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宇靜
摘 要:女性的覺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而在美國歷史文化中,女性的抗爭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以19世紀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經典作品《小婦人》為例,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作品中女性主義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女性主義;意識覺醒;《小婦人》;表現形式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1
引言:
19世紀西方掀起了第一次婦女解放運動的高潮,其斗爭的矛頭直指男權社會下的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而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現實的一種藝術形式,在這一時期,以女性主義為主題的作品不斷問世,這其中以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婦人》最具有代表性,該作品通過對男性角色的刻意弱化,描寫出以馬奇太太為首的馬奇家五個女人的生活軌跡,并在戲劇沖突中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個豐滿、真實、可敬、可愛的女性形象。
一、《小婦人》故事梗概
這部小說以美國19世紀的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描寫了馬奇家這個普通家庭在父親隨軍參戰(zhàn),母親主導生計及孩子教育的情況下,四個女兒的成長歷程,其中二女兒喬是整部作品的主角,作者通過自傳式的描寫,將喬對寫作的追求與對家庭的責任融為一體,進而體現出女性為堅持夢想而不懈奮斗的決心和勇氣,當然雖然喬是主角,但是其他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毫不遜色,例如馬奇太太作為女兒們經濟和情感的支撐,其教育方式對于幾個孩子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馬奇太太在情感和倫理上的指引,四個女孩也不會在內心深處對女性身份進行思考和覺醒;大女兒梅格作為一個賢淑女人的代表,其身上既有傳統(tǒng)女性的溫柔和順,也有新時期女性對純粹的愛情的堅守,而正是梅格的這種個性讓其在婚后經濟拮據的情況下,仍能夠用愛情來化解各種困難,并努力讓生活變得有意義;三女兒貝思雖然不幸早夭,但是其在面臨死亡時的勇氣,以及她在自身病重的情況下仍能夠對可憐的人和物產生同情之情,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堅強、豁達從來不是男性的專屬名詞,女性的堅強與豁達有時更令人動容;四女兒艾米是一個典型的淑女,但是與傳統(tǒng)淑女不同的是在優(yōu)雅的儀態(tài)中,艾米藏著一顆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心,也正是這樣的情感驅使她在婚后仍能夠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從而使讀者看到了一個不畏艱險、充滿自信的新時代淑女的形象。
二、《小婦人》中女性意識覺醒的主要表現
1.自主意識的覺醒
在19世紀西方的文學作品中,女性自由意識的覺醒首先表現在對戀愛、婚姻的態(tài)度上,如英國作家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以及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對這一問題均進行了深刻的探討,而《小婦人》在女性主義的視角下,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自然也避不開這一點。在《小婦人》中,馬奇太太對婚姻的闡述既影響了女兒們的婚姻選擇,也對本書所倡導的自主婚姻進行了總結,即錢很重要,但女人在擇偶時絕不能將金錢看作是“首要的東西或唯一的奮斗目標”,而這幾個女兒也正是在母親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毅然舍棄了金錢的誘惑,轉向了純潔愛情的路口,并在平靜溫馨的生活中演繹著女性的精彩。
2.獨立意識的覺醒
在19世紀掀起的第一次婦女解放的浪潮中,對于經濟權利與政治權利的追求成為女性斗爭的主要目的,而在《小婦人》中,幾位女性從來都沒有因為女性身份的限制而失去對社會的關注,相反她們通過創(chuàng)辦“匹克威克社”和“匹克威克文選”周報,來關注政治和經濟的發(fā)展動態(tài),并且通過撰寫文章針對社會態(tài)勢表達屬于女性的聲音,而正是這種對女性獨立意識的追求使得幾個姐妹都能夠抵制社會對女性生活的規(guī)劃而過上理想的生活。
3.平等意識的覺醒
在19世紀以前的美國的家庭中,男子基于經濟上的優(yōu)勢,使女性成為他們的附庸,而在《小婦人》一書中,女性主義中的平等主要表現在男權與女權的平等,更細化地說是男女在家庭地位上的平等。例如喬在婚后,仍然保持著其剛烈粗糙的個性,而這種個性一方面使其脫離了傳統(tǒng)女性對家務的“責任”,另一方面也使其能夠在丈夫的尊重與支持下實現作家的夢想。
4.自我完善意識的覺醒
女性意識的覺醒本身就是女性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追求自我完善的體現,而在《小婦人》一書中,作者利用發(fā)展的眼光,來描寫幾個女性的成長,例如小女兒艾米在性格上有一些嬌氣、虛榮,但是在母親姐妹的影響下,她終于意識到女性不斷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并最終在不懈的努力中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
三、結論
總之,《小婦人》這本書從自由、真愛、平等、獨立的角度對19世紀美國女性的覺醒進行了深入的刻畫,在文中,這五個可愛的女性雖然出身貧寒,但馬奇太太對女兒們的道德教育以及女兒們在母親的教育下呈現出來的對愛情、生活、自我價值的向往與追求,使我們既感受到了人物的真實,同時也體會到了她們在面臨各種困境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女性獨有的韌性的魅力,而這也是這部語言平實、情節(jié)簡單的作品之所以會在眾多女性文學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席印蕊.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視角下的《小婦人》漢譯本的比較研究[J].海外英語,2014,15:140-141.
[2]鄧菁菁.從十九世紀美國父權主義視角解讀《小婦人》中的女性主義[J].海外英語,2013,23:207-208.
[3]廖容.女權主義在《小婦人》中的體現[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