冀書記的放生之舉,因而對共產(chǎn)黨產(chǎn)生感激之情。這在某種程度上大大緩沖了對立和仇視的情緒。目前,有的人繼續(xù)為黨的民族團結工作默默奉獻著。
女兒心里的“忙”爸爸
今年已經(jīng)76歲的冀懷義大女兒冀翠珍,說起父親冀懷義,老淚縱橫。她說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的故事,今有她記憶中父親極少在家、蜻蜓點水的印象。偶爾一兩次,也只是天黑時看到父親騎著馬行色匆匆的影子。
冀翠珍23歲時,從甘孜州??茖W校畢業(yè)。她本來可以留在州府找個好工作的。但父親卻讓女兒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他常對女兒說,“爸爸不稱職,沒有當成一個好父親;但共產(chǎn)黨能把你培養(yǎng)成才,你要好好珍惜,勤奮工作,回報黨恩。多少藏民老百姓比你還要苦,爸爸要為他們做點事情,不忙不行??!”就這樣,冀翠珍在義墩鎮(zhèn)做小學教師默默奉獻了19年青春。父親沒有一句大話,但擲地有聲。19年里,父親也極少去看過她。她也習慣了這個“忙”父親。
在冀翠珍的記憶里,父親廉潔奉公,家里的生活非常清苦。父親雖然是一個行政十一級的高級干部,工資比一般干部高出不少,但因孩子多,家里負擔重,日子過得還是很艱難。在她的印象里,能吃上豆腐乳就是一件奢侈的事了。她記得父親經(jīng)常教育她們要勤儉節(jié)約,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正如《道德經(jīng)》里老子宣稱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冀懷義的慈就是對一方百姓的關心愛護,儉就是自己及家人要節(jié)儉防貪,三就是不能在貪圖享受上走在前,丟掉革命的本色。
冀翠珍的奶奶、冀懷義的母親肖三女享年79歲,在79年的人生歷程中,經(jīng)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和酸甜苦辣。冀懷義的生父被日本人活埋致死,要報此深仇大恨,肖三女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肖三女一生守寡,拉扯大3個孩子很不容易。在大勢面前,這個堅強的女性明事識理,看到共產(chǎn)黨才是人民的救星,教育子女愛黨從軍,投身革命,既報家仇,也解國危。冀懷義很小就參加革命,并把比自己小10歲的親妹妹也拉到革命隊伍中,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p>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革命者,冀懷義深知自己的責任。他腦海里經(jīng)常呈現(xiàn)出許許多多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的革命者,為此,他早就給家里寫下遺書。他的精神深深影響了家人,妹妹冀純娥和弟弟冀根林早早就加入了革命隊伍。妹夫的犧牲使他痛心,但他默默隱忍下來,繼續(xù)工作,忙于為藏區(qū)的發(fā)展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他心里,為革命工作不“忙”不行,怕“死”不行?!懊Α焙汀安慌滤馈笔悄莻€時代所有真正意義上的革命者應有的一種起碼素養(yǎng)!也是一種真正的精神富有!
冀表兄真“命大”
“送戰(zhàn)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這首感人的《送戰(zhàn)友》歌曲,是冀懷義表弟馬占瑩嘴里常哼的曲子。每當唱起這首歌曲,身上曾掛過12枚勛章的馬占瑩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表兄冀懷義。
馬占瑩今年95歲。他和冀懷義作為南下干部,在共同的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志同道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曾在四川省公安廳工作直至退休的馬占瑩時常想起表兄冀懷義,說表兄自從參加了革命就堅定地相信黨,追隨黨的信仰。表兄曾有兩次生死大劫,但憑借著他的智慧總能化險為夷。
當年冀懷義打鬼子出了名,成了漢奸和日本鬼子必除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次,冀懷義悄悄回村看望家人,被漢奸告密,5名荷槍實彈的日軍把冀家包圍得嚴嚴實實。在此危急情況下,冀懷義急中生智果斷把窯洞內(nèi)的煤油燈底座當作手榴彈扔出窗外,同時趁敵人一愣神之際,飛身跳出窗外,消失在夜幕中。
