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峰
(山西晉中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晉中 030600)
橋梁墩柱上要用到鋼筋籠,在鋼筋籠與鋼筋籠間進行連接時,采取了鋼筋與鋼筋用套筒連接的方式(這個方法最先在建筑行業(yè)推廣的,現(xiàn)有規(guī)范也是建筑行業(yè)編的)[1],將這個方法運用到橋上的鋼筋籠之間連接時,是做了改進的(規(guī)范是針對單根鋼筋與單根鋼筋連接的),要實現(xiàn)鋼筋籠與鋼筋籠之間連接時,做了相應改進,先在一個鋼筋籠上開套筒長的螺紋,將套筒旋上去,當上下兩個鋼筋籠對好位后,再將套筒往下面旋一半到下面的鋼筋籠上,這樣就能很好地將上下兩個籠連在一起[2]。但是這樣做以后出現(xiàn)了一個缺陷,就是套筒往下旋后,上面鋼筋籠的鋼筋會露出半個套筒長的開螺紋段,正是這段削減鋼筋的受力面積,而規(guī)范針對單根鋼筋連接,一端的鋼筋可以旋轉,就不存在有削弱段,此為問題之一[3-4]。另外,鋼筋籠在對接過程中不是所有的鋼筋都可以在豎直方向完全對中,即上下兩根鋼筋的中心會存在一個偏心e,當偏心較小時可以迫使其對中再用套筒擰緊,但若偏心比較大時,使用外力無法迫使其對中時,使用套筒連接就會帶來很多麻煩,而且效率低下,此為問題之二[5]。
目前所有的鋼筋套筒連接規(guī)范均是針對建筑行業(yè)的,在橋梁行業(yè)目前還沒有相應的連接規(guī)范,但建筑規(guī)范中的連接方式均是針對單根鋼筋連接的,針對鋼筋籠的連接目前還沒有研究,在此針對以上提到的兩個有關鋼筋籠的連接問題,提出以下幾種解決辦法[6-7]。
針對鋼筋籠連接的幾個缺陷,在此提出以下幾種解決方案,方案一仍舊采用原有的連接方式,即采用正絲套筒連接,但套筒需要改進;方案二采用反絲套筒連接方式;方案三采用內(nèi)外雙套筒連接方式進行連接。
反絲套筒如圖1所示,虛線左側部分為正絲,虛線右側部分為反絲。
圖1 反絲扣件連接方式
反絲套筒和正絲套筒的區(qū)別在于正絲套筒內(nèi)部的螺紋旋向是相同的,而反絲套筒的螺紋從套筒中間分開,兩部分旋向相反,除此之外正絲的安裝方式和反絲也不相同,反絲只需通過擰套筒即可同時安裝上兩邊的鋼筋,但正絲套筒只能分步安裝,以下是正絲和反絲套筒連接的安裝過程。
a)正絲安裝過程 先將保護套裝置卸除,直接將套筒與縱筋擰緊,然后將另外一段的套筒擰緊,使得外露不超過兩個完整的螺紋,依此即可將后續(xù)套筒全部加固,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正絲連接示意圖
b)反絲安裝工藝 先將一部分鋼筋鋸斷后,將其一段滾軋成反向螺紋,安裝好保護套后,彎折成固定長度,在一端將鋼筋正向旋入套筒,另一端將鋼筋反向旋入,最后用扳手擰緊固定,如圖3所示。
圖3 反絲安裝工藝
以上所講的正絲和反絲安裝過程,均是針對單根連接情況;但用于橋墩鋼筋籠連接時正絲就會出現(xiàn)上文所提到的連接缺陷,但用反絲套筒連接時就能很好地避免這一缺陷,但由于鋼筋籠連接是高空作業(yè)而非地面,因此雖然避免了露出半個套筒長的螺紋部分,但實際安裝時如何能同時安裝上所有的套筒依然是一個問題。
針對此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如圖4所示,將套筒端部繼續(xù)延長,并且做無螺紋處理,這種情況下,在安裝的過程中因為套筒兩端的直徑稍大,可以對鋼筋對接時的偏心進行一定的補償,便于安裝。
圖4 正反絲加長套筒
將小套筒與大套筒通過內(nèi)外雙層螺紋緊密地咬合在一起,形成如圖5所示的機械結構,圖6所示為連接實物圖。
圖6 連接實物圖
雙套筒參數(shù)如表1。
表1 雙套筒參數(shù) mm
