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據中國互聯網協會近日發(fā)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近一年的時間,國內6.88億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從中可以看出,網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日益猖獗,涉及身份信息、電話號碼、家庭地址,擴展到網絡賬號和密碼、銀行賬號和密碼、購物記錄、出行記錄,且形成了“源頭—中間商—非法使用人員”的黑色產業(yè)。機關單位、服務機構以及個體企業(yè)相關人員參與的泄露活動更加隱蔽,而通過技術手段實施攻擊、撞庫或利用釣魚網站、木馬、免費Wifi、惡意APP等技術手段竊取成為重要的泄露方式。
以山東臨沂徐玉玉案為例,教育部門的助學金信息何以泄露,虛擬運營商怎么使得“實名制”有名無實,詐騙分子在銀行的賬號又是如何開設的,這些問題都讓公眾感到困惑。如果所有聯網的信息都可以被人惡意共享,那么個人財產受到侵害并非最嚴重的后果,更嚴重的可能會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個人信息泄露現象緣何越發(fā)嚴重
今年4月以來,公安部部署開展了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項行動,截至7月底全國公安機關已累計查破刑事案件75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繳獲信息230余億條,清理違法有害信息35.2萬余條,關停網站、欄目610余個。經查實,不少網絡詐騙犯罪團伙擁有大量電話卡和銀行卡,說明運營商實名制沒有完全落實,很可能存在一些員工非法尋租、參與犯罪的活動。同時,銀行也存在發(fā)卡泛濫,實名制未落實、銀行網絡在境外轉賬分解資金缺乏限制等現象,這些是導致電信詐騙案猖狂肆虐的根源所在。
另外,近年來隨著科技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除了線下的交易,線上貼吧、信息平臺都存在信息倒賣的情況。近日,筆者通過在網絡上找查發(fā)現,網絡已經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qū),貼吧、信息平臺都存在信息倒賣的情況。在趕集網和58同城,只要輸入“手機號”便會出現一系列相關信息,而信息倒賣便“藏匿”其中。
除了趕集網、58同城信息平臺外,還有不少是“隱匿”在貼吧中的信息倒賣行為。經多方查找,筆者找到一個名叫“酷我資料網”,該貼吧以行業(yè)、省市、教育等通訊錄資料交流為名,行信息倒賣之實。筆者瀏覽發(fā)現,貼吧內出售的信息也包羅萬象,除了各行業(yè)企業(yè)聯系方式外,中小學生及學校電話、車主數據、保險公司客戶電話,甚至連理財公司vip電話也有。
經濟利益系信息泄露的根源
在當下,個人信息泄露越演越烈,歸根結底是受利益的驅動。山東臨沂大學傳媒學院社會學教授王維義認為,經濟利益應該是信息泄露主要的助推力,當然其他層面還可以做深入的探討,比如說現在掌握信息的一些機構管理上的措施不是很落實,網絡上進行信息公開叫賣的隱蔽性非常強,乃至我們無法追尋它的來源,再比如說商家有強烈對外進行低成本宣傳推廣的動力,所以就出現了信息被泄漏的情況。但是經濟驅動一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才能遏制信息的泄露?王維義認為,這個問題需要個人和各個能接觸到市民個人信息的機構共同來遏制的。市民在填寫某些個人信息的時候,某些可有可無的信息完全可以不填寫,寫有詳細個人信息的紙不能隨便扔掉,不要暴露在其他公眾地方。對于能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來說,管理制度要很有效,要有一定的保密措施,機構有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泄露的義務。
另外,我國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正在不斷完善?!缎谭ㄐ拚福ň牛芬?guī)定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加大懲罰力度,最高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可是在實際操作中,違法者多數判刑在一年左右。為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201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量刑標準。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此外,罪名的犯罪主體從“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擴大為“一般主體及單位”?,F在公民隱私被頻頻侵犯,幾乎已經成為“透明人”,這給公民個人和整個社會帶來不安全感?;诖?,《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懲罰力度,可以說適應了新形勢的要求,相信對于懲戒相關違法人員,將會發(fā)揮出極大震懾的作用。
當然,應對精準詐騙,除了發(fā)揮法規(guī)的打擊作用之外,還需要多途徑治理,在打擊上給予“精確制導”??梢哉f,徐玉玉事件正是一個切入口,不管是當地教育部門、高校還是其他機構,都絕非無跡可尋。銀行、電信部門與公安部門的密切配合,也有助于準確定位、迅速打擊。而在更多的案例里,涉案賬戶查詢、凍結,涉案號碼查詢、分析,個人信息泄露的原因、位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成為一個打擊點。古話說,“無利不起早”。電信詐騙、售賣個人信息得來的暴利,讓很多人絞盡腦汁、鋌而走險。相關部門需要認識到,監(jiān)管與打擊電信詐騙,維護的是公眾利益,這是更重要、也是更根本的利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遏制住“敢犯任何罪行”的“騙子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