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林(福建華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3)
高壓壓水試驗在贛縣抽水蓄能電站中的應用
陳萬林(福建華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3)
在贛縣抽水蓄能電站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專門在高壓岔管~地下廠房位置的ZKC1鉆孔中進行了高壓壓水試驗,取得各試驗段巖體的透水率和壓力~流量(P~Q)關系曲線(類型),從而了解巖體在高水頭壓力下的滲透特性。
高壓壓水試驗;透水率;P~Q曲線類型
贛縣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江西省贛縣大埠鄉(xiāng)境內,總裝機容量1200MW,地下廠房采用中部布置方案,高壓岔管內壓力水頭約為418m。
本次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在高壓岔管~地下廠房完成了1個鉆孔ZKC1,孔深0~1.1m為覆蓋層,孔深1.1~301.67m為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其中孔深1.1~3m為全風化,孔深3~77.2m為弱風化,孔深77.2~148.8m為微風化,孔深148.8~301.67m為新鮮。高壓岔管部位巖性為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巖石堅硬,新鮮,巖體較完整~完整。
根據(jù)ZKC1鉆孔揭露情況,按巖體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程度及巖體完整程度布置21個試段,孔深193.9~298.9m。
高壓岔管內壓力水頭約為418m,按1.5倍考慮,確定本次最大試驗壓力為6.5MPa,試驗分五級、九個階段進行(包括升壓和降壓階段),各級試驗壓力為:1.3MPa→2.6MPa→3.9MPa→5.2MPa→6.5MPa→5.2MPa→3.9MPa→2.6MPa→1.3MPa。
采用雙管法(即封隔試驗段和試驗段壓水各自一管路)自孔深193.9m至孔深298.9m,由上而下逐段進行壓水試驗,每級壓力穩(wěn)定時間為5min,時間間隔為1min,試驗段長度5.0m,相鄰試段互相銜接,試驗為快速法。
試驗步驟如下:
(1)試驗孔段鉆進結束后,進行洗孔,然后下封隔器將試驗段封隔起來。
(2)向封隔器注水、加壓,使封隔器膨脹,以使試驗時試驗段不漏水。封隔器壓力高于試驗壓力0.5MPa。
(3)打開溢流閥,啟動水泵,再打開排氣閥,然后向試驗段送水,待充分排氣,排氣閥連續(xù)出水后,再將其關閉。
(4)調整溢流閥,使試段壓力達到預定值并保持穩(wěn)定,然后進行流量觀測。
(5)流量觀測工作每隔1min進行一次,連續(xù)五次,當流量無持續(xù)增大趨勢,且五次流量讀數(shù)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或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時,該級壓力下試驗即可結束,取最終值作為計算值。若不能滿足上述條件則需繼續(xù)觀測,直到滿足條件為止。
(6)將試段壓力調整到下一級壓力值,重復上述過程,直到完成該試段的試驗。
壓水試驗主要成果為透水率、P~Q曲線(類型)。試段透水率采用最大壓力階段的壓力值P和流量值Q按下式計算:q= Q/LP,式中q為試段的透水率(Lu),L為試段長度(m),Q為最大壓力階段的流量值 (L/min),P為最大壓力階段的壓力值(MPa)。
壓水試驗采用多個壓力階段,因為在不同的壓力下,巖體裂隙的滲流狀態(tài)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壓力下巖體裂隙的狀態(tài)(張開度、充填物等)會發(fā)生變化,因而其滲透性也會發(fā)生變化。根據(jù)壓水試驗,得出各級壓力與流量之間的關系,繪制P~Q關系曲線,再根據(jù)曲線形狀可分為5種類型:A型(層流型)、B型(紊流型)、C型(擴張型)、D型(沖蝕型)、E型(充填型)。
ZKC1鉆孔各試段高壓壓水試驗計算成果匯總于表1。
表1 ZKC1鉆孔高壓壓水試驗計算成果匯總表
由表1可知:
