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強 曾煥純
摘 要:高爾夫綠地是高爾夫球場的載體和存在形式,是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通過比較高爾夫球場與城市綜合性市政公園占地面積、綠地率及綠化三維量等指標,分析高爾夫綠地在現(xiàn)代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中的類型與地位,對高爾夫綠地的概念進行了探討,并對高爾夫綠地的特色進行評議。認為不能因為高爾夫球場的用地性質、管理難度及某些高爾夫球場的違規(guī)用地和濫用水資源等負面因素而否認高爾夫綠地。把高爾夫綠地納入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中進行規(guī)劃與管理,有利于國家控制過度開發(fā)建設高爾夫球場的現(xiàn)象。
關鍵詞:風景園林;城市綠地系統(tǒng);高爾夫綠地;高爾夫球場
【文章編號】1627-6868(2016)06-0023-05
Abstract: By comparing the floor area, greening rate and greening 3D quantities of golf course to that of urban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on park, the type and position of golf green field withi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was analyzed,and the concept of golf green field was discussed. Golf green file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is the form and the supporter of golf course. although bearing drawbacks including field misuse,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and water abuse, the functions of golf field cannot be readily denied. It is suggested that bringing glof field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could be beneficial to control the its situation of over exploitation.
Key word: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Golf green field;golf course
自1984年我國第一個高爾夫球場在廣東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問世以來,這種以球場形式存在的特殊綠地類型在我國開始發(fā)展。200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對高爾夫球場的興建熱潮降了溫,但我國已建和在建的高爾夫球場數(shù)量約在500-1000個之間[1]。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發(fā)〔2009〕44號印發(fā)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提及海南高爾夫旅游產業(yè)的規(guī)劃,是自2004年國家開始限制高爾夫球場建設以來中央政府首次對高爾夫用地政策的調整。2011年8月中旬,央視《經濟半小時》在連續(xù)聚焦環(huán)境水質流失困局的節(jié)目中,矛頭直指高爾夫球場。高爾夫球場因侵占國有土地、與人爭水而再次受到非議。
由于高爾夫球場的特殊性及用地原因等因素,到目前為止,我國頒布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建設部2002年CJJ/T85-2002)以及城市用地分類的國家標準等相關文件都未明確高爾夫球場的用地類型性質。在我國各地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及詳細規(guī)劃中,有將高爾夫球場列為綠地的,也有作為體育用地的,也有單獨列出的[1]。因此,我國的高爾夫綠地目前多為市場經濟運作,欠缺行政管理,高爾夫球場亂象叢生,在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中“身份”尷尬,城市管理者難以對高爾夫綠地給予恰當?shù)恼J識。事實上,在現(xiàn)代的高爾夫球場中,草坪和樹木占整個球場面積的70%以上,剩余面積由沙坑和水塘構成[2],由于這些水塘一般面積都不大,按照我國公園規(guī)范大部分也可列入綠地面積。針對以上現(xiàn)象,本文試就高爾夫綠地相關問題提出探討,以拋磚引玉。
