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遲
愛因斯坦、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是……哈哈,是忍者神龜四兄弟!
樂樂姐姐小時候就看過黑白版的動畫片《忍者神龜》,現在有真人版+彩色版+3D版電影回歸啦,真是好激動呢!
《忍者神龜》講述了四只功夫過人的忍者龜和他們的恩師——老鼠斯普林特一起對抗黑惡勢力、保護城市家園的英雄事跡。這部作品充滿想象力,既熱血又搞笑,從1984年開始發(fā)行漫畫,后來又被改編成電影。
忍者龜是什么龜
忍者龜本來是普通的寵物龜,因為在實驗室里遇到奇特的事情才變成了忍者龜的樣子,這就給我們尋找忍者龜的身世提供了線索。
我們知道,龜通常被劃分為海龜、淡水龜和陸龜三大類。海龜個頭大,生活在海水中,還有長途遷徙的習性,很多都是保護級別很高的瀕危物種,很少會被個人飼養(yǎng)作為寵物。所以我們要從淡水龜和陸龜里去尋找。
你駝背嗎
淡水龜和陸龜的共同點很多,都有一個圓乎乎的殼,頭尾四肢伸在外面,受到驚擾就會全部縮回殼里。
它們的差別也不少,最明顯的差異在于背殼的形狀。淡水龜為了游泳的時候減小阻力,背殼比較平坦流暢;而陸龜為了更好地用背殼來承受重量,保護身體,背殼長成了高高的拱形,一看就覺得它們游泳肯定特別費勁。海龜由于更加適應水中的生活,背殼比淡水龜更加扁平,
四肢則更像槳。
請舉手
抓起一只龜來看看它的四只小爪子,就會發(fā)現淡水龜的爪子更加扁平,趾間還有皮質的蹼,整個爪子就像是個小槳,幫助它劃水;而陸龜呢,爪子沒有蹼,粗壯的小腿和尖尖的趾甲方便它牢牢地抓緊地面。
事實上,陸龜也需要生活在水邊,淡水龜也需要有爬上水面曬太陽的大石頭,它們畢竟是一脈同源的親戚嘛。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于是有了不一樣的外形特征。
伸伸脖子
對于這幾位忍者龜先生,咱們只能看到他們的背殼比較扁平,符合淡水龜的特點。有一種“黃頭側頸龜”,它在市場上有著“忍者神龜”的外號。它的頭部有一系列黃色的斑點,看起來就像是忍者龜的眼罩一般,它們因此獲得了這一別稱。
除此之外,巴西紅耳龜也是“忍者神龜原型”的熱門品種,它們綠油油的背殼十分惹人喜愛,頭部兩側各有一條紅色粗條紋,看起來與忍者龜們也頗有幾分相似。
我只是烏龜,不是……
忍者龜們練得肌肉強勁,力大無窮,那真的龜呢?古代雕塑中經常用巨大的龜來馱著碑,或者馱起寺廟的大柱子。如果人們因此就覺得龜是承重力驚人的動物,這可就錯得離譜了!
龜殼是龜保護自己的堅實盾牌,是由骨骼特化而來的,成分其實跟普通骨骼差不多,主要是碳酸鈣和骨膠原等蛋白質。它既有一定硬度,又有較好的彈性,在龜殼的骨質內層的外面,還覆蓋著一層角質盾片,進一步加強了龜殼的強度。
但說到底,龜殼也只是一層說不上厚的骨板,并不是鋼筋水泥或者防彈鋼板,承重能力并沒有那么強。常見的寵物龜,背殼直徑不足20厘米,如果一個25千克的孩子站上去,它就會受傷,更別提成年人站上去會有怎樣的后果。
龜殼不是你想脫就能脫
忍者龜們在動畫片里都擁有防彈龜殼,作戰(zhàn)時巴不得把龜殼取下來當美國隊長的盾牌一樣扔出去,關鍵是還能收回來。
實際上,龜是不可能把殼像衣服一樣脫下來的,因為龜殼是與肋骨、脊椎一起形成的整體。龜殼不像人的頭發(fā)、指甲這樣可以隨意剪掉,它里面也分布著神經和血管,所以龜殼破裂就和我們骨折一樣,是很嚴重的外傷,龜會感到異常痛苦,還常常導致受傷的龜不治身亡。
信不信由你
最近一只巴西陸龜弗萊迪在一場森林大火中受傷,龜殼被嚴重燒壞。不幸中的萬幸是它遇到了一個有愛的醫(yī)療隊,他們用3D打印技術給它做了一支新的龜殼。新龜殼由四個板塊拼裝而成,再畫上栩栩如生的花紋,煥然一新的弗萊迪是不是還挺炫酷的呢?
我不是慢,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動畫片中的忍者龜自然是行動如風,但是現實中的龜……唉……《龜兔賽跑》的故事已經奠定了它們的基調,那就是懶洋洋,慢吞吞。龜和蝸牛一樣,都是“慢”的代名詞。
其實,龜擁有快速運動的能力,只是“一般人我不告訴他”罷了。
因為龜代謝緩慢,也不靠追捕獵物的方式來捕食。抵御天敵呢,靠的是龜殼,而不是逃跑,所以平時沒有“快”的需求,便踏踏實實過著“慢生活”。但是,你留心觀察,如果它們受到威脅,或者彼此之間打起來的時候,龜的逃跑速度和出擊速度,絕對遠超你的想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