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郝加良,秦廣勝,鄧明霞,晉達
(1.中國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00;2.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 濮陽 457001)
東濮凹陷泥頁巖脆性指示因子地震預測
李寧1,2,郝加良2,秦廣勝2,鄧明霞2,晉達2
(1.中國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00;2.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 濮陽 457001)
脆性指示因子是評價泥頁巖儲層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參數(shù)。在勘探階段,高脆性泥頁巖發(fā)育區(qū)常發(fā)育裂縫,易形成產能,有助于開發(fā)區(qū)域優(yōu)選;在開發(fā)階段,脆性指示因子有效預測能為水平井部署、井身設計以及壓裂改造提供重要的依據(jù)。目前國內利用地震方法預測脆性指示因子空間展布的研究并不廣泛。文中利用地震疊前反演得到彈性模量與泊松比2個關鍵參數(shù),進而預測脆性指示因子。預測結果與已知井的情況符合較好。
泥頁巖儲層;脆性指示因子;彈性模量;泊松比;東濮凹陷
隨著頁巖氣研究的逐步推進,中國頁巖氣在勘探開發(fā)領域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重慶涪陵等地區(qū)已經發(fā)現(xiàn)了大型的頁巖氣田。東濮凹陷在勘探歷程上也早有發(fā)現(xiàn)鹽間泥頁巖裂縫油氣顯示,鉆井取心及EMI成像測井均證實確實具有鹽間高壓泥巖裂縫油氣藏,但由于該類油藏的隱蔽性和復雜性,勘探開發(fā)難度都較大,如何利用地震資料對其進行有效識別和預測,是鹽間泥巖裂縫油氣藏成功勘探的技術關鍵。
泥頁巖本身具有低孔、低滲的特征[1],需經過大規(guī)模壓裂改造才能獲得商業(yè)產量,而泥頁巖的脆性對壓裂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泥頁巖的脆性,是評價泥頁巖儲層的關鍵指標之一。脆性越高,越傾向于形成裂縫網(wǎng)絡,泥頁巖產能也越高;脆性越差,泥頁巖的塑性特征越明顯,破壞時吸收的能量越多,越易形成簡單形態(tài)的裂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壓裂改造的效果[2]。
工程上通常使用彈性模量和泊松比作為評價頁巖脆性的標準[3]。彈性模量越大,說明巖石越不容易發(fā)生形變。泊松比的大小標志著材料的橫向變形系數(shù),泊松比越大,說明巖石在壓力作用下越容易膨脹。不同的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的組合能反映巖石不同的脆性,彈性模量越大,泊松比越低,巖石的脆性越高。因此,通過地震疊前反演得到反映脆性的2個關鍵參數(shù)——彈性模量與泊松比,進而預測脆性指示因子,這是目前國內利用地震方法預測脆性指示因子的主要方法。
1.1脆性指示因子計算
泥頁巖礦物組成非常復雜,主要分為石英類、碳酸鹽巖類和黏土類3種,石英體積分數(shù)高的區(qū)域標志為有利的頁巖氣開發(fā)區(qū)。Jarvie[4]在北美Barnett頁巖脆性指示因子研究中主要考慮了石英的作用。
通過對東濮凹陷沙三上亞段和沙三中亞段泥頁巖樣品的X衍射全巖物相分析,將泥頁巖的礦物組成歸為3類,即碎屑礦物(石英、長石、黃鐵礦、硫酸鹽)、黏土和碳酸鹽(方解石、白云石、鐵白云石、菱鐵礦)。泥頁巖全巖礦物組成中,黏土礦物體積分數(shù)17.0%~52.1%,平均27.6%,不到源巖總礦物組成的1/3。黏土礦物中,伊利石占絕對優(yōu)勢,為黏土體積分數(shù)的 88.0%~100.0%,平均97.8%;硅質礦物體積分數(shù)為2.0%~26.0%,平均為17.3%;碳酸鹽體積分數(shù)除少量薄層灰?guī)r外,為6.1%~46.0%,平均33.4%。在碳酸鹽礦物中,以方解石體積分數(shù)為主,白云石次之。泥頁巖全巖礦物具有黏土礦物體積分數(shù)低,普遍含有相對較高體積分數(shù)的脆性組分(硅質礦物和碳酸鹽礦物之和平均為50.7%)。
圖1 彈性模量與泊松比交會圖
北美已發(fā)現(xiàn)頁巖氣藏地區(qū)氣源巖全巖礦物組成一般以低黏土、高硅質礦物體積分數(shù)為特征,黏土礦物一般低于40%,硅質礦物體積分數(shù)在35%~75%。與北美地區(qū)頁巖油氣源巖相比,東濮凹陷泥頁巖黏土礦物體積分數(shù)相當,硅質礦物體積分數(shù)略低,但碳酸鹽體積分數(shù)較高,增加了脆性,有利于裂縫的形成及后期壓裂改造。因此,東濮凹陷的脆性指示因子考慮了碳酸鹽巖的作用。
用北美和東濮凹陷2種計算方法對文古4井的脆性指示因子進行計算和對比分析。在彈性模量與泊松比的交會圖中可以看出(見圖1),利用石英和碳酸鹽巖計算的脆性指示因子,更能在彈性參數(shù)的變化上得到反映,即高脆性表現(xiàn)為高彈性模量和低泊松比。找到適合東濮凹陷的脆性指示因子的計算方法,可為脆性指示因子的地震預測奠定了基礎。
1.2彈性參數(shù)脆性指示因子計算
地球物理技術是指導泥頁巖油氣鉆井部署和儲層改造優(yōu)化方面必要的手段,服務和指導勘探開發(fā)的整個過程。利用地球物理方法預測脆性指示因子,需要建立彈性參數(shù)與脆性指示因子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用到巖石力學的方法,即利用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綜合計算,定義為彈性參數(shù)脆性因子。
