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立漢
在哈薩克斯坦作客
□徐立漢
應哈薩克斯坦汽車技術服務中心的邀請,我們一行三人來到新疆西部邊境的霍爾果斯口岸。剛出海關大樓進入哈薩克斯坦,曾來華考察的維克多爾工程師已迎上前來,雙方握手,互致問候,熱烈的氣氛驅散了我們置身異國的生疏感。
上車西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幢幢厚實方正,鐵皮覆面的尖頂住宅,在朝陽映射下閃閃發(fā)光,蔚為壯觀。房前屋后都有小院子,可以栽樹養(yǎng)花,種植蔬菜。所見行人不論男女老少,大都穿戴整齊,舉止從容。半小時后,我們來到潘菲洛夫市,賓主一道下車瞻仰烈士陵墓。每塊墓碑上都鑲有烈士照片,那英俊的面容和堅毅的目光,不禁使人肅然起敬,并回想起蘇聯(lián)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許多在校學生和青年教師換上軍裝,拿起武器,吻別了親愛的媽媽,奔赴蘇德戰(zhàn)場。著名的316步兵師為保衛(wèi)莫斯科而英勇戰(zhàn)斗,師長潘菲洛夫和大部分戰(zhàn)士都壯烈犧牲。為此,1942年蘇聯(lián)政府將雅爾肯特更名為潘菲洛夫市。盡管歲月無情,時光飛逝,人們并未忘記70年前為保家衛(wèi)國獻出年輕生命的勇士,每逢節(jié)假日總有人來獻花致哀,緬懷先烈,祭奠英靈。
繼續(xù)西行,兩旁樹木逐漸稀疏,寬闊的公路好似一條黑綢帶飄向天的盡頭。這里屬中亞荒漠地帶,周圍是布滿大小石子的戈壁灘,有時連草都見不到一根。??!這不是我國古代通向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嗎?早在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就到過此地。遙想當年,我們的祖先和外國客商,趕著滿載絲綢的駝馬隊,跋涉在這條漫長的大道上,又有多少人由于饑寒交迫、病累相加而長眠在路邊的亂石堆里……如今我們坐在溫暖的伏爾加轎車內,時速超過100公里竟無顛簸之感,我也為現代科技給人類帶來的舒適便利而深感我們這代人是多么幸福。
據維克多爾工程師介紹,哈薩克斯坦面積27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但人口只有1700萬,因而地廣人稀。在幅員遼闊的國土上(東西長達3000公里,南北長2000公里)公路總長已超過18萬公里,主要城市均用高等級公路相連。由于路基厚實,路面采用多層瀝青混凝土攤鋪,完全可以適應各種大小汽車在路上高速行駛。人煙稀少的路段還設有食宿站,客房陳設簡樸,但也寬敞干凈。當晚我們在此休息,不久便進入夢鄉(xiāng)。
徐立漢與維克多爾工程師攝于哈薩克斯坦杰茲卡茲甘市
次日驅車趕路,前往首都阿斯塔納。蘇聯(lián)解體后,哈薩克斯坦于1991年獨立,遠在國土東南角的首都阿拉木圖,由于不便于領導全國的經濟發(fā)展,1997年遷都,阿斯塔納就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首都。該市位于中亞大草原的中部,1954年赫魯曉夫號召青年到哈薩克斯坦墾荒,主要就在這個地區(qū),如今這里已成為共和國的糧倉。行車不久,我們便進入世界聞名的中亞大草原。哈薩克是一個游牧民族,具有獨特的游牧文化,因而車窗兩邊不時閃過一個個姿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的牛羊雕塑,顯示了這個游牧民族對朝夕相處的牛羊駝馬懷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維克多爾工程師說,哈薩克斯坦資源豐富,經濟實力居中亞五國之首。2011年中哈石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建成后。每年都向中國輸送上千萬噸原油和數百億立方米天然氣。另外,哈薩克斯坦的電力資源也很豐富,全國有幾百個發(fā)電廠,人均年用電量達6000千瓦時(度),位居世界前列。途中到處可以見到一條條由鐵塔組成的高壓輸電線。入夜,我們所經過的城鎮(zhèn)、農莊,都是燈火輝煌。