1.綠地、城市綠地及高爾夫綠地的概念
1.1綠地
綠地是城市用地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用地不可替代的?!掇o海》對“綠地”釋義為“配合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自然條件,適合種植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圍的綠化地面或區(qū)域,或指凡是生長植物的土地,不論是自然植物的或人工栽培的,包括農林牧生產用地及園林用地,均可成為綠地”[3]。
1.2城市綠地
國家行業(yè)標準《園林基本術語標準》(CJJ/T91-2002)規(guī)定:城市綠地是“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式,用于改善城市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所和美化城市的一種城市用地?!痹摌藴实臈l文說明中有進一步說明:“廣義的城市綠地,指城市規(guī)劃范圍內的各種綠地?!币虼?,城市綠地實際包括2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用于綠化的土地,另一個是城市規(guī)劃區(qū)之內但在建設用地范圍之外,對于城市生態(tài)景觀和居民休閑生活具有積極作用,綠化環(huán)境較好的區(qū)域[4]。
1.3高爾夫綠地的概念
據(jù)文獻記載[2、5-13],早期(19世紀前)的高爾夫球場是建在海岸或河口附近,稱為林可斯(Links)球場。沙丘、沼澤、巖石、河灘、荒蕪地等是這類球場地形地貌的構成元素,樹木和草坪較少,沒有形成綠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高爾夫運動在世界各地漸漸得到人們的認同,高爾夫運動發(fā)展成為一種休閑娛樂活動,高爾夫球場的建造地帶自1865年始逐漸向內陸低丘陵臺地擴展。這些座落在低丘陵臺地的高爾夫球場稱為內陸風格(Inland)球場,開始種植或保留了大量的樹木、花灌木及草皮,草坪也就成為高爾夫球場的底色。綠地與高爾夫球場漸漸融合為一體,高爾夫綠地由此進入人們的視野,陽光、綠地、湖泊、清新空氣成為高爾夫球場的形象。
高爾夫球場發(fā)展的現(xiàn)代階段(1950年至今),雖然仍存在極少量以懲罰型理論設計、缺少綠地的荒漠型、濱海礁巖型等風格的球場。但這類球場既封殺了大量球員,又不符合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要求,也難以引起人們的興趣。因此隨著高爾夫活動的發(fā)展,市場經濟規(guī)律促使發(fā)展商和設計師進行反思。1980年代后大量興起的是賞心悅目的園林式球場,但為了增強球場的刺激性和挑戰(zhàn)性,以滿足不同水平球員的需要,一個18洞的球場一般保留1~3個懲罰型設計的球洞。目前在全世界約40 000家高爾夫球場中內陸風格球場的數(shù)量占70%以上,大多數(shù)內陸風格球場都隨地形的變化營造景觀。我國各地建造的球場主要是由草地、湖泊、沙地、山丘和樹木等自然景物構成,風景秀麗宜人。在蘇格蘭(Scotland),有一半以上的球場(239個)被稱為園林球場[2、7]。
由此可見,現(xiàn)代高爾夫以及它的球場的影響是和綠地密切相關的[5],現(xiàn)代高爾夫球場是利用天然地形和自然風光的基礎上在開闊的低丘陵臺地地帶緩坡上建成的,球場內種植大量的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了一定范圍的綠化區(qū)域,符合綠地的標準。在我國《城市綠地分類標準》中,關于各類綠地的概念定義很具體,很明確,但未涉及高爾夫綠地的概念。我國相關的標準、法規(guī)也未對高爾夫綠地進行過清晰明確的界定及概念定義。在以草坪為場地底色的運動場地中除高爾夫球場外,主要還有賽馬場(跑馬場)、足球場、棒球場等,而高爾夫球場是占地面積最大,擁有喬木、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種類與數(shù)量最多的休閑運動場地。因此,它不同于其他普通的以草坪為場地底色的體育運動場地,更不能等同于其他園林景觀綠地,它以一種特殊的城市綠地形式而存在。
