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言語行為的范疇化研究:基于認知的理據

        2016-11-06 01:42:24李懷奎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范疇言語命題

        李懷奎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桂林541004)

        言語行為的范疇化研究:基于認知的理據

        李懷奎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桂林541004)

        傳統(tǒng)的言語行為范疇化研究較為關注施事性言語行為的上一層范疇,即各種施事性言語行為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和原則進一步歸入到不同的類別中,但是沒有注意到施事性言語行為的下義層次——命題性言語行為。為了突破傳統(tǒng)研究的局限性,彌補Searle間接言語行為定義中存在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系統(tǒng),把言語行為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的施事性言語行為屬于基本層次的范疇,并對施事性言語行為和命題性言語行為進行了甄別。

        言語行為類別;范疇化認知理論;間接言語行為定義

        一、言語行為的范疇化研究綜述

        所謂范疇化,就是“對外界事體(事物、事件、現象等)進行主觀概括和類屬劃分的心智過程”[1]96。言語行為的范疇化研究主要有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前者是對言語行為類屬系統(tǒng)的研究,后者是對言語行為各個范疇成員語義型式(pattern)的研究。最早從宏觀上研究言語行為范疇化的當屬Aus?tin[2]153?163,他認為言語行為包括指事行為、施事行為和取效行為,并把施事行為分為裁決型(verdic?tives)、行使型(exercitives)、承諾型(commissives)、行為型(behabitives)和闡述型(expositives)等。Searle[3]1?29認為 Austin這種只依據施事動詞(performative verbs)的分類標準不可靠,在一系列適切條件(felicity conditions)的基礎上,他提出將施事行為分為斷言型(assertives)、指令型(directives)、承諾型(commissives)、表情型(expressives)和宣布型(declaratives)等。諸多學者對Searle的分類持有異議。如Levinson[4]240認為其分類缺乏一致的標準。Huang Y[5]108指出,該分類并沒有嚴格遵循不同范疇相互排斥的原則,比如有不少施事動詞既屬于斷言型又屬于指令型言語行為。姜望琪[6]223指出,Searle的分類有三點值得商榷:一是語言和世界的相互適應對于言語行為的分類其實是多余的,適應方向與適切條件也沒有任何關系;二是沒有對類別數量的限定給予說明(Mey[7]105和 Thomas[8]95也提出了類似的批評意見);三是該分類有一些違背常識之處,比如不應該把提問歸屬到指令型言語行為中①[9]205?206[10]155。 在所有這些批評者中,Leech 以及 Driven & Verspoor的意見大概最具建設性。Leech[9]104?105根據施事性質(言語行為對交際者禮貌與否)和社交目的(交際是出于和諧還是競爭或者沖突的目的)的關系,分出競爭類(competitive)、和諧類(convivial)、合作類(collaborative)和沖突類(conflictive)四種施事性言語行為。其中,競爭類包括Searle的指令型言語行為,和諧類下轄承諾型和大部分的表情型言語行為,合作類包括斷言型言語行為,沖突類包括一小部分的表情型言語行為。但是,Leech的分類系統(tǒng)并沒有能夠囊括Searle提出的宣布型言語行為,此外他的分類也違背了排斥性原理:大部分表情型言語行為屬于和諧類,而小部分表情型言語行為屬于沖突類。在綜合Searle和Leech 理論的基礎上,Driven & Verspoor[10]155把言語行為分為六類:表情型(expressive)、宣布型(declar?ative)、斷言型(assertive)、信息型(informative)、指令型(directive)和承諾型(commissive)。 同時,他們認為在六類言語行為之上還應該抽象出一個級別:規(guī)制性行為(constitutive acts)、信息性行為(inform?ative acts)和強加性行為(obligative acts)。其中,規(guī)制性行為包括表情型和宣布型言語行為,信息性行為下轄斷言型與信息型言語行為,強加性行為包括指令型和承諾型言語行為。Searle、Leech以及Driven&Verspoor等學者的分類理念本質上和Austin的大同小異,原則上都“基于意義”[7]105。也就是說,都試圖給言語行為分出一系列范疇,但是各個范疇成員的最終體現還是以施事動詞為依據。

