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燕
摘 要: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武術教育的發(fā)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術套路教學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武術教育尋求新的生機和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武術套路的改革已經是必行之路。本文簡單分析了武術套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出了一些套路改革思路。
關鍵詞:武術套路教學;改革;思路
中圖分類號: G8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8-101-2
0 引言
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對體育項目也造成一定的影響,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體育項目相互交流,像跆拳道、柔道等國外武術項目對我國傳統(tǒng)武術體育項目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我國傳統(tǒng)武術項目涵蓋了道學、醫(yī)學、哲學等很多學科的知識,其內容的復雜性造成了武術套路教學改革的實施比較困難。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學習注重形體和內在結合兩方面,講究表現(xiàn)人整體的精氣神。因此,武術套路教學改革對于武術學習效果是大為有益的。
1 武術套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武術套路教學的定位有偏差
武術套路教學時要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的基本情況比如性別、年齡等方面進行不同的套路教學定位,如果教育對象是青少年,因其較為年輕力強,教學時應當著重考慮教學的內容能夠使之強身健體,同時學習者通過學習武術能夠提高身體體育素質和整體的精神氣質。如果教育對象時老年人,因其年歲較大和身體力量較弱,教學時應當著重考慮教學內容能使之鍛煉身體,起到保健的作用,因此,在進行武術套路教學定位時應當安排適合老年人的招式,并且簡單易學。但是,現(xiàn)階段武術套路教學中存在定位不夠清晰的問題,沒有根據不同的學習對象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安排,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導致學習者學習效率不高,教學質量低下,甚至一些不合適的套路招式造成學習者受到各種損傷。
1.2 教學內容中缺乏武術文化教育
武術是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歷史悠久,學習武術除了能夠強身健體之外,更多是能夠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歷史優(yōu)秀文化?,F(xiàn)階段,武術套路教學中,其教學內容中關于武術文化的教育知識比較缺乏,造成一部分人不夠了解武術文化,對武術知識存在一定的偏差認識,比如,有的認為武術就是一種體育競賽項目,有的認為是用來防身的手段,甚至有人認為武術是可以用于暴力的一種手段。這樣的情形要求我們,在進行武術教學時,必須要將實踐教學和武術文化理論教學相結合起來,不能單純地重視一個方面而輕視另一個方面,比如太極拳的教學,不能單方面地教授學習者一些招式,太極拳學習講究的是達到整體協(xié)調,身心合一的狀態(tài)。這個“一”是什么含義,就必須向學習者講授內在的文化含義,體會這個“太極就是一,是大一,絕對的一,整體的一,沒有二的一”這種深刻的太極文化底蘊,就是將太極拳的內在文化含義通過外在的招式表現(xiàn)出來,進而達到內在和外在的身心融合。因此,在武術套路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好實踐教學和文化教育的結合程度,不斷提高文化教學水平的同時練好武術套路招式,展現(xiàn)身心合一的精氣神。
2 武術套路教學改革的思路
2.1 武術套路教學的設計
武術套路教學的設計應當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定位,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學習對象的不同基本情況調整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一是分析評估學習者的身體力量、健康以及性別等情況,再確定適合學習的套路招式,比如男性就比較適合剛烈勇猛有力的武術套路,而女性比較適合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好的武術套路,即使是男性當中也有體質弱的人,女性當中也有體質強的人,所以同一性別的人群中體質的強弱、健康狀況的不同也影響著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分清楚情況。二是就是年齡差異,教學時要根據學習者的年齡階段和其身體素質安排合適的套路內容。三是要考慮學習者學習武術的主觀目的,是想要強身健體還是想要參加武術比賽,目的不同,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和強度必然不同。因此,武術套路教學設計時,必須要全面分析學習者的各方面情況,做好教學內容方向和目的的定位,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2 武術套路編排的改革
武術套路編排時要緊隨時代潮流,總體上根據不同的學習者或者學習者的喜好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選擇流傳范圍較廣泛、流傳時間較長且影響范圍較大的武術種類中的精華部分進行編排。非武術專業(yè)學習者的教學內容編排主旨是為提高學習者學習武術后的實用能力,首先,在保證沒有特別高的難度的基礎上編排合適的武術套路的起勢和收勢,起勢和收勢選擇具有我國武術特色禮節(jié)含義的抱拳禮更能體現(xiàn)新套路中的時代精神;其次,編排的套路組合要盡量選擇相似的風格,以利于更為順暢的相互銜接和學習者學習,同時可以適當采用抱拳禮銜接在兩部分套路銜接困難的地方進行過渡,形成一種固定的武術套路,更好地傳授、記憶和訓練各種武術競技方法;此外,進行套路編排時,還要應當注意招法的選擇不能太隨意,應當選擇各種相似武術招法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組合。
2.3 武術套路技術訓練的改革
武術套路技術訓練的改革應當更加注重使用性能,以勁力為根本基礎的同時注重動作招式的規(guī)范,并且訓練時要具有正確的攻防意識。有的學者認為傳統(tǒng)武術套路可以更適用于攻防技擊方面,有的學者認為套路應該是記載招法,但是,套路被運用到了實際的攻防對抗當中時,起不到什么真正的作用?,F(xiàn)在,很多武術套路招式數(shù)量很多,多者七八十式,甚至百來式,觀賞性較高,欠缺一定的實用性,造成了學習者學習時要記憶這些招式花費很長的時間,并且要不斷地熟練這些招式并做到真正的身體條件反射,大大增加了教育者和學習者雙方的教學難度,這些招式應用到實戰(zhàn)教學中也再次陷入教學困境。因此,對武術套路技術訓練進行改革應當認識到招法只是套路的一個方面,套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學習者在攻防技擊對身體各方面的控制力和把握程度并以此獲取勁力。求整是練習勁力最基礎、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一般每個武術套路之前都有聯(lián)系和承接關系,因此經過對套路中不同動作的長期練習后,就會達到身體各部分相互協(xié)調的效果,提高身體整體的協(xié)調性。
比如太極拳套路集各種對健身方面的優(yōu)點于一體,對于強身健體有特別大的作用,其以慢練為主,主要是為了促進身體各個部位更加協(xié)調,已達到在實戰(zhàn)中能夠更好地調整身體和迸發(fā)勁力。太極拳文化含義中的“一”是我國武術前輩們經過長期的摸索和感悟總結出來的,就是通過徐緩、松靜的招式有效地提高大腦神經控制身體肌肉的能力,進而達到提高身體整體協(xié)調能力的目的。
2.4 武術教學方式的改革
武術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首先要拆分招式,學習單招和攻防模擬練習,學習者之間進行相互拆招;其次,有了單招和攻防基礎后再學習武術技法;最后,練習和熟悉所有的套路并進行銜接,這種淡化套路、突出方法的教學方式轉變了傳統(tǒng)過度強調套路的教學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提高學習者的熟練度和武術學習質量。
3 結語
總之,武術套路的教學改革也是需要不斷實踐和探索的,根本上還是要根據學習者的不同基本情況如年齡、身體強弱等方面選擇適合其本身的武術套路,改變武術套路編排和技術訓練等方面的教學方法,已達到更好地提高武術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 張峰,趙光圣.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01:77-80.
[2] 陳芳.體育院校武術套路普修課教學改革措施探析[J].體育科技,2014,04:153-154.
[3] 蘭孝國.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27:136+138.
[4] 曹佩芳,張樹根.試論傳統(tǒng)文化視野下的武術套路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A].Information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USA.Proceedingsof2013AsianConferenceontheSocialSciences(ACSS2013V4)[C].Information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USA:,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