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潛 心
晚清巨賈的墻內(nèi)花園
——訪胡雪巖故居
◇撰文//潛 心
芝園橋亭
元寶街上的凌霄花開得正紅,綴于枝頭,迎風(fēng)招搖引客來。沿著青石板路向里走,可見一座高大的杭式石庫門,這便是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故居了。從門外看并不見多大的豪華與氣派,據(jù)說是胡雪巖寄寓“藏而不露”的用意,而進入宅邸里面,便可知“清末中國近代巨商第一豪宅”名副其實。
進入正門,穿過門樓,首先來到高大寬敞、華貴氣派的橋廳。廳上高懸“奉揚仁風(fēng)”“經(jīng)商有道”“樂善好施”“勉善成榮”“承恩天賜”五塊牌匾,其中“勉善成榮”匾是同治皇帝所賜的御匾。這里是客人停轎等候的地方,轎廳一角還象征性地陳列了兩頂清式的轎子。
穿過轎廳,左手邊有一月洞門,上面鑲嵌“芝園”兩字。穿過月洞門,豁然開朗,別有天地非人間,亭臺樓閣、朱扉紫牖、雕門鏤窗、假山疊石、小橋流水一一呈現(xiàn)在眼前,可謂步步成景,處處顯勝。芝園是胡宅中最精華的園林部分,應(yīng)當說是胡雪巖的得意之作,在當時的杭州園林中享有“擘飛來峰一支,似獅子林之縮本”的美稱。芝園以山水為主體,輔以亭臺樓閣及假山,奇花異木點綴其間,層次豐富,景象出奇。此外,芝園內(nèi)建筑多施刻鏤、紋彩裝飾,在延續(xù)江南園林一貫的風(fēng)格之余,又很好地反映了富麗的杭州地方風(fēng)格。
園中那怪石嶙峋的大假山下是4個各具特色的溶洞,洞口分別鐫刻著“懸碧”“皺青”“滴翠”“頻黛”的字樣,據(jù)說此洞為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人工溶洞。從“懸碧”洞口進去,可見巖壁高高低低嵌有31塊雕刻精美的石碑,均為原物。
大假山上的御風(fēng)樓,是胡宅的制高點,從東到西依次分布著影憐院、薈錦堂和冷香院三組建筑以及各自組成的小庭倒映著岸邊的亭臺樓閣,水中成群的錦鯉在荷花蓮葉間嬉戲,顯得生動有趣。讓人不禁想象當年的胡雪巖是否會在此處臨窗望月,或孤身夜游,抑或是與妻妾一同享樂。
胡宅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百獅樓,這里是胡雪巖接待貴賓、商議大事的地方。百獅樓后面是胡宅的后花園,專供胡雪巖的母親和正房妻子休閑之用。后花園中原來立有一塊太湖石,為胡家的鎮(zhèn)宅之寶,造型形似“壽”字,是胡雪巖母親八十大壽時,胡雪巖送給母親的賀禮。很可惜,如今所立的這塊太湖石并不是當時的原物。
延碧堂
和樂堂
清雅堂
東區(qū)建筑群有融冬院、頤夏院、鴛鴦廳、清雅堂、和樂堂、院。與御風(fēng)樓相對而建的是芝園中的另一處主要建筑物——延碧堂。“延碧”,就是將青山綠水的美景請進室內(nèi)的意思,延碧堂也的確沒有辜負它的名字。它位于芝園的中部,是芝園的主廳、園林構(gòu)圖的中心,也是胡雪巖日常起居之處,材料采用的全是名貴紅木。延碧堂和御風(fēng)樓之間是一池碧水,水面載福堂等,白墻黛瓦,是典型的明清園林風(fēng)格。雖建筑眾多,但高低錯落有致,密而不窒,富有層次。其中載福堂的梁架、柱廊和門板窗戶采用的全是上等的金絲楠木,更顯富麗堂皇。
胡雪巖修建宅邸時選用了大量紫檀、酸枝、楠木、銀杏、南洋杉、中國櫸、花梨等高檔木材,整個建筑富麗堂皇,構(gòu)思巧妙。1999年初,杭州市人民政府對胡雪巖故居按原樣、原結(jié)構(gòu)、原營造工藝、原使用材料、修舊如舊的要求來進行恢復(fù)建設(shè)。修復(fù)時有建筑師沈理源先生1920年測繪的故居平面圖、有關(guān)圖照、文獻資料和市文保所對舊址的考古發(fā)掘等材料作為依據(jù)。因此,修復(fù)后的故居,基本再現(xiàn)了100多年前胡宅的風(fēng)采。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胡宅幾易其主,歷盡滄桑,但幸而得以修繕,幾以原貌重現(xiàn)人間,讓后人得以瞻仰緬懷,不失為一個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