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很多人都問我,為什么筆名叫歪歪猴,而不取另一個其他含義的名字?
因為這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稱謂,我希望自己能像《叢林中的歪歪猴》這部玄幻小說中的主角一樣,在外界的壓力和幫助下,有天才般的成長率,并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成為一代英雄!
也有人問我,標簽上寫著“最有故事的女同學”,“最有故事”的底氣來自何處?今天就撕下標簽,聊聊我的故事吧。
掙脫高考的枷鎖后,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元的,社會不再用統(tǒng)一化的“優(yōu)秀”標簽打量每一個年輕人。畢竟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上大學之前,我見過很多急于擺脫“小鎮(zhèn)”標簽的年輕人,急于奔赴到功名中證明自己,急于追求在大都市的融入感。我倒覺得,人何必活得這樣用力呢?我更喜歡享受小鎮(zhèn)帶給我性情中的隨和與一點點兒原生態(tài)的粗野。
而我也算幸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互聯(lián)網,初中開始玩轉天涯、豆瓣,十三四歲時喜歡柴靜、劉瑜、許知遠這群人,大學之前通過網絡看了數(shù)百部電影,上千本各領域的書籍……盡力不與時代的大脈搏脫節(jié)。
不過,社會新聞看多了,和公知聊多了,天天念叨魯迅那句“無窮遠方無數(shù)人們都與我有關”,于是從小就把自己太當回事兒了,覺得心系天下蒼生。這種中二病爆棚的想法,直到大學才慢慢扭正。
我從小喜歡寫作,六年級開始發(fā)表作品,高中時連續(xù)兩年拿了全國網絡作文一等獎,寫過的各種散文、小說,大概有幾十萬字。一兩句話概述下來,好像我的人生全是順境。其實,我被退過無數(shù)稿子,也有過患抑郁癥的經歷?,F(xiàn)在談及,不過是云淡風輕。
就像我昨晚突然翻到十五歲時的日記。那時,有一點兒小情緒就恨不得驚天動地,渴望把一點兒小憂愁變成生命的瓢潑大雨,尋找一切能傷春悲秋的契機。而現(xiàn)在呢,終于攢足了那么多值得在深夜哭泣的理由,卻若無其事地緊抿嘴唇,再也不想讓眼淚放縱。
我本以為進入大學能安心鉆研學術,多泡圖書館,讀研讀博,寫常識類政治讀物,成為劉瑜那樣的人。但令我失望的是,有些大學課堂仍然很難教會我太多東西。
很快,我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看書自學外加盡早實習。
大一下學期,我拿著在校媒寫的幾篇人物稿,小心翼翼地去長治日報社面試。至今我仍記得總監(jiān)和我發(fā)短信說,錄用你是個很瘋狂的決定,但相信你能帶給我們驚喜。接下來,我每天晚上熬夜看前輩們的作品,看采寫類教科書,一點點練習、模仿。慢慢地,我能獨立做三千字的人物稿件了。久而久之,我也認識了十幾位藝術家、作家、創(chuàng)業(yè)者。每次對話前,我都會把他們所有的資料通讀一遍,記住他們說過的所有話。雖然這樣做很笨拙,但我扎扎實實的尊重,每次都能感動對方,這就夠了!
大學畢業(yè)兩年多,除了讀書、寫字之外,在和很多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半目犀利、半目柔軟地看待這個世界。我成立過婚慶工作室,當過婚禮策劃和司儀,把十八歲的年齡謊報成二十二歲,帶著兩個同學滿長治市接活兒。竟然真有不少新人把終身大事信任地托付給我們;我做過乒乓球教練,打乒乓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沒有之一。我近乎瘋狂地癡迷于接球的感覺,享受一個人世界里的靜默。做教練,使我能夠把這種奇妙的感受傳遞給別人。那時候,我真覺得就算一輩子做個教別人打乒乓球的手藝人也挺不錯!
這就是我大學前兩年的經歷。
我很喜歡王小波的一段話,“那一天我二十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墒俏疫^二十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爆F(xiàn)在的我依然相信,未來會永遠生猛下去,永遠熱淚盈眶,讓自由的風拂過臉頰,去經歷那些未知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屬于自己的軌道上發(fā)光,過最豐富的生活。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