        除姜望琪外,國內還有一些學者對此開展了研究,如李懷奎嘗試擺脫傳統(tǒng)的范疇化理念,把言語行為分為非命題性和命題性言語行為,二者根據語境所起的作用又分別可以分為字面言語行為和語境言語行為[11]。依據Levinson,言語行為可以是一種純粹的施事性行為(如請求),還可以是施事行為與特定命題內容(propositional contents)的結合(如請求開門)[4]243。 盧植[12]292也述及了言語行為的分類,但是他的研究和Driven& Verspoor[10]的差別不大。

        除了以上宏觀研究,還有其他一些針對特定言語行為范疇成員的語義型式的微觀研究,如Blum?Kulka、House&Kasper對請求,Olshtain&Cohen對道歉,Beebeet al.對拒絕的語義型式的范疇化研究就屬于微觀研究②。以Blum?Kulka等人對請求中心語的研究為例,他們認為請求包括直接請求和間接請求兩類。直接請求有四種:用祈使語氣體現的請求、用施事動詞體現的請求、用緩和性的施事動詞體現的請求、用需求表達的方式體現的請求。間接請求可以進一步分為常規(guī)性的間接請求和非常規(guī)性的間接請求。常規(guī)性的間接請求有兩種:用建議套語體現的請求和用征詢前提條件的方式體現的請求。非常規(guī)性的間接請求也有兩種:強暗示的請求和弱暗示的請求。根據如此分類,可以歸納出言語行為的另一種分類思路:實現言語行為的話語方式總體上有直接的和間接的兩類,這兩類示意手段還可以有不同的語義型式。

        這些研究強化了言語行為理論在語言學中的地位。但遺憾的是,它們并沒有論及言語行為各類屬的認知屬性,即哪個層次的范疇具有認知典型性,符合人類認知傾向。鑒于此,本文擬在簡要回顧認知語言學的范疇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一個言語行為的范疇化框架,并討論言語行為各層次范疇的認知屬性,以及分類系統(tǒng)的理論意義。

        二、范疇化理論要旨及其認知理據

        對特定事物的分類或者范疇化,依據的標準不同,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但最終都是分裂出多個互為隸屬的層級?,F代認知語言學中的范疇化理論認為這些層級可以歸于三個總體層次:上義層次、基本層次和下義層次。比如在“植物—樹—桂花樹—八月桂—金桂”的分類中,“植物”屬于上義層次的范疇,“樹”屬于基本層次的范疇,“桂花樹”“八月桂”和“金桂”則屬于下義層次的范疇。其中,基本層次的范疇成員之間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是認識和理解事物最直接、最基本的出發(fā)點,也是人們對事物進行范疇化的最有力工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基本層次具有七個區(qū)別于上義層次和下義層次的認知理據:經驗感覺的完整性,心理認識上的易辨性,地位等級上的優(yōu)先性,行為反應上的一致性,語言交際上的常用性,相關線索的有效性,以及知識和思維的組織性[1]137?139。

        上義層次的范疇附屬于基本層次范疇,是在基本層次之上抽象出來的。它沒有經驗感覺上的完形,因而相對于基本層次來說在心理上不易被識別。例如相對于“雞”“鴨”“鵝”等基本層次范疇,上義層次范疇“家禽”沒有具體可見的形態(tài),缺乏適用于上位范疇內所有成員的視覺完形。上義層次往往依賴于基本層次的范疇獲得屬性,人們更傾向于列述基本層次中的典型成員來解釋上義層次。

        下義層次的范疇也附屬于基本層次范疇。在“動物—狗—牧羊犬”的分類中,“牧羊犬”一定要具有“狗”的典型特征,比如四肢行走、有皮毛、會吠等,否則不能叫“狗”。不過,“牧羊犬”比“狗”多了一些具體的屬性,與“狗”的典型成員相比,其體形更大、感覺更敏銳、警惕性更高、行動更迅捷、性格更兇猛。