在 ZKC1鉆孔孔深 193.9~298.9m共 21個測段內,除233.9~258.9m、293.9~298.9m的透水率q值在0.15~0.51Lu之間 (6段,占28.6%),其余測段透水率q值均小于0.1Lu(15段,占71.4%),巖體呈極微透水~微透水。
巖體試驗段P~Q曲線類型以A型(層流型)為主,有13段,占61.9%;其次為C型(擴張型),有6段,占28.6%;少量為B型(紊流型),有2段,占9.5%。
根據(jù)本次試驗各試段P~Q曲線及巖體特征,共有以下三類:
(1)A型(層流型):P~Q曲線中升壓曲線為通過坐標原點的直線,降壓曲線與升壓曲線重合。在整個試驗期間,裂隙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化。
(2)C型 (擴張型):P~Q曲線中升壓曲線大體上為凸向P軸的曲線,降壓曲線與升壓曲線基本重合。在試驗壓力作用下,裂隙狀態(tài)產生變化(原有裂隙加寬,隱裂隙劈裂),巖體滲透性增大,但這種變化是暫時的、可逆的,隨著試驗壓力下降,裂隙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一種彈性擴張的性質。
(3)B型(紊流型):P~Q曲線中升壓曲線為凸向Q軸的曲線,降壓曲線與升壓曲線基本重合。在整個試驗期間,裂隙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化。
A型(層流型)及B型(紊流型)試段的P~Q曲線均陡傾,透水率q值均小于0.1Lu,在高壓作用下,巖體始終處于彈性變形狀態(tài),說明試段巖體完整性好或結構面與外界滲流場的連通性差。根據(jù)ZKC1鉆孔巖芯,A型及B型試段巖體完整,裂隙不發(fā)育。壓水試驗成果與實際吻合。
C型(擴張型)試段在高壓作用下,流量急增,P~Q曲線由陡變緩,曲線拐點較明顯,說明試段巖體存在結構面,在水頭壓力作用下張開,通過P~Q曲線的拐點可以大致判斷出結構面張開的壓力值。根據(jù)ZKC1鉆孔巖芯,C型試段 (233.9~258.9m、293.9~298.9m)巖體總體較完整,有中陡傾角的閉合裂隙發(fā)育。壓水試驗成果與實際吻合。
(1)試段巖體屬極微透水~微透水。微透水有6段,占28.6%,透水率q值在0.15~0.51Lu之間;極微透水有15段,占71.4%,透水率q值均小于0.1Lu。
(2)試段P~Q曲線類型以A型(層流型)為主,有13段,占61.9%;其次為C型(擴張型),有6段,占28.6%;少量為B型(紊流型),有2段,占9.5%。
(3)高壓岔管圍巖為新鮮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巖體較完整~完整,透水性屬極微透水~微透水,以完整、極微透水巖體為主,裂隙總體不發(fā)育,局部有中陡傾角的閉合裂隙發(fā)育,由于裂隙閉合、短小,透水性較弱,多屬微透水。
(4)根據(jù)ZKC1鉆孔及高壓壓水試驗成果,高壓岔管圍巖初步分類為Ⅱ類,工程地質條件較好,鑒于高壓岔管工作水頭壓力較大,為防止局部裂隙發(fā)育巖體在高壓水頭作用下發(fā)生劈裂,建議設計對高壓岔管地段加強襯砌。
(5)由于本次鉆孔及試段未能完全概括高壓岔管地段存在的各種地質現(xiàn)象,對其它可能存在的斷層破碎帶、節(jié)理密集帶等,有待進一步研究其在高壓水流作用下的滲透特性。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水電水利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guī)程[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孫 政,田作印,楊曉晗.高壓壓水試驗在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中的應用[C].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電網(wǎng)調峰與抽水蓄能專業(yè)委員會抽水蓄能學術年會,2009,27:50~52.
TV743
A
2095-2066(2016)29-0095-02
2016-9-28
陳萬林(1983-),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電水利工程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