綜合高爾夫綠地的建造、構成及其功能特點等因素,我們認為高爾夫綠地可定義為:高爾夫綠地是在天然地形和自然風光的基礎上,以高爾夫草坪草作為底色,組織合適的景觀元素,通過科學規(guī)劃設計建造的,符合高爾夫運動要求而形成一定范圍的區(qū)域。因此,高爾夫綠地包含2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在城市或城郊構成了一定的自然景觀,綠化環(huán)境好。二是能滿足高爾夫運動(競技或練習)與休閑的要求。兩者缺一則不作高爾夫綠地論。
2.高爾夫綠地是城市綠地的范疇
由于現(xiàn)代的高爾夫球場是在海邊、湖邊、林間、風景地、山坡地上建造的,草坪和樹木占整個球場面積的70%左右,所以從高爾夫球場以及它的綠地建造及構成特點來看,高爾夫綠地是屬于城市綠地或城市園林綠地的范疇,不能因為高爾夫球場的用地性質、管理難度及某些高爾夫球場的違規(guī)用地和濫用水資源等負面因素而否定。
2.1我國現(xiàn)行的城市綠地分類
我國城市綠地分類是執(zhí)行2002年建設部修訂頒布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該標準是按綠地的主要功能對綠地進行分類的,并與城市用地分類相對應,應用大類、中類、小類3個層次將綠地分為公園綠地(G1)、生產綠地(G2)、防護綠地(G3)、附屬綠地(G4)、其他綠地(G5)五大類,各大類綠地下分別有不同層次的綠地類型。但遺憾的是,自1984年我國第一個高爾夫球場誕生后20多年, 國家城市綠地分類及城市用地分類標準等相關文件未見對高爾夫綠地只言片語。目前在國內有關城市綠地規(guī)劃及高爾夫球場建設的研究及書刊資料中 [1、2、4、14-37],涉及球場規(guī)劃及綠地種植設計內容的相關資料也不多。其中最早報道的有高玉忠1995年的“中國高爾夫球場建設的現(xiàn)狀與思考”[14],張文英1997年的“高爾夫運動與風景園林縱橫談”[15]及馬宗仁1999年的“高爾夫園林功能及園景布局的探討”[16],在園林綠地規(guī)劃專業(yè)教科書中2001年賈建中的《城市綠地規(guī)劃設計》[28]是最早涉及高爾夫球場種植設計及球道綠地內容的,2001年吳為廉、潘肖澎的《旅游康體游憩設施設計與管理》[29]一書提到了高爾夫球場建設融入中國園林造園思想,符合生態(tài)規(guī)律園林化的問題。但到目前為止,尚未見相關文獻對高爾夫綠地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描述。這與高爾夫綠地發(fā)展迅速反差強列。由此可見,我國相關行業(yè)人士對高爾夫綠地的研究與管理是相對滯后和不足的。
2.2高爾夫綠地用地類型性質探討
由于高爾夫綠地在我國是近20多年來發(fā)展起來以球場形式存在的新型綠地,各地在城市規(guī)劃中對高爾夫綠地所屬的看法不一,在所難免。國家《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建設部2002年CJJ/T85-2002)雖未明確提及高爾夫綠地,我們認為高爾夫綠地偏向G1大類G13中類G137小類中的體育公園,或者更接近于G5大類中的其他綠地。但由于高爾夫綠地是一類特殊的休閑運動場地,它一般不占用城市建設用地指標,不像市政公園那樣以公眾游憩為主要功能。也不免費或低價開放,不能等同于其他體育公園。因此,將高爾夫綠地作為體育用地的理由不足,作為體育公園顯得牽強。在城市規(guī)劃或綠地分類中,將高爾夫綠地單獨列出,則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設與管理。如果不把高爾夫綠地進行單列,則明確列入城市綠地G1大類或G5大類(其他綠地)中更為合適。參照我國《公園設計規(guī)范》對公園內部用地要求的相關標準,筆者認為綠地率在80%以上、有一定開放性、在建設區(qū)用地范圍內的高爾夫綠地可列入G1大類,在建設用地范圍外、不參與建設用地平衡的高爾夫綠地可列入G5大類。退一步說,盡管現(xiàn)實存在的某些高爾夫綠地不一定是合適的,但既然是存在的就應該去正視它,給予足夠的認識,不能因為高爾夫球場的負面因素而因噎廢食。
3.現(xiàn)代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中高爾夫綠地的規(guī)模
我國當前經濟發(fā)達、對外交流活動活躍的城市,高爾夫綠地以高爾夫球場的形式現(xiàn)實存在于城市建成區(qū)或城市近郊。就高爾夫球場占地面積及其綠量來說,已占據(jù)城市綠地系統(tǒng)一席之地,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3.1高爾夫綠地面積占城市綠地面積的比重大
城市綠地定額指標反映一個城市的綠化數(shù)量和質量,是一個時期的城市經濟發(fā)展和城市環(huán)境質量的標準,也是城市居民的精神文明標志之一。表1是我國部分園林城市綠地主要指標及高爾夫球場狀況,表2是部分國家市政公園與高爾夫球場的面積規(guī)模和綠地率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