        這里有必要厘清劃分事物類屬和研究事物本身內部組成的區(qū)別。簡單說來,前者是分析事物相互的所屬關系,是探究上下義的層次分別;而后者是分析事物本身由哪些部分組成,是探究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爸参铩獦洹鸹洹嗽鹿稹鸸稹笔且粋€關于樹的類屬系統(tǒng);而樹本身可以由樹根、樹干、樹枝和樹葉組成,這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類似的,Austin和Searle等人關于言語行為類型的劃分屬于類屬研究,對特定言語行為語義結構的分析則屬于整體與部分的研究,比如請求可以由醒示語、中心語和調節(jié)語組成,這是關于請求言語行為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研究。本文研究的是言語行為的類屬劃分,因此其內部話語組成不在討論之列。

        三、言語行為的范疇及其認知闡釋

        我們給言語行為定出了層次和范疇成員,如圖1所示:

        圖1 言語行為的層次和范疇成員

        對于圖1,有以下幾點說明:層次一、四和五屬于分類系統(tǒng)中較為基礎的級別(essential levels),所以在虛框中用黑體標出。其他層次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分出的附屬性級別,比如層次二的分類依據是示意的總目的,借鑒自Driven&Verspoor[10]的研究;層次三是在適切條件的基礎上得到的,借鑒自Searle[3]、Driven & Verspoor[10]和 Leech[9]的研究。 另外,層次三中,Driven & Verspoor提及的“信息型言語行為”本文認為使用“征詢型言語行為”(借鑒自Leech的術語“rogative”)更為恰當。圖1未對層次四中的施事性言語行為進行窮盡性列舉。根據Austin[2]150的估計,不同語言中的施事性言語行為大概有1000至9999種之多。根據Levinson的理論,我們把層次五中的實現各種施事性言語行為的具體話語稱為命題性言語行為③。不過,研究者在具體分類時可能省略或者增加某個層次。比如李懷奎[11]就沒有列出層次二;Leech[9]也沒有采用層次二的范疇系統(tǒng),而代之以競爭類、和諧類、合作類和沖突類四種言語行為。

        前面指出,現有言語行為的范疇化研究都沒有論證自己的分類是否體現認知傾向的一個重要理據:到底哪個級別的范疇屬于基本層次。這一缺陷使得對言語行為的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沒有辦法聯系起來,相互之間有時甚至有矛盾之處[13]。下面我們從認知范疇化理論的角度出發(fā),找到圖1范疇化系統(tǒng)中的基本層次,并論證該層次范疇成員的特征以及它與上義層次與下義層次的區(qū)別,然后再來揭示本文研究的理論意義。

        在對言語行為的分類中,最低層次的范疇成員大概是各種命題性言語行為“I+Vp+P”④(其實就是能夠執(zhí)行特定意圖的各種話語),其上一個層次的范疇成員是各種施事性言語行為“I+Vp”,最上層次的范疇成員就是言語行為了。其中,層次四應該屬于基本層次,理由是這一層次的范疇成員施事性言語行為最具有認知范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施事性言語行為具有經驗感覺的完整性。所謂的經驗感覺,其實是指對形象的感知,包括對實體形象和非實體形象的感知。施事性言語行為有非實體的形象,人們對其的感知具有格式塔的完形性。比如提到請求,人們能夠瞬間感知其基本的屬性和典型的話語手段。而層次四的各種上義層次(層次一、層次二和層次三)范疇成員均沒有經驗感覺的完整性,除非語言學家,普通交際者大概很難說出斷言型言語行為的屬性和與之相關的典型話語手段。下義層次——命題性言語行為的范疇成員只能是在特定語境下才能指稱本身的施事用意,特別是那些間接性的言語手段更是如此,不可能具有代表施事性言語行為本身的經驗感覺的完整性。

        第二,施事性言語行為具有心理上的易辨性。人們聽到一句話,總是首先想到它所可能具有的施事用意。 請看以下對話[4]346:

        (1)R(receiver):Hi John.

