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星君
Liao Xingjun
1978年出生,廣西桂林人。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文化部青聯(lián)美術(shù)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
繪畫占據(jù)我的大部分時間,之余的最大愛好是云游、訪古。名山大川尤好,野山野水亦可,和旅行、旅游、驢友不是一個概念,是一種林泉之志、山川神遇的品格指向,是一種悠游為納、繪畫為吐的寫生方式,是一種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禪悟路徑。親身游歷中的真山真水皆化作胸中丘壑滋養(yǎng)著身心和筆墨。
《藝術(shù)沙龍》:提到“山水”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廖星君:想到莊子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就是主張要任性自然,超于象外,神游太虛,逍遙解脫。認為一旦不為物役,超越了死生、世俗、自我的一切羈絆,人的精神就能像宇宙天地一般自由遼闊。這樣的人,就再也不是物的奴隸、物的工具,困惑就可以得到消彌,心靈就可以得到安頓!
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像;
含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
觀古今于須臾,扶四海于一瞬。
《藝術(shù)沙龍》:在中國人的文化體系中,“山水”又是什么?
廖星君: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至高境界,《道德經(jīng)》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碧烊撕弦凰枷霃娬{(diào)從人與自然的發(fā)生學的一致性上追求人與自然的相融相通,其蘊含的生命意識、人文思想都對中國山水畫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山水畫本身又從圖式色彩、筆墨氣韻、意境格調(diào)上全方位地印證著天人合一觀,可以說,山水和山水畫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極致的文藝范兒。
《藝術(shù)沙龍》:你覺得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為什么會對“山水”情有獨鐘?
廖星君: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道出“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的六大理由:“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觀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蔽娜撕彤嫾遥鎸ι剿匀?,觀其象捕其神,妙會感神,從而描繪出一幅凝聚作家情思的作品,以達到紀游存念澄懷暢神的目的。
抑或是,山石林泉勝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們不愿因渴慕自然風光而遠離君、親,面對山水畫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窮泉壑”,回味游覽自然山水的印象,以解決“君子”厭煩世俗事務(wù)而又留戀功名的矛盾,即用觀畫代替欣賞自然真景的所謂“臥游”的思想。
《藝術(shù)沙龍》:你覺得“山水”對繪畫、園林、建筑、文學構(gòu)成了哪些影響?
廖星君:山水與繪畫、園林、建筑、文學都有獨特的審美領(lǐng)域和審美方式,山水是山水畫描繪、園林造景的藍本,是建筑的承載基礎(chǔ),是詩詞歌賦的吟詠對象。山水與繪畫、園林、建筑、文學在功能上又有著共通性,為人們提供了可行、可賞、可望、可游、可居、可記的以傳統(tǒng)文化為底蘊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如郭熙所云“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人生長于山水間,山水對人文棲居產(chǎn)生著無以復加的影響。
《藝術(shù)沙龍》:你最欣賞的古代山水畫大家是哪位?他的特點是什么?
廖星君:我一直喜歡元代的倪瓚,字元鎮(zhèn),號云林,無錫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卒于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他的號也很仙幻:蕭閑仙卿、幻霞子、如幻居士、凈名居士等。倪瓚早年家境富裕,藏珍頗豐,三代鐘鼎銅器,歷朝法書名畫,各類名琴古玩以及經(jīng)史子集、佛經(jīng)道書都無所不備,著名的藏書樓“清閟閣”就在他的園中,因此,他從小就具備了與常人不同的文化修養(yǎng)和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后因時局變遷,扁舟辭家,漫游棲止于太湖山水間,脫去塵事,專心書畫,終以意境淡遠、筆墨荒寒、詩章疏冷、品格高逸的藝術(shù)境界,成就了自己在中國山水畫史上至高的地位。
《藝術(shù)沙龍》:你的作品已經(jīng)不能算是單純的山水畫了,山山水水是你用來表達那種玄幻主義色彩的一件件道具嗎?
廖星君:《華嚴經(jīng)》中說“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所謂芥子納須彌,微塵藏大千。正是從佛學中領(lǐng)悟的這種對自然界以宇宙的規(guī)模從宏觀上把握,涉及到事物的細微之處時,則從微觀上觀察,視點既對置于無限大,又面向于無限小的意識,讓我近年的山水觀念發(fā)生轉(zhuǎn)變,從早期的文人類山水樣式轉(zhuǎn)換為具有當代性質(zhì)的異化語言。也就是逐漸不以山水、花鳥、人物這三個門類來界定,而是根據(jù)畫面構(gòu)思意象穿插,星辰山海、麟毛瑞獸、鳥蟲蝶蟻、蓮花靈草皆可運用其中,恰好契合自己玄幻主義審美取向的構(gòu)建。因為這畫境的一切就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礙,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就能夠一砂一山水,一石一境界。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一切眾生皆能時時成道,念念成佛。
《藝術(shù)沙龍》:你可曾有過游歷名山大川的經(jīng)歷,現(xiàn)實中的山水會帶給你的繪畫哪些改變?
廖星君:繪畫占據(jù)我的大部分時間,之余的最大愛好是云游、訪古。名山大川尤好,野山野水亦可,和旅行、旅游、驢友不是一個概念,是一種林泉之志、山川神遇的品格指向,是一種悠游為納、繪畫為吐的寫生方式,是一種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禪悟路徑。親身游歷中的真山真水皆化作胸中丘壑滋養(yǎng)著身心和筆墨。正如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所言“閑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叢,獨應(yīng)無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賢映于絕代,萬趣融其神思”!
妙法蓮華系列之一 73cm × 50cm 2016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二 73cm × 50cm 2016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三 42cm × 30cm 2015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四 130cm × 50cm 2015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五 50cm × 130cm 2015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六 50cm × 130cm 2015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七 42cm × 30cm 2015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八 42cm × 30cm 2015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九 98cm × 31cm 2015年
妙法蓮華系列之十 98cm × 31cm 2015年
無題 扇面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