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拿起放大鏡,跟大鴨梨一起尋找課本中的寶藏。在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7課《蟋蟀的住宅》里,咱們見識到了蟋蟀高超的建筑本領!不過許多動物不服氣,紛紛打來電話說自己比起蟋蟀毫不遜色。眼見為實,下面就跟大鴨梨一起來——
白蟻的“摩天樓”
白蟻體長只有1厘米左右,但它們建造的蟻穴卻最高可達12米(相當于人類造出約1900米高的大樓),總重量達數(shù)百噸!而且,12米只是地面部分的高度,在地下,它們還能挖出深達68米的洞穴。
白蟻巢穴的形狀像一座座高塔。為了建筑蟻塔,工蟻要挖掘到地層的深處,銜出一口口泥土,并拌上自己的“唾液”來“施工”。它們所花費的時間和“蟻力”,可與人類建造金字塔相提并論了。
有一種指南針白蟻還會建造“空調(diào)屋”呢,它們的巢穴都是大致的南北朝向,通過朝向來控制“室溫”。
織布鳥的“集體公寓”
織布鳥喜歡群居生活。它們一般不單獨筑巢,而是集合在一起“霸占”一整棵樹,建起一座“公寓樓”。有一座織布鳥“公寓”,寬約7.6米,高約1.5米,里面住了大約300對織布鳥夫婦。每對織布鳥會占據(jù)一間“屋子”,然后再將其分成幾個小“房間”。
織布鳥的巢由樹枝制成,但卻非常牢固,可讓好幾代鳥兒使用數(shù)百年之久。更有趣的是,它們還會把空余的“屋子”“租”給其他鳥類。甚至連獵鷹等肉食性猛禽也會“租住”織布鳥巢,而且會跟其他“租客”和睦相處,不會傷害它們。
河貍的“萬里長城”
河貍筑的“大壩”,大概是地球上規(guī)模最大的動物建筑群啦。有些“大壩”長達450多米,最長的一座更是有850多米長,大到都能在衛(wèi)星照片上看到,它是兩個河貍家庭團結(jié)協(xié)作、辛勤勞動的結(jié)果。
河貍筑壩,目的是要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它們在陸地上行動緩慢笨拙,所以從不遠離水邊活動,一旦受驚或遇到危險就會立即跳入水中,并用尾巴拍打水面向同伴報警;而它們巢穴的入口也會建在水下,讓天敵找得到卻進不來。如果它們看中了一塊沼澤地想要在那里安家,或是原來住的地方水位下降時,它們就會用樹枝、泥巴、石塊等筑壩,把水攔起來,形成池塘甚至數(shù)公頃大的湖泊。
裸鼴鼠的“地下小鎮(zhèn)”
裸鼴鼠終生生活在地下,幾乎不會出現(xiàn)在地面上。它們長著一對大大的門牙,挖洞技術(shù)一流,洞穴網(wǎng)覆蓋的區(qū)域通常有足球場那么大,四通八達的通道總長可達4千米,真算得上是一座“小鎮(zhèn)”。最多的時候,一座“鎮(zhèn)子”里會有上百只裸鼴鼠共同生活。
“小鎮(zhèn)”不僅規(guī)模驚人,而且功能齊全,有“臥室”“廁所”,有冬天取暖用的“陽光房”、夏天納涼用的“別墅”,甚至還有“托兒所”呢。
石蛾寶寶的“移動城堡”
石蛾的幼蟲生活在水里,它們是許多魚類最愛的美食,因此它們一孵出來,小腦袋里就只想著兩件事——找吃的和蓋房子。
石蛾寶寶能用任何東西蓋房子,不管是沙粒、貝殼,還是樹枝、葉片。如果“建筑材料”太大,石蛾寶寶就會把它們切割成小塊,然后用唾液“水泥”粘合在身上,做成一座管狀的“小房子”。
背著這座“小房子”,石蛾寶寶愛上哪逛上哪逛,累了就趴在河底裝石頭,不怕被天敵發(fā)現(xiàn)。等到無憂無慮的童年結(jié)束時,它們就把“房子”固定在一個地方,前后“門”都封閉起來,在里面安安全全地化蛹,變成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