在甘孜剿匪期間的一個深夜,冀懷義和一名警衛(wèi)返回途中,在一個小山溝被甘孜一帶叛亂的30余名土匪圍困,生命危急。冀懷義憑著夜戰(zhàn)經(jīng)驗,利用夜色和平時練就的高超騎術,巧妙地貼身在馬背一側(cè),讓戰(zhàn)馬假裝邊走邊吃草,從容蒙騙過敵人,機智逃脫。
冀懷義工作時期的照片
冀懷義打仗善于用心,足智多謀。據(jù)二炮副政委陰法唐回憶,昌都戰(zhàn)役時,陰法唐的部隊被暴亂的藏軍包圍了,打到彈盡糧絕,眼看危機在即,冀懷義帶領的部隊及時趕到,不僅給兄弟部隊解了圍,還配合兄弟部隊反戈一擊將叛軍一網(wǎng)打盡。幾十年之后,陰法唐只要提到此事,心里還充滿感激之情。
在冀懷義病危時,他沒有一點恐懼死亡的心態(tài)。他對身邊的表弟說,真的好想再活十多年,多看看成家的孩子們。但天違人愿,多年的出生入死,耗神費力,辛勞成疾不幸使懷義撒手人寰,離開了他所熱愛同時也深愛著他的親人、朋友和戰(zhàn)友們。
土司阿都澤呷的“恩人”
“冀懷義書記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是甘孜藏民老百姓最認可、最懷念的好領導!”原四川省人大常委、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阿都澤呷在接受筆者采訪時發(fā)自肺腑地感言。
阿都澤呷出身于藏族土司,是藏族現(xiàn)在唯一的女土司,在冀懷義的幫助下,成長為一個熱愛黨熱愛新中國的女土司。
她從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參加工作后,冀懷義是她工作的第一個領導,她十分慶幸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
81歲的阿都澤呷對專程來成都甘孜州拜訪的冀懷義家人和晉綏邊區(qū)歷史文化研究會記者熱情招待。她說,見到冀懷義的家人就像見了冀懷義一樣親切。
一個漢族干部和一個藏族家庭,關系相處到親如一家人這個份上,讓人感慨。
冀懷義十分關心培養(yǎng)藏族干部,他給阿都澤呷提供學習機會,為她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工作上的難題?!霸跇O左時期,冀書記主動承擔責任,保護民族人士,他寧肯把麻煩惹到自己身上,也保證把安穩(wěn)和如意送給藏胞。冀懷義一心為黨化解民族糾紛,他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公私分明。他為此受到打擊,經(jīng)歷了多年以后才得以平反。在群眾心里,在干部心中,冀書記就是一個正直干事的好領導,好干部?!?/p>
她感嘆冀書記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具有革命覺悟的新時代女土司,她說冀書記經(jīng)常勉勵她:“澤呷,我跟你說,跟著共產(chǎn)黨走會好的!跟著黨為藏區(qū)百姓謀幸福!”使她感到這個漢族大干部和自己這個小土司之間建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感到冀書記、共產(chǎn)黨是真心為了藏民老百姓的。
是冀書記教她怎樣了解黨的民族政策。
是冀書記教她怎樣了解藏區(qū)的復雜形勢。
是冀書記教她怎樣深入基層開展工作,切實關心百姓的生活和情緒。
是冀書記幫助她成長為四川省民族青年參觀團的團長赴京參觀,受到毛主席、周總理和劉少奇、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巴山蜀水間,漢藏友誼世代傳承。
受冀懷義一心為漢藏團結出力流汗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影響,阿都澤呷放棄了回成都四川省人大工作的多次機會,一直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工作崗位上耕耘,她深知只有在自己熟悉的行業(yè),深愛的故鄉(xiāng)才會有所作為。她一直踐行冀懷義書記的忠告,人生重要的不是所占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多少年來,因為她沒有失去方向,所以就沒有失去自己。
漢藏聯(lián)姻高原佳話
康定因“康定情歌”而聞名于世,在那“跑馬溜溜的山上”永遠孕育著天地間一代接著一代的人間美好愛情。在艱苦的歲月里,也同樣真實地發(fā)生了一段動人的革命愛情。