        術中探查發(fā)現28例宮頸腺癌患者中盆腹腔組織粘連 20例(71.4%),其中致密粘連 4例(14.3%),主要表現為盆腔組織與膀胱粘連10例(35.7%),盆腔組織與腸管粘連8例(28.6%),腹膜、大網膜與腸管粘連3例(10.7%);放療后4周以內手術的5例患者比放療4周后手術患者盆腔組織蒼白,粘連,水腫明顯嚴重。

        C(caller):How ya doing say what’r you doing?

        R:Well we’re going out.Why?

        C:Oh,I was just gonna say come out and come over here an’ talk this evening,but if you’re going out you can’t very well do that.

        第二個話輪中C問R在做什么,但是第三個話輪中R除了說明自己在做什么,還加上一個why,顯然是聽出了問話背后的施事用意。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中的“有心”是指受話人往往傾向于去感知話語命題內容背后最有可能的施事性言語行為??傊谘哉Z行為范疇系統(tǒng)中,施事性言語行為具有最大的信息量,其范疇成員具有最大的區(qū)分性。人們能夠輕易分辨出請求、陳述與提問的區(qū)別,它們各自以祈使句、陳述句和疑問句等典型句型來執(zhí)行其施事功能。層次四的各種上義層次范疇成員均是相對抽象的概念,不可能具有區(qū)分性特征;而下義層次——層次五的范疇成員之間所具有的共性又太多,比如請求言語行為中的強暗示請求和弱暗示請求,其唯一的區(qū)分性特征就是暗示程度的強弱。

        第三,施事性言語行為具有地位等級上的優(yōu)先性和相關線索的有效性。層次四在分類系統(tǒng)中處于中心地位,向上可以抽象出諸多上義層次,向下可以擴展出各種下義層次。

        第四,施事性言語行為具有行為反應上的一致性。需要表達感謝時,人們的典型行為反應就是說出包含有“謝謝”或“thank”的話語。相反,在基本層次上抽象出來的各上義層次的范疇成員不可能有行為反應上的一致性;而擴展出來的下義層次的范疇成員也一樣,人們很難確定其有什么統(tǒng)一的句型和詞匯。

        第五,施事性言語行為具有語言交際上的常用性和普遍性。Halliday[14]28?29的研究顯示,早在嬰兒時期,兒童就已經能夠理解一些基本的施事性需求。同時,施事性言語行為的跨文化差異比較小。大致上,漢英兩種語言的本族語者對陳述、詢問、感謝、任命、請求、許諾等施事性言語行為都有比較一致的理解。而上義層次的范疇成員雖然具有概念上的普遍認同,但是并沒有具體運用上的類似體現。至于下義層次的范疇成員則具有相當的跨文化差異,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話語策略的差異,二是使用頻率與范圍的差異。話語策略的差異體現在言語表達的直接程度上。在英語的邀請話語中,典型的示意手段是間接的,有時還用預示語列(比如例(1)的第二個話輪)。這是由于英語文化重視個體的自由,英語本族語者認為邀請是威脅負面面子的行為,所以間接的示意是合適的。漢語本族語者對邀請的協(xié)商可能比較復雜,但是邀請者的話語一定是直接的,否則會被認為不真誠。施事性言語行為在使用頻率和范圍上也可能有跨文化差異。以道歉為例,英語本族語者使用道歉的頻率是很高的,而且使用的范圍比較廣。較大的冒犯后需要使用道歉,較小的過失(哪怕是不可控的生理反應,如打噴嚏)后也需要道歉;道歉不僅在陌生人之間使用,家人之間也有使用。總體而言,漢語本族語者使用道歉的頻率相對較低,而且使用的范圍相對較窄。關系很好的人之間一般不會因為細微過失而需要道歉。

        接下來,就我們對言語行為的范疇化做幾點說明:

        一是本文提出的分類方法和以往的有所不同。差異之處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之前的分類似乎都把側重點放在層次三上,絕大多數的異議和爭論(如分類的標準,所獲得的范疇成員及其合理性等)也都集中在這上面。但是,我們認為層次四才是最應該重點關注的,它是言語行為分類系統(tǒng)中的基本層次。2)關于層次四,之前的分類列舉的都是代表相應施事性言語行為的典型施事動詞,而我們列舉的是施事性言語行為,這有很大不同。英語中,許諾的典型施事動詞是promise,但并非凡是許諾都得用該動詞。表1中的例析清楚地印證了這一點。3)除了李懷奎[11]等個別學者,其他大部分學者的分類中都沒有提及層次五⑤。在我們的分類系統(tǒng)中,層次五看似簡單,其實是在認知范疇化理論指導下得出的一個重要類別。既然承認層次四是基本層次,那么它下面就至少應該還有一個層次。這也就是我們認為Driven&Verspoor[10]的研究有不足的原因。

        二是圖1對分類層次的列舉也不是窮盡性的。不同的層次之間根據一定的標準,還可以進行細分。比如根據表達用意的直白程度,施事性言語行為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類,它們又可以分出若干不同的語義型式。表1以許諾、道歉和拒絕為例,列舉了它們各自的語義型式:

        表1 許諾、道歉和拒絕的語義型式

        表1中的語義型式是其各自施事性言語行為的相對抽象的示意策略,每種語義型式之后的例子才是具體的示意表現,相當于層次五的成員。

        本文提出的分類系統(tǒng)的理論意義就在于可以彌補Searle對間接言語行為的定義中存在的缺陷。他對間接言語行為作了如此界定:一個施事行為通過另一個施事行為的實施而得以間接實現[3]31。Searle把施事行為這個關鍵概念分為兩個維度:實際施事行為(首要施事行為,或稱語境施事行為)和字面施事行為(次要施事行為)。如果一個示意手段的字面施事行為就是其實際施事行為,那么它是直接言語行為;如果二者有別,它就是間接言語行為了。然而也有例外情況,即一個示意手段的實際施事行為和字面施事行為相同,但它們的命題內容卻有可能不同。例如某個顧客在商場刷卡準備輸入密碼時,對緊挨著自己的人說“請退一步”,從其字面施事行為維度來看,這是請求,從其實際或者語境施事行為維度來看,這句話傳達的也是請求[17]19?20。根據Searle的定義,該施事行為就是一個直接的請求??墒沁@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說話者的意圖不是僅僅讓對方后退一步那么簡單,而是請對方不要看自己的銀行卡密碼。

        那么,Searle對間接言語行為的定義在哪里出現了問題?我們認為他只考慮到圖1層次四的范疇(即只關注言語行為的施事性質),忽略了層次五的影響。因此,除了需要考慮施事性質(包括字面施事行為和實際施事行為),還需要甄別命題性質(包括字面命題內容和語境命題內容)。具體到上面的例子“請退一步”,雖然其字面和實際的施事性行為都是請求,但是其字面和語境命題內容不同:字面命題內容是請對方后退一步,而語境命題內容是請對方不要看自己的銀行卡密碼⑥。顯然,“請退一步”這句話是一個間接言語行為。

        因此,我們對間接言語行為的定義和Searle的稍有不同:典型的間接言語行為可以通過一個言語行為的實施去間接地實現另一個言語行為,還可以通過一個命題行為的實施去間接地實現另一個命題行為。

        四、結語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將言語行為分為五個層次,并根據認知語言學中的范疇化理論,指出施事性言語行為諸如陳述、詢問、道謝、任命、請求等處于分類系統(tǒng)的中心,屬于基本層次的范疇。傳統(tǒng)的言語行為范疇化研究較為關注施事性言語行為的上一層范疇,即各種施事性言語行為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和原則進一步歸入到不同的類別中,但是沒有注意到施事性言語行為的下義層次——命題性言語行為。我們在這個方面有所突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Searle間接言語行為定義中存在的缺陷。

        注釋:

        ①Leech在討論言語行為動詞的分類時,建議分出征詢類動詞(rogatives);Driven&Verspoor在分類時直接把信息性行為當作一類獨立的言語行為。

        ②轉引自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179頁。

        ③本文中我們把Levinson(參見Levinson:Pragmatics,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所說的施事用意內含的行為稱為施事性言語行為(或稱非命題性言語行為),把施事用意和命題內容相結合的行為稱為命題性言語行為。

        ④“I+Vp+P”其實也只是從言語行為示意策略中抽象出來的“型式”,即任何話語都可以歸結于這樣的一般型式,其中Vp是施事動詞,P是命題內容。比如英語本族語者用“Will/Would/Can/Could you help me correct my MA thesis this weekend?”來傳達請求幫助修改碩士畢業(yè)論文的用意,這就可以抽象為命題性言語行為“I request P”,其中P代表幫助修改畢業(yè)論文的命題內容,“Will/Would/Can/Could you..”相當于“I request..”的型式,即施事性言語行為。

        ⑤關于命題性言語行為,Searle(參見Searle:Speech Acts,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雖有提及,他所使用的術語是propositional acts,但是他認為命題性言語行為只是言語行為的一個部分,并沒有把它納入到言語行為范疇化的系統(tǒng)中。傳統(tǒng)研究對命題性言語行為的忽略導致言語行為這一術語在內涵上不夠清晰。如Levinson(參見Levinson:Pragmatics,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243頁)曾就此指出:言語行為一詞經常被模糊使用,要么指代表一類施事用意(比如請求)的施事性行為,要么指代表一類施事用意結合特定命題內容(比如請求某人開門)的施事性行為。

        ⑥關于話語的字面和語境命題內容,詳見李懷奎和李躍平的論文《意向性理論觀照下的間接言語行為分析——語用推理理論系列研究之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第197?201頁)。

        [1]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Austin 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Searle J.Expression and Mean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Levinson S C.Pragma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Huang Y.Pragma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6]姜望琪.Pragmatics:Theories & Applications[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7]Mey 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8]Thomas 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9]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10]Driven R,Verspoor M.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8.

        [11]李懷奎.用意的范疇化新探[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94?98.

        [12]盧植.認知與語言——認知語言學引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3]李懷奎.命題·用意·間接言語行為[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68?73.

        [14]Halliday M A K.Learning how to mean[C]//Halliday M A K (ed.).The Language of Early Childhood.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5]朱琳琳.現代漢語承諾類言語行為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16]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17]王曉萍.間接言語行為分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9?22.

        Categorizing Speech Acts Based on Cognitive Rationale

        LI Huaiku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 a)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categorizing speech acts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upper level of illocutioanry acts,specifically to how such acts can be grouped into more general categories given some crite?ria and/or principles.The studies on the lower level of illocutioanry acts,however,are somewhat overlooked.With the purpose of overcoming this limitation,shedding light on Searle’s problem in his definition of indirect speech acts,a new system,a five?level system,of categorizing speech acts i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paper,holding that illocutioanry acts are the basic one,and a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illocutioanry acts and propositional speech acts.

        levels of speech acts;cognitive categorization;definition of indirect speech acts

        H0?05

        A

        2095-2074(2016)06-0001-07

        2016-09-12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13BYY001)

        李懷奎(1973-),男,廣西河池人,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范疇言語命題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下一站命題
        關于冬天
        中國詩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對聯(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
        2011年“冬季擂臺”命題
        對聯(2011年18期)2011-11-19 23:35:53
        2011年“夏季擂臺”命題
        對聯(2011年6期)2011-11-19 21:24:12
        国产尤物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日本红怡院东京热加勒比| 亚洲成年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日韩无码尤物视频| 男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在线va免费看成|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 天天综合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软件 | 麻豆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乱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男人的天堂免费a级毛片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韩国| 久久国产精品偷任你爽任你|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成年女人免费v片| 国内偷拍第一视频第一视频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猛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伦理| 视频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亚洲福利av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少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国产精品麻豆A啊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