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金針蟲防治措施
麥田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其中,金針蟲危害有逐步加重的趨勢。中國金針蟲主要有細胸金針蟲、溝金針蟲、褐紋金針蟲、寬背金針蟲、興安金針蟲、暗褐金針蟲等。危害麥田的主要是細胸金針蟲。通過合理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麥田金針蟲的危害。
金針蟲對小麥一年有兩度危害,秋后苗期和早春返青期,早春危害嚴重。金針蟲每3年完成1代,以成蟲及不同齡期的幼蟲越冬。幼蟲可咬斷剛出土的小麥幼苗,也可以進入已長大的幼苗根中取食危害,被害處不完全咬斷,斷口不整齊。小麥抽穗以后金針蟲幼蟲還能鉆蛀小麥根部節(jié)間內(nèi),蛀食根結(jié)維管組織,導致被害植株干枯死亡。成蟲喜啃食小麥苗的葉片邊緣和葉片中部葉肉,殘留相對一面的葉表皮和纖維狀葉脈,成不規(guī)則殘缺破損。成蟲喜吮吸折斷小麥稈中流出的汁液。
土壤平均溫度在10~15℃時活動危害最盛,此時也是防治的關(guān)鍵時機,土壤溫度上升至20℃時,金針蟲則向下移動,不再危害,冬季潛伏于深層土壤之中越冬。越冬幼蟲早春即上升活動并進行危害,10厘米土溫在7~12℃時是金針蟲幼蟲危害盛期,土壤溫度超過17℃停止危害。金針蟲喜濕潤環(huán)境,在干旱土壤里危害很輕。
每平方米平均有蟲3頭以上時就要防治。
1.農(nóng)藝措施:前茬作物收獲后,清理秸稈殘茬,不在田間堆放和腐爛,以減少幼蟲和蛹的數(shù)量。小麥出苗前或1~2齡幼蟲盛發(fā)期,及時鏟除田間雜草,并將雜草深埋于40厘米以下的土層或運出田外漚肥,減少幼蟲早期食源,消除產(chǎn)卵寄主,可消滅部分幼蟲和卵。澆水可以減輕金針蟲危害。當土壤濕度接近或達到飽和時,金針蟲即停止危害,下潛到15~30厘米深的土層中。在早春小麥拔節(jié)后,氣溫回升,金針蟲開始活動并危害小麥的基部節(jié)間。此時也是小麥生長需水時期,因此及時進行澆水,可以起到既防蟲又促進小麥高產(chǎn)的效果。
2.化學防治:藥劑拌種??捎?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20升拌種200千克。
⑴毒餌治蟲??捎?5千克麥麩炒香后加水35~40千克拌90%敵百蟲0.5千克,每667平方米用量1.5~2千克,在黃昏時撒在田間麥行,利用地下害蟲晝伏夜出的習性,將其殺死。
⑵灌根。冬前小麥因金針蟲危害造成死苗時,要及早進行灌根,防止蟲害的蔓延??捎?0%的辛硫磷每667平方米100~150毫升加水50~75千克灌根。對出現(xiàn)蟲害的地段要適當增加灌根面積,提高防治效果。
3.燈光誘殺:利用金針蟲成蟲趨光性,于成蟲發(fā)生期在田間地頭設(shè)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蟲卵數(shù)量。
(張照坤 德州市陵城區(qū)農(nóng)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