冀懷義1950年南下,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任甘孜北路工委書記、軍事代表的職業(yè)生涯中,經(jīng)歷過種種不可思議的困難。每個困難的克服過程,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墒沁@一個奇跡的創(chuàng)造又格外地平添了一份美妙的色彩,因為其中伴隨著一個如畫如詩的愛情奇跡。
一支只會打仗的軍隊,剛剛踏入這千里冰封的藏區(qū)高原,既要用軍事實力鎮(zhèn)壓住反動勢力的四面伏擊,又要用溫暖熱情的心腸、語言和行為感動藏民上下,使其理解這支軍隊是與歷史上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同的為人民的軍隊,使其信任、與之團結。
老冀打仗厲害,可大字本來不識幾個。一個接受過漢族教育、精通漢藏兩種語言的藏族土司的女兒在革命大潮中參加了革命隊伍,經(jīng)組織安排來到了冀懷義的面前,兩人于1951年9月結婚。
這個姑娘擔任了翻譯兼秘書工作,她在會議場合、談判場合、訪問藏民之家的場合都游刃有余,用純熟的漢藏雙語兩邊翻譯,解決了金珠瑪米與藏民之間的溝通,使藏民、活佛喇嘛們的臉上綻放著笑容,藏胞們對這支神兵天將的菩薩心腸終于有了了解……
郎扎活佛等人和冀懷義合影
她不僅精通漢藏雙語,還了解兩個民族的風俗文化,這使冀懷義這個不懂藏語和藏俗的領導干部,在處理民族關系時更加游刃有余地尊重藏民風俗,把握分寸,少犯錯誤,促進了漢藏關系逐步升溫,為民族大團結打下好基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普通的“夫唱婦隨”在革命事業(yè)上開出了不平凡的花朵。
“治藏必先安康”,甘孜康定的戰(zhàn)略地位,是入藏之咽喉,治藏之依托,控馭青滇之鎖匙。1950年冀懷義作為統(tǒng)管八個縣的甘孜州北路辦事處主任兼甘孜縣委書記,可謂坐鎮(zhèn)重鎮(zhèn),其肩負之擔,重如泰山。組織上把冀懷義放在這么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是黨和國家的高度信任。冀懷義深深感受,深明大義的藏族妻子也感同身受。在這位藏族賢妻的幫助下,冀懷義在藏區(qū)工作做得如魚得水,風生水起。大家都說,冀書記一心為了藏區(qū)百姓,口碑好,功勞大,也有冀夫人的一份功勞。
冀夫人在工作上有著十分顯著的表現(xiàn),在家庭里也是一個賢妻良母,對冀懷義無微不至地關懷和照顧。不僅在外面工作上要能“登得廳堂”,還要在家里“下得廚房”;不僅要關照自己所生的兩個女兒,還要關照老冀前妻留下的三個女兒。她本是個嬌生慣養(yǎng)的嬌女,還要培養(yǎng)五個女兒,這是需要多大的吃苦耐勞精神?幾十年如一日,老天不負有心人,在她的精心呵護下,五個女兒終于培養(yǎng)成人。
即使在冀懷義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困難歲月里,她也不離不棄,始終如一地陪伴在他身邊,陪著他過著受屈受辱、忍辱負重的日子,與他一道等待著雨過天晴……
冀家勁吹紅色家風
冀懷義共有五個女兒,素有“冀氏五朵金花”之稱。如今在前輩精神的感召下都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
長女冀翠珍,人民教師,曾19年在甘孜奉獻青春。大女婿曹克昌,曾是西南政法大學教授,桃李滿天下。兩人均已退休。
次女冀錦蓉,人民教師,二女婿周本武,曾任中國礦業(yè)大學副校長,研究員,都已退休。
三女冀小平,三女婿冷國慶,曾任職四川省人民政府,均已退休。
四女冀曉玲,曾任四川省質(zhì)監(jiān)局稽查大隊長,繼承父親嫉惡如仇的品質(zhì),只身與貪腐集團頑強斗爭,不惜被打擊報復,冷落排擠,長達十余年仍不屈不撓,傳為佳話;繼承父親對藏區(qū)的高尚情懷和信仰,不遺余力地為藏區(qū)建設嘔心瀝血,發(fā)起五省藏區(qū)產(chǎn)業(yè)化項目,常年奔波于高原云水之間。四女婿陳玉軸,曾任英國牛津大學客座院士,為多部委國家級項目的策劃引進推廣者,已退休,輔助四女推動其大愛項目的實施。
五女冀曉明,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五女婿沙帆,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還有一個收養(yǎng)的烈士遺孤,學者,也已退休。
一首《康定情歌》把康定推向了世界,如今從康定人的裝扮到康定人的內(nèi)心世界,從康定人的政治地位到現(xiàn)實生活,都讓筆者看到一種無處不在的歡樂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