驗證雙套筒的強度是否滿足使用要求,進行了單向拉伸破壞試驗,試驗采用的儀器是電液伺服萬能試驗機,加載方式為位移控制,加載速度為5 mm/min,試件長度為60 cm,夾具夾持長度5~8 cm。具體的試驗結果如表2。
表2 試驗結果
圖7 雙套筒拉伸結果
由表2和圖7可知,鋼筋母材還沒有達到屈服強度時,鋼筋端部的螺紋段就被拉壞,鋼筋直接從內(nèi)套筒中被拉出來,而被拉脫的最大力為127.476 kN;試驗結束后,取下套筒觀察,發(fā)現(xiàn)內(nèi)套筒和外套筒之間相互配合的螺紋完好無損,這反應了套筒的強度是符合要求的;造成鋼筋上的螺紋被拉脫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a)選擇的鋼筋母材強度等級低,和套筒母材不相匹配;b)鋼筋端頭加工螺紋時,沒有按規(guī)范加工螺紋,或者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造成加工的螺紋深度不夠,因此在拉伸過程中會被拉脫。
從圖8可以看到的最大拉力指的是拉脫的最大拉力,并不是指鋼筋被拉斷的最大拉力,鋼筋拉脫時,拉力會急劇減小,但并不是直接降到0,而是在波動中逐漸減到0,原因很簡單,因為鋼筋螺紋雖然被拉脫了,但不是瞬間就脫離套筒,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直到鋼筋完全脫離套筒時拉力才會降到0,在此之前,套筒和鋼筋之間均有力的相互作用;通過試驗可知這種規(guī)格參數(shù)的雙套筒連接試件是不滿足使用要求的,需要重選擇鋼筋并且改變套筒的相關參數(shù),重新進行試驗。
圖8 雙套筒試件試驗
針對以上所出現(xiàn)的情況,重新制作套筒連接件,套筒所使用的原材料不變,鋼筋母材增加一級強度,再進行拉伸試驗,試驗儀器選擇電液伺服萬能試驗機,加載方式選擇位移控制,加載速度為5 mm/min,試件1、2、3直接進行拉伸至破壞為止,試件4進行相應的接頭變形性能試驗,加載方式按照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 107—2010)中的單向加載方式進行加載,試驗結果如表3。
表3 試驗結果
圖9 試驗結果
由表3和圖9可以看出,試件1被拉斷了,其余3個均是鋼筋連接段的螺紋被拉脫了,根據(jù)強度等級條件,試件的強度是滿足3級接頭使用要求的,從表中可以看出最大強度值中最小的也有587.2 MPa,這說明鋼筋母材性能比較高。試件1、2、3都是直接進行拉斷試驗,試件4是測接頭變形性能的,從表中可以看出最大總伸長率是6.68%,滿足ASgt≥3.0%,因此接頭的變形性能是滿足使用要求的。
從圖10中可以看出,只有a中的曲線達到最大拉力后急劇下降最后降至0,而b、c、d中的曲線均是達到最大拉力后急劇減小,由于鋼筋拉桿上面螺紋被破壞,鋼筋從套筒中不斷地被拔出,在此期間,鋼筋與套筒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的作用力,當鋼筋完全拉出套筒,作用力消失,二者相互作用結束。
圖10 試件單向拉伸試驗
從試驗結果分析可得,雙套筒是滿足使用要求的,但雙套筒螺紋的牙型角需要修改,因為螺紋被拉脫和牙型角有很大的關系,雙套筒的變形能力較好,適合用于橋梁墩柱,而雙套筒最大的優(yōu)點是安裝時操作方便,可以彌補鋼筋籠安裝時所出現(xiàn)的不對中情況,但雙套筒需要再進行相應的改進,特別是內(nèi)套筒需要進行改進,應該要把內(nèi)套筒的兩端進行相應的改進,使得安裝外套筒時簡單可行。
本文針對橋梁墩柱鋼筋籠采用普通套筒連接時所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采用雙套筒連接可以有效解決鋼筋籠不對中及強度等問題,加強了鋼筋籠連接后的強度,加快了施工進度,具有較大的工程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