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建筑物“穿綠衣”
□特約記者
建筑物“穿綠衣”的確很漂亮,不僅“美”。而且好處至少有三:
一是降溫增濕。通過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和庇蔭效果,可緩和陽光對建筑的直射,使夏季墻面溫度大大降低,相對濕度可提高10%。
二是隔離噪聲。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汽車、飛機、人群等發(fā)出的噪聲常困擾著人們的生活,植物墻能極大減少聲反射,具有噪聲緩沖功效。
三是遮丑顯美。垂綠植物能使枯燥、呆板的建筑物物體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機。垂綠植物能隨建筑物的形狀變化而變化,勾畫出多種多樣的優(yōu)美造型,使綠化美與建筑美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綠化的用地日趨短缺,形成了城市綠化空間和規(guī)模的瓶頸。大力發(fā)展立體綠化,就是緩解城市綠化需求增長和綠化空間有限矛盾的明智選擇。為建筑物“穿綠衣”,不僅需要熱情,更要講究科學。一方面,“綠衣”的選擇應該考慮不同習性的攀援植物對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需要,并根據(jù)攀援植物的觀賞效果和功能要求進行設(shè)計。應根據(jù)不同種類攀援植物本身特有的習性,選擇與創(chuàng)造滿足其生長的條件。比如,纏繞類的適用于欄桿、棚架等;攀援類的適用于籬墻、棚架和垂掛等;鉤刺類的適用于欄桿、籬墻和棚架等。至于哪些“綠衣”更適合本地,各地不能千篇一律。另一方面,“綠衣”的選擇應該根據(jù)墻面或構(gòu)筑物周密考慮。不同的高度種植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陰陽面,對“綠衣”也應有不同要求。只有堅持科學種植,才能綠意常在。為建筑物“穿綠衣”,實施立體綠化是城市綠化發(fā)展的新方向,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增加綠化含量,打造“深綠城市”,必然會為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冰島的外墻和屋頂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