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丫
【摘要】隨著國際交流的加深,兩會記者招待會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口譯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將運用法國釋義理論,以兩會記者招待會的口譯稿為研究基礎,評析釋義理論的具體應用,指出譯員應擺脫原語形式的束縛,分析和處理信息的整體意義,根據(jù)情境選擇不同的口譯策略。
【關(guān)鍵詞】口譯 兩會記者招待會 釋義理論
【Abstract】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eepens, NPC and CPPCC press confere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communicate without. This essay bases its discuss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This essay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rpreter should break the constraint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and adopt different strategies.
【Key words】interpretation; NPC and CPPCC Press Conference; the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隨著中國的蓬勃發(fā)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家的目光。國與國溝通的前提在于語言,因此語言的作用也隨著中國對外交流步伐的加快急遽放大。記者招待會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渠道。近年來,中國官方每年都要召開各種規(guī)模的記者招待會,每年三月份兩會期間由外交部舉辦的記者招待會更是吸引世人注目。這不僅意味著市場對譯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翻譯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領(lǐng)域。
一、記者招待會口譯研究綜述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口譯研究起步較晚,我國比較系統(tǒng)的口譯研究開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隨后的半個世紀中,我國口譯研究及成果主要涉及介紹與綜述類,對策與技巧研究,不同場合下的口譯,理論體系研究,口譯發(fā)展史研究,實證研究以及教學與培訓等。對于記者招待會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角度。第一個角度為基于語料庫的研究,如《基于語料庫的記者招待會英漢口譯中情態(tài)動詞的應用研究》基于漢英會議口譯語料庫 3. 0版,考察了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中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特征及其動因。第二個角度為基于目的論的研究,指出目的論在指導處理記者招待會口譯中的文化障礙這一問題上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第三個角度應用釋義理論,以其核心內(nèi)容為切入點,分析記者招待會的翻譯,提出口譯策略。
二、釋義理論
口譯理論研究起步較晚,目前理論體系框架仍不完善,其中以法國的釋意理論發(fā)展較為成熟。該理論已成為國際口譯界的重要理論參照,并對國內(nèi)口譯理論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法國釋意學派于20世紀60年代末誕生于法國,其創(chuàng)始人是巴黎高翻學校的塞萊斯科維奇和勒代雷。他們認為,一個譯者應時刻注意,翻譯是傳達真意,而不應該將重點過多地放在原文的結(jié)構(gòu)和詞匯上,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符號,僅僅只是指出了形式而沒有領(lǐng)會真意。
塞萊斯科維奇教授關(guān)于口譯過程的三角形示意圖,其中意義(sense)居于三角形的頂端,在整個過程中它才是自始至終的翻譯對象,釋義的行為貫穿整個翻譯過程。位于三角形底部的兩側(cè)分別是原語(L1)和譯語(L2)。根據(jù)以上模型,釋義學派把口譯過程可以分為理解原文、脫離語言外殼和重新表達三個步驟。原語理解是進行是進行口譯的前提和基礎。脫離語言外殼意味著譯者要拋開語言符號的表層結(jié)構(gòu),僅僅提煉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這一步驟強調(diào)的是語言符號傳達的認知與情感意義,是釋義的關(guān)鍵。最后譯語表達,要求譯語完整表達原語的內(nèi)容,并且容易聽懂。
三、兩會記者招待會口譯分析
記者招待會是指各國有關(guān)領(lǐng)導人和有關(guān)部門的發(fā)言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集新聞界人士,并向其公布政治、經(jīng)濟、外交、外貿(mào)和科技等方面的信息,現(xiàn)場回答記者提出的有關(guān)問題的會議,是一個集政治、外交、外貿(mào)、時事、信息等等為一體的場合。兩會記者招待會是國家樹立自身形象的平臺,其談論的話題時效性強,發(fā)言者具有權(quán)威性,發(fā)言人措辭嚴謹??v觀近幾年的兩會記者招待會,總理在發(fā)言時經(jīng)常會援引詩詞歌賦,成語,經(jīng)典作品等,如果對于中國的文化沒有一定的了解,會造成理解的困難。基于以上幾點,兩會記者招待會的譯員不僅要有較高的語文水平,而且還應對國家的基本外交政策、經(jīng)貿(mào)政策及國內(nèi)外的形勢有充分的了解。接下來本文將應用釋意理論對歷年兩會記者招待會的口譯進行分析。
1.情緒的傳遞。釋義理論強調(diào)譯員要在口譯時全面準確地考慮說話者的情感。以2013年李克強總理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關(guān)于反腐敗措施的問題為例:
【李克強】……因為腐敗和我們政府的性質(zhì)可以說水火不容,中國政府反對腐敗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不移的,這里我也想表個態(tài)。
【譯文】Corruption is at a complete variance with the nature of our governm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he unshakeable resolve and determination to fight corruption. And here let me make my position clear.
