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文杰
烏鎮(zhèn)印象
◇撰文//朱文杰
烏篷船
許愿墻
趁著周末,我走進了烏鎮(zhèn)這個千年水鄉(xiāng),小橋流水,黑瓦白墻,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來烏鎮(zhèn)前,就聽友人吟道:“輕舟短棹烏鎮(zhèn)好,綠水逶迤,如在畫中行?!闭娴搅藶蹑?zhèn),那就一定要坐船體味一下了。烏鎮(zhèn)的河雖不寬敞,卻很有詩意。置身船上,聽著船櫓有節(jié)奏的劃水聲,看著街上長長的煙雨廊棚,恍若在夢中一般。
聽劃船的大媽說,很久以前,街上有一位老人看到停泊在岸邊的船只上的人們終日飽受日曬雨淋之苦,遂動了惻隱之心,買來木材瓦片,將自家的屋檐向外延伸出去,搭建成一個廊棚,供船民們遮風(fēng)擋雨。老人的義舉感動了街坊鄰居,大家紛紛效仿,搭建廊棚,你家的廊棚連著我家的廊棚,竟然綿延千余米,成了一道臨水長廊。望著這長長的廊棚,我對烏鎮(zhèn)人充滿了崇敬,在我眼里,這長廊就是烏鎮(zhèn)人古道熱腸的化身。
長廊彼岸,是錯落有致的灰白色老屋,就像我城郊外的外婆家。老屋高翹著古色古香的馬頭墻,上面稀疏地爬著藤蔓,宛如一幀濃淡相宜的水墨畫卷。各式石橋連接著河道兩岸,橋上的游人,正對著我們指指點點,在不經(jīng)意間我們成了人家的風(fēng)景。橋兩側(cè)是整齊的黃石駁岸,上面生長著一簇簇綠苔,讓我感覺到一點世事滄桑的味道。
坐在船上,終究未能數(shù)清穿過了多少座橋梁,只記得隔不多遠就有一座拱形的石橋,橋身上刻有橋聯(lián),橋洞的石縫中長有綠色的小草,給古橋平添了許多生機。上得岸來,站在橋上,在眼望不見、心夠得著的模糊視線里,隱約看到一位穿一襲紫衣、撐一把大紅油紙傘的佳人,正踩著江南絲竹里滲出的韻律,款款向我走來,讓我對這夢里水鄉(xiāng)充滿了好感。
烏鎮(zhèn)的古弄很窄,也很空蕩,兩邊的高宅院墻擋住了市肆的喧囂。走進烏鎮(zhèn)的一條條古弄,仿佛走進了幽靜神秘的古道。漫步其間,我能聽到自己鞋底敲擊石皮的響聲,或許這就是歷史的回音,歲月印痕正在身后淡去。
返回途中,望著窗外飛快地向后退去的平疇綠野,覺得烏鎮(zhèn)是一首詩,更像一壺酒,悠悠清醇讓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