由于泊松比和彈性模量的單位不同,為了評價每個參數(shù)對巖石脆性的影響,應該分別進行均一化處理,然后平均,產生脆性指示因子。Rickman[5]認為泥頁巖的彈性模量分布在1~8 GPa,泊松比分布在0.15~0.40。通過計算,歸一化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平均值來得到脆性指示因子的計算式為
式中:BI為脆性指示因子;Emax,Emin分別為最大、最小彈性模量,GPa;νmax,νmin分別為最大、最小泊松比。
利用這種方法計算文古4井的彈性參數(shù)脆性指示因子,結果見圖2。將其結果與礦物脆性指示因子對比可知,脆性指示因子(第3列藍色曲線)與巖心實測(第3列紅色散點)的脆性指示因子基本相同,而彈性參數(shù)脆性指示因子(第4列橙色曲線)與礦物脆性指示因子曲線(第4列藍色曲線)趨勢相同,說明通過彈性參數(shù)轉換能夠得到較為可靠的脆性指示因子分布。
利用巖石礦物學計算的礦物脆性指示因子與巖石力學計算的彈性參數(shù)脆性指示因子進行比較,這2種算法在彈性模量與泊松比的交會圖上對應的區(qū)域基本一致,均為脆性組分對應高彈性模量和低泊松比,柔性組分對應低彈性模量和高泊松比。低泊松比、高彈性模量脆性泥頁巖層段是尋找高產油氣井的主要目的層。
圖2 文古4井脆性指示因子計算方法比較
2.1理論基礎
地震疊前反演能夠從疊前地震資料中獲得地震波縱橫波速度、彈性模量、泊松比等儲層預測的關鍵參數(shù),這些參數(shù)對于巖性識別和油氣檢測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10]。脆性指示因子也可以通過反演出的泊松比和彈性模量轉換得到。
在實際的地震勘探中,地震射線是以非零角度入射到巖層分界面上,反射系數(shù)不僅與縱波速度和密度有關,而且還與橫波速度有關。因此,要準確地研究反射系數(shù)的特征,必須從波動理論出發(fā),導出反射系數(shù)的精確公式。通常利用Zoeppritz方程及其各種近似式來計算反射系數(shù)。宗兆云等[6]提出了一種通過Aki和Richards近似方程演化后的YPD近似方程,建立了縱波反射系數(shù)與彈性模量反射系數(shù)、泊松比反射系數(shù)及密度反射系數(shù)的線性關系,可以通過疊前反演直接得到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方法,該方法適用地層為水平層狀介質。
Fatti等[7]的似方程能夠更穩(wěn)定地反演得到所需的彈性參數(shù),因此,東濮凹陷,采用了此種方法。將Aki-Richard近似公式重新整理為
式中:S(θ)為地震信號;W(θ)為入射角為θ時的子波;Zp,Zs分別為縱、橫波波阻抗,kg·m-3·m·s-1;ρ為密度,kg/m3;D為微分算子;vs,vp分別為橫、縱波速,m/s;k,m為含水背景趨勢的斜率,通過分析井上的含水背景趨勢,可以縱波阻抗與橫波阻抗和密度之間存在關系中得到。
式中:kc,mc為截距;ΔLs,ΔLD為異常段到背景趨勢線的差,通常為烴類的響應。
利用共軛梯度法求解式(2),最終得到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數(shù)據(jù)體。將疊前反演結果轉換為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結合式(1),最終能夠實現(xiàn)利用地震方法對脆性指示因子的空間預測。
2.2實際應用
東濮凹陷柳屯洼陷及周邊地區(qū)共有74口井在鹽間泥巖見到不同級別油氣顯示,其中文古2、文300、文403、新文401、文201等井顯示良好。泥頁巖最富集的沉積微相類型為深湖—半深湖相和前三角洲泥,紋層狀灰質頁巖相、紋層狀云質泥巖相有機質富集。紋層狀灰質泥巖相聲波時差低,電阻率高[8],表明其儲集空間發(fā)育程度和油氣富集程度均高;脆性指示因子高,容易壓裂,表明紋層狀灰質泥巖相和紋層狀泥巖相為甜點相。為了認識脆性指示因子的空間分布,為含油氣泥頁巖的開發(fā)及壓裂提供依據(jù),對柳屯洼陷文古4井區(qū)進行了脆性指示因子預測。
圖3展示的是過文古4井主測線的脆性指示因子。井的位置投放的是文古4井從井上計算的脆性指示因子,預測剖面與井上計算結果吻合較好,文古4沙三中3泥巖段處于高脆性組分發(fā)育段。
圖3 過文古4井的脆性指示因子分布
從脆性指示因子數(shù)據(jù)體上提取文古4塊沙三中3含油層平面分布,利用已知幾口井的驗證脆性指示因子的預測結果得出,文古4、水平井濮衛(wèi)383-FP2井在沙三中3層段脆性指示因子高,在80%~90%,文古2及文300井在沙三中3層段是含油層,處于高脆性組分發(fā)育帶,文408與文301井在次層段為干層,處于低脆性指示因子分布區(qū),符合情況較好。
脆性指示因子是泥頁巖油氣藏勘探開發(fā)的關鍵參數(shù)之一,利用地球物理手段進行定量的脆性指示因子預測能為泥頁巖油氣藏的勘探開發(fā)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撐。本文對東濮凹陷的脆性指示因子進行了分析,找到了適合東濮凹陷的脆性指示因子計算方法。通過疊前同時反演及參數(shù)轉換,最終得到了脆性指示因子的定量分布,并且與區(qū)塊實鉆情況符合較好,為整個東濮凹陷泥頁巖儲層識別與評價做了良好的鋪墊。此方法也適宜推廣到東濮凹陷其他區(qū)域泥頁巖儲層,與應力預測結合,還能有效地預測裂縫展布。
[1]蔣裕強,董大忠,漆麟,等.頁巖氣儲層的基本特征及其評價[J].天然氣工業(yè),2010,30(10):7-12.
[2]付永強,馬發(fā)明,曾立新,等.頁巖氣藏儲層壓裂實驗評價關鍵技術[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4):51-54.