【評析】自從習近平主席上任以來,反腐敗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李克強總理的發(fā)言表明了中國政府反腐敗的堅定決心和自己支持反腐敗的立場。譯員在翻譯上體現(xiàn)了總理的感情,措辭上使用“unshakeable”, “resolve”, “determination”, “fight”, “clear”,語氣堅定,傳達出了發(fā)言人的意思。
2008年兩會記者招待會,在談到人民群眾十分關(guān)注兩會,關(guān)注政府工作時,溫家寶總理感言:
【溫家寶】我常常一邊看網(wǎng),腦子里就想一段話,就是: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想,我之所行。
【譯文】Sometimes when I was surfing the internet, I was always pondering over the following lines: w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is what preoccupies my mind and what preoccupies the minds of people is what I need to address.
【評析】“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想,我之所行?!蔽淖趾啙?,結(jié)構(gòu)對稱,在翻譯時既要把握文字本身的含義又要傳達總理憂國憂民的情緒絕非易事。這里譯員在翻譯時,運用平行并列的句式,既體現(xiàn)了原句的修辭,“preoccupy”一詞的反復使用也有效地傳達出了說話者的情緒。
2.要點整合與邏輯加工。兩會記者招待會由于具有及時性,總理的回答會出現(xiàn)零散、重復的句子。因此譯員需要迅速處理信息,提煉信息,整合信息,進行必要的邏輯加工。以2014年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為例:
【李克強】對于中國經(jīng)濟有風險,甚至還有些不看好的報道,我也看到了,類似的報道可以說似曾相識……我剛才講了,一些關(guān)于中國經(jīng)濟偏悲觀的報道我也看到了,也注意了。
【譯文】There is such a view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is confronted with risks, and I have read such reports which are not optimistic about the Chinese economy…As I said before, I am aware of those pessimistic reports about Chinese economy.
【評析】釋義理論強調(diào)脫離原語言外殼,漢語中較多短句,翻譯時需要將其整合為具有一定邏輯性的句子才能更好地被理解。這里并沒有機械地逐字對應翻譯,“我看到了”和“我注意到了”表達的是一個意思,省略得當。另外翻譯也整合了原文的內(nèi)容,使用同位語從句說明報道內(nèi)容再用并列句表達總理看法。
3.信息補充。英國《泰晤士報》曾說:“溫家寶是繼毛澤東之后,唯一能在公開場合展現(xiàn)對中國古代文學精深造詣的中國領(lǐng)導人”。縱觀溫家寶總理的兩會答記者問,可謂旁征博引,妙語連珠。詩詞的翻譯如果不補充信息會造成理解的困難。例如溫家寶在談及《富春山居圖》時說道:
【溫家寶】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zhuǎn)流失,但現(xiàn)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館,一半放在臺灣故宮博物館,我希望兩幅畫什么時候能結(jié)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譯文】For hundreds of years, this painting changed hands a lot of times. But I know that now half of this painting is kept in the museum in Hangzhou and the other half is in the museum in Taiwan. I hope that one day soon the two pieces of the painting can be whole again, and I cherish the same wish not only for the painting but also for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評析】這段話總理巧妙地化用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爱嬍侨绱恕北磉_了總理對畫作的珍惜之情,“人何以堪”進一步將人與畫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基于對原話的充分理解,結(jié)合語境的補充非常恰當,始終將釋義的核心“意義”置于中心。
四、結(jié)語
當前,政府與媒體的溝通日趨重要。兩會記者招待會已經(jīng)成為政府與群眾之間的紐帶,這就對口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國釋意學派的口譯理論關(guān)注的是口譯的意義傳遞現(xiàn)象。根據(jù)釋意派口譯理論,口譯包括三個主要程序:原語理解、脫離原語外殼和譯語表達。而貫穿這三個程序、使其有機地連接并形成工作鏈的是“信息意義”,口譯過程是釋意過程。因此,譯員應擺脫原語形式的束縛,分析和處理信息的整體意義,根據(jù)情境選擇不同的口譯策略,更出色地完成口譯任務。
參考文獻:
[1]李鑫,胡開寶.基于語料庫的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中情態(tài)動詞的應用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03:26-32.
[2]劉琦琪.目的論視閾下李克強總理記者招待會口譯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5.
[3]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5.
[4]勒代雷.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5]王瑞輯.基于釋意理論下的“兩會”記者招待會口譯研究——以2009年至2011年溫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為例[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9:115-117.
[6]張威.新世紀口譯研究的熱點與策略[J].中國外語,2013, 06: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