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明
(荊門市康復醫(yī)院,湖北448000)
活血降濁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療效觀察
劉啟明
(荊門市康復醫(yī)院,湖北448000)
目的觀察中藥活血降濁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90例NAFLD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兩組患者均在強調(diào)戒酒、控制飲食、適度運動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治療組患者給予中藥活血降濁方口服治療,對照組患者口服葡醛內(nèi)酯片治療,療程均為3個月。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包括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血脂、肝功能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谷氨酰轉肽酶、總膽固醇、三酰甘油(TG)]的變化。結果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乏力、食欲減退、腹脹、精神疲乏、脅痛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ALT、AST、TG指標降低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86.67%(39/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20%(26/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中藥活血降濁方能改善NAFLD患者臨床癥狀,恢復肝功能,調(diào)節(jié)血脂,減輕NAFLD的嚴重程度,是治療NAFLD的有效方藥。
活血;脂肪肝;中醫(yī)學;脂肪肝,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活血降濁方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門診收治及住院治療的NAFLD患者9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5例。治療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30~50歲,平均(40.0±1.5)歲;病程3~10年,平均(6.0±1.5)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8~50歲,平均(39.0±1.5)歲;病程4~10年,平均(5.0±1.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1]中NAFLD診斷標準;中醫(yī)證型為痰濕瘀阻型;年齡18~60歲,自愿參加本研究,依從性好,可完成隨訪。排除標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重癥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胰腺疾病、結締組織病、嚴重精神病、嚴重心臟病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未成年人等,或有認為不適合納入者。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強調(diào)戒酒、控制飲食、適度運動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治療組患者給予口服中藥活血降濁方治療,基本方藥為生山楂30 g、紅曲30 g、決明子30 g、丹參30 g、生首烏15 g、枸杞15 g、澤瀉24 g、醋大黃10 g、葛花15 g、醋柴胡12 g、黃芩10 g。用自動煎藥機煎制,每天1劑,每次150 mL,每天3次,兩餐飯之間服用。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葡醛內(nèi)酯片(華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107)每次0.2 g,每天3次。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1.2.2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療效,包括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治療前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變化。
1.2.3療效判定標準參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2]相關標準執(zhí)行。(1)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大于或等于95%,ALT、TG正常,肝/脾CT值之比大于1。(2)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大于或等于70%~<95%,ALT降低80%,TG下降2 mmol/L,肝/脾CT值之比恢復2個等級。(3)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大于或等于36%~<70%,ALT降低50%,TG下降1 mmol/L,肝/脾臟CT值之比恢復1個等級。(4)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6%,ALT、TG無變化,肝/脾CT值之比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00%。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乏力、食欲減退、腹脹、精神疲乏、脅痛、口苦、尿黃等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治療組除口苦、尿黃外,其他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標比較治療后,治療組患者ALT、AST、GGT、TG、TC水平,對照組患者GGT水平均分別較同組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ALT、AST、TG降低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療效比較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45 4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LT(U/L)114.78±34.20 49.20±18.78ab99.67±31.40 89.67±26.40 AST(U/L)GGT(U/L)TG(mmol/L)TC(mmol/L)108.62±29.76 46.34±18.12ab87.67±27.80 80.34±28.60 125.58±31.56 56.52±14.68a118.04±32.25 69.72±17.28a2.81±0.95 1.76±0.86ab2.61±0.96 2.41±0.85 5.72±0.93 5.04±0.87a5.66±0.91 5.43±0.89
表3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2.4藥物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及隨訪3個月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NAFLD發(fā)病機制極為復雜且不明確,肝臟是脂質代謝的重要器官,脂肪肝的發(fā)生與肝臟輸出TG的相對不足或絕對不足而導致肝臟內(nèi)脂質大量堆積有關[3]。
NAFLD大致歸屬中醫(yī)“痰濁”、“脅痛”、“積聚”等范疇。該病多因飲食不節(jié),恣食肥甘厚味,或饑飽失常,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谷不能化為精微反成痰濕脂濁,痰濁蘊結,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nèi)生,痰瘀互結,阻滯肝絡而成;加之肝腎不足,腎氣虧虛,氣化不利,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從濁化,津液內(nèi)停而化為痰濁,腎水虧虛,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血行不暢,津液輸布代謝障礙,出現(xiàn)瘀血、痰濕等病理產(chǎn)物,痰瘀互結,阻滯肝絡而成??傊?,NAFLD為本虛標實之證,基本病機為:肝郁脾虛、肝腎不足,痰濁瘀血阻滯肝絡?,F(xiàn)代名中醫(yī)祝諶予教授總結為:“瘀血阻絡、痰濁不化”[4]。著眼于NAFLD的基本病機,本研究擬訂了“疏肝健脾益肝腎,活血化瘀降濁法”。方用生山楂、紅曲、丹參為君,健脾益胃消肉積,活血化瘀祛痰濕;決明子、澤瀉、醋大黃、葛花,健脾利濕化痰、活血化瘀泄?jié)?;與首烏、枸杞補肝腎不足共為臣藥,黃芩清熱燥濕為佐藥,醋柴胡疏肝理氣為使藥。諸藥配伍通過調(diào)理肝脾腎達到痰瘀化、濕濁清、肝絡通的功效。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熊果酸為山楂所含三帖類物質的主要成分,金絲桃苷是山楂黃酮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均有明顯降低小鼠血清TC、調(diào)節(jié)血脂和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藥效作用[5];丹參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肝脂質沉積,從而降低了肝脂的含量,具有降低TC、TG、抗脂蛋白氧化作用[6];紅曲含天然他汀類物質、必需氨基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強大的降低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清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活血降濁方能顯著改善NAFLD患者臨床癥狀,恢復肝功能,調(diào)節(jié)血脂,減輕NAFLD的嚴重程度,且簡便、有效、價廉,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1]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J].柳州醫(yī)學,2011,24(2):118-121.
[2]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5):641-644.
[3]段曉燕,范建高.2014年脂肪性肝病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5,23(1):5-8.
[4]薛蕾.脂肪肝的中醫(yī)病因病機辨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3):144-145.
[5]徐興龍,陳四清,孫麗霞.苦樂清湯劑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7(2):183-184.
[6]田東昌,黃明,于志強.脂肪肝的中醫(yī)研究概述[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3,35(3):78-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9.041[1]。隨著現(xiàn)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NAFLD的患病率不斷上升,探索NAFLD的防治尤為必要,現(xiàn)將中藥活血降濁方治療NAFLD的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B
1009-5519(2016)09-1385-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是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傷。NAFLD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成分,肥胖、血脂紊亂、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是其肯定的危險因素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