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系講師 陳細彬
“80后”學員顧道興
□文史系講師陳細彬
伴隨著一陣陣歡快的《生日歌》,一位手捧鮮花的老太,俯身吹滅蛋糕上的蠟燭,笑得一臉幸福。她就是遠近聞名的石門老年大學“80后”學員顧道興,這天正是老人的八十大壽。
縣委原副書記、縣政協(xié)原主席、石門老年大學校長黃家軍帶領老年大學的工作人員也趕來為顧大姐祝壽,并贈送了一塊寫有“萱寶彌香”的壽匾。在老年大學領導和師生心目中,“厚德慈祥、可親可敬;樂學有為、睿智向上”這十六個字,是對顧道興的真實寫照。
先說“厚德慈祥,可親可敬”。在職時,無論組織把顧大姐安排在哪個崗位,她都像螺絲釘一樣發(fā)光發(fā)熱。退休后,顧大姐擔任糧食局離退休黨支部書達15年之久,即使身患癌癥做化療期間,仍堅持組織老黨員學習、開展活動。她所在的支部,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黨支部,她個人亦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顧大姐還擔任了石門縣老干部藝術團副團長。老同志們都知道,藝術團的條件非常艱苦,甚至可以用“清貧”形容。場地窄小,一二百人的隊伍僅有一間教室。因為沒有經(jīng)費,每次搞活動都是靠正、副團長“厚著臉皮”一家一家化緣,就這樣一直堅持了8年。顧道興“討米”的錢不僅支撐著老干部藝術團的日常開銷,還增加了音響,服裝道具,并為每位團員添置了兩套演出服及鞋襪等。她這個“討米”副團長還真當出了名氣,建黨80周年時,老干部藝術團精彩的歌舞表演上了電視,在市里一炮而紅,從此蜚聲石門。
說到“樂學有為,睿智向上”,顧道興更是可圈可點,可歌可頌。2006年,老年大學開學了,顧大姐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的京劇班和詩詞班,這一學就是近十年。這兩個班一個是國粹,一個是國學,對于一位僅有初中文化的老年人來說困難可想而知。但顧道興拿出“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氣概,克服重重困難,突破一個個關口。學京劇不會識譜,就從“多、來、米”學起;不會發(fā)聲,無論嚴寒酷暑,都到外灘的河邊去練聲;唱京劇講究字正腔圓,她買來磁帶,跟著一個字一個字地反復練。為學好古體詩詞,顧道興更是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和汗水。有一次,為推敲一首詩,她一整天都在琢磨,睡到下半夜,突然來了靈感,她便立刻披衣下床寫在草稿本上。后來又逐字推敲、反復品味,終成佳作。在縣詩詞學會舉辦的《中國夢》詩詞大賽上獲得一等獎。
功夫不負苦心人,顧大姐將別人眼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做到了。她的京劇演唱漸入佳境,還有許多詩詞被《石門詩畫苑》《中華詩詞踏春行》《老年教育》等報刊發(fā)表。顧道興患有喉癌,原來幾乎發(fā)不出聲,但她學國學、揚國粹,勤奮好學、熱愛生活,不僅令死神望而卻步,還迎來了燦爛的人生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