[3]李慶輝,陳勉,F(xiàn)red P W,等.工程因素對頁巖氣產量的影響:以北美Haynesville頁巖氣藏為例[J].天然氣工業(yè),2012,32(4):54-59.
[4]Jarvie D M,Hill R J,Ruble T E,et al.Unconventional shale-gas systems:The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 of north-central Texas as one modelforthermogenicshale-gasassessment[J].AAPGBulletin,2007,91(4):475-499.
[5]Rick Rickman,Mike Mullen,Erik Petre,et al.A practical use of shale petrophysics for stimul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All shale plays are not clones of the Barnett Shale[R].SPE 115258,2008.
[6]宗兆云,印興耀,張峰,等.楊氏模量和泊松比反射系數(shù)近似方程及疊前地震反演[J].地球物理學報,2012,55(11):3786-3794.
[7]Fatti J L,Smith G C,Vail Peter J,et al.Detection of ga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using AVO analysis[J].Geophysics,1994,59(9):1362-1376.
[8]汪功懷,鄧明霞,宋萍,等.東濮凹陷沙三上鹽間泥巖裂縫油氣藏地震識別及描述[J].斷塊油氣田,2011,18(4):461-464.
[9]焦大慶,李梅,慕小水,等.渤海灣盆地東濮凹陷南部地區(qū)古水動力演化與油氣運聚[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4,35(5):585-594.
[10]余夫,金衍,陳勉,等.異常高壓地層的縱波速度響應特征分析[J].石油鉆探技術,2014,42(2):23-27.
(編輯楊會朋)
Prediction of shale brittleness using seismic technology in Dongpu Sag
Li Ning1,2,Hao Jialiang2,Qin Guangsheng2,Deng Mingxia2,Jin Da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Northeast Oil and Gas Company,SINOPEC,Changchun 130000,China;2.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Zhongyuan Oilfield Company,SINOPEC,Puyang 457001,China)
Brittle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valuate shale reservoir.At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the zone of high brittleness shale often contains fractures,production capacity can be easily reached,which contributes to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a optimization;at the development stage,predicting brittleness effectively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horizontal well deployment,borehole design and fracturing transformation.Seismic has not been widely applied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brittleness.By using pre-stack seismic data,we invert to get Young′s modulus and Poisson′s ratio,and finally forecast brittleness.The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known wells.
shale reservoir;brittleness;Young′s modulus;Poisson′s ratio;Dongpu Sag
TE122.2+22
A
10.6056/dkyqt201503015
2014-12-11;改回日期:2015-03-22。
李寧,女,1985年生,工程師,碩士,現(xiàn)從事地震地質綜合解釋工作。E-mail:Donna_ning@sina.com。
引用格式:李寧,郝加良,秦廣勝,等.東濮凹陷泥頁巖脆性指示因子地震預測[J].斷塊油氣田,2015,22(3):338-341. Li Ning,Hao Jialiang,Qin Guangsheng,et al.Prediction of shale brittleness using seismic technology in Dongpu Sag[J].Fault-Block Oil&Gas Field,2015,22(3):33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