我們到達阿斯塔納已是華燈初放的傍晚,放眼望去,林立的高樓全被亮麗的霓虹燈環(huán)繞,夜空中一道道交替變換的彩色激光光柱,使人覺得好像到了童話世界。次日我們游覽市容,寬闊的林蔭大道上各種汽車川流不息,但街上行人不多,由于全市人口不足60萬,因而見不到擁堵現象。波浪滾滾的托博爾河從市郊流過,給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遍布城區(qū)的園林、草地和人工湖,造就了優(yōu)良的居住環(huán)境。這里的建筑造型奇特,有仿造白宮的總統(tǒng)宮,有如花蕾狀含苞欲放的音樂廳,有酷似飛碟的馬戲館。和平宮是座90米高的玻璃金字塔,而高達百米的觀景塔則像一根巨大的棒棒糖。這里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帳篷購物中心,展示了哈薩克游牧民族馱著帳篷、逐水草而居的習俗。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時,就在這地處亞歐中心的阿斯塔納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中國和中亞各國共謀大事業(yè),同求大發(fā)展,互尊互信、合作共贏,造福沿路各國人民。
這里的汽車修理廠頗具規(guī)模,可同時開進十幾輛大卡車,從整車拆卸清洗、檢驗分類到各部的修復組裝和全車總裝、磨合與調試,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星期五下班前,人人忙著打掃衛(wèi)生,連停車地的油污也沖洗得干干凈凈。兩天的休假,往往是全家一起到郊區(qū)別墅或森林草地去游玩。這兩天,街上行人稀少,商店大都關門,只有面包房、影劇院、餐廳和旅館例外。主人請我們到餐廳吃飯。吃飯采用分食制,先上涼菜和低度酒,然后是面包、熱菜及牛肉土豆湯,數量夠一個人吃飽。若在晚上,餐廳的小樂隊還演奏樂曲,歌女也上臺演唱。最后就移開桌椅,在大廳內跳起交誼舞。此時,從年輕服務員到四五十歲的廚師,還有我們的小車司機都跑了進來,大家一起翩翩起舞,熱烈的氣氛達到了頂點。
哈薩克斯坦已普及10年制義務教育。全國沒有文盲,上過大學的人數比例也高于英美等發(fā)達國家。因而居民的文明程度高,買東西自覺排隊,坐公交車主動給婦女、老人讓座,見不到爭吵現象。十字路口車輛或行人,從不違章闖紅燈。有天晚上,我們在杰茲卡茲甘州趕路(哈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州),汽車拋錨了。司機便打開閃光燈求救,來往車輛紛紛停下詢問,這種助人為樂的社會風氣真使人感動。后來才知道,該州有世界聞名的原蘇聯(lián)拜科努爾航天站,1961年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從這里完成宇宙飛行后,50多年來,該航天站又成功發(fā)射了許多宇宙飛船和其它航天器。
我們也上街去過商店,每條街都有專供面包的面包房。由于面包是居民的主食,且講究新鮮衛(wèi)生,現買現吃,因而排隊的人也多。無論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臉帶稚氣的少年,還是體態(tài)豐滿的家庭主婦和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一到這里都會耐心等待。不少人還看書讀報、相互交流,直到提上面包才匆匆離去。我們還看過電影,休息廳內掛著男女演員的大幅黑白照片。影片大都來自俄、美、法和印度、埃及等國,既有高雅的藝術片,也有格調低下的色情片,對于后者,售票處規(guī)定16歲以下少年禁止入內。觀眾進場后,說話都輕聲輕氣,地上也沒果皮瓜子殼。
臨別前夜,維克多爾工程師設家宴為我們餞行。他的德裔夫人尼娜做了幾道歐式菜,還專為我們上了餃子。主人說,哈薩克斯坦獨立后,許多俄羅斯人都留了下來,因而這里的俄羅斯文化氛圍也十分濃厚。餐后,男主人拉起手風琴,女主婦縱情伴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小路》等大家熟悉的歌曲在客廳內久久回蕩……
(編輯孫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