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界
有時待在辦公室突然瞥見窗外的好天氣,總會想著要是能把電腦搬去公園,一邊吃著三明治、一邊工作就好了,說不定在陽光灑落、微風徐徐吹拂的環(huán)境下做起事來反而更有效率,沒想到當我們還在腦海中幻想時,紐西蘭的建筑公司Studio106買來一臺露營車改造,就直接帶著員工把辦公室移去戶外,而且每天都能隨心所欲地找地方工作。
由Richard Clarkson設計的成人“搖籃”,十分舒適,人可以非常放松地躺在里面看書休息,而且結構設計安全穩(wěn)定,可以隨意地滾動,一如小孩子的搖籃。
或許是出于對電影的癡迷和對巴黎那些不為人知的街頭巷尾的熱愛,法國攝影師Laurent Chehere創(chuàng)作了飛屋系列。這一組天馬行空的照片是數(shù)字處理和模擬攝影的結合:房屋、帳篷和拖車被從城市分離開來,像輕盈的氣球一般漂浮在空中。
看完下面這組照片,你一定會和我一樣想起《飛屋環(huán)游記》或《天空之城》的異想天開,甚至感受到一種奇妙的失重感,也會對巴黎產(chǎn)生更多最美好的想象。
Sugar Bakers Bakery的店主Janet Best將棒棒糖變成了藝術創(chuàng)作,她將可食用的花材放入棒棒糖中,本來簡單透明的棒棒糖成了花朵的展示廳。光是看著花朵們美麗的姿態(tài),心情也甜了起來。
這些花材都是由 Janet Best親自在室內(nèi)種植的,棒棒糖擁有多種口味:西瓜,棉花糖,藍莓……
瑞士業(yè)余攝影師John Wilhelm的超現(xiàn)實攝影充滿創(chuàng)意,善于將人物、動物、風景進行有趣的結合,再配合后期特效處理,讓整個作品完美表達自己的想象力。他拍攝的各種動物、兒童和風景照片彌漫濃厚的奇幻色彩,顯現(xiàn)出更活潑、更具生命力的張力,令人印象深刻。
文青們喜歡泡書店、泡博物館,但未必想過有一天會真正地“泡”在博物館里。布魯克林的Snarkitecture工作室將華盛頓的國立建筑博物館打造成了室內(nèi)游樂場。
他們讓一萬顆透明的泡泡球(由回收塑料制成)充斥于博物館的中庭,走入其中,就像進入了純白色的泳池。你可以肆意在其中打滾,孩子們還可以套上游泳圈盡情遨游,玩累了就去旁邊的沙灘椅上歇會兒,曬曬“太陽”。這條長達48米的“泳池”讓原本肅靜的藝術殿堂變成了親民的歡樂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