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彤
(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存在動詞“是”的判斷與使用特點
蔣德彤
(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動詞“是”可以用作判斷動詞或存在動詞。兩種不同的“是”可以從“是”表示的意義來判斷,也可以從所在句子的否定形式來判斷。判斷動詞“是”主要表示等同、性質(zhì)、材質(zhì)、歸屬等意義,所在句子的否定形式直接在動詞“是”前加否定副詞“不”,存在動詞“是”表示存在,所在句子的否定形式把“是”換成“沒有”。而且存在動詞“是”只表示事物的存在,并不指出存在的方式,存在主體與存在處所在視覺上是完全充滿關系。
是;判斷;存在
動詞“是”的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常見的用作判斷動詞,表示等同、性質(zhì)、材質(zhì)、歸屬等等,還有一種是在存在句中充當存在動詞,主要應用于“A是B”存在句中。
(一)從動詞“是”的意義來判斷
在一般的判斷句中,“是”用作判斷動詞,表示多種不同的意義。如:(1)朱自清是《背影》的作者;(2)這本書是小張的;(3)這件衣服是羊毛的。
在例(1)中,判斷動詞“是”表示等同關系,“朱自清”與“《背影》的作者”是等同的,而且“是”前后的內(nèi)容可以互換,互換之后句子仍然成立,“《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崩?)中,判斷動詞“是”表示一種歸屬關系,“這本書”是歸屬于“小張”的。例(3)中,判斷動詞“是”表示敘述的主語的材質(zhì),“這件衣服”的材質(zhì)是“羊毛”。而在存在句“A是B”中,存在動詞“是”只表示存在,除此之外并無其他意義。如:
(4)廣場上是一群放風箏的孩子;(5)沿河是一排排筆直的白楊樹。在這兩個例子中,存在動詞“是”僅僅表示存在的意義,表示“廣場上”存在著“一群放風箏的孩子”,“沿河”存在著“一排排筆直的白楊樹”。
(二)從所在句子的否定方式來判斷
一般的判斷句與存在句的否定方式是不一樣的,判斷句的否定方式為在判斷動詞“是”前直接加否定副詞“不”,而存在句的否定方式是把存在動詞“是”換成“沒有”。例(1)、例(2)、例(3)的否定形式可以變成:
(6)朱自清不是《背影》的作者;(7)這本書不是小張的;(8)這件衣服不是羊毛的。
而例(4)、例(5)的否定形式要變成:(9)廣場上沒有一群放風箏的孩子;(10)沿河沒有一排排筆直的白楊樹。
存在動詞“是”主要出現(xiàn)在“A是B”存在句中,是典型的靜態(tài)存在動詞,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以下特點。
(一)只表示存在,并不表明存在方式
存在動詞“是”和另外一個存在動詞“有”一樣,都是典型的靜態(tài)存在句中的存在動詞,表示某處存在某物,但并不對某物的存在方式做出說明。如:(11)靠墻的書架上,是幾本厚厚的線裝書;(12)墻上是一幅畫;(13)靠墻的書架上,擺著幾本厚厚的線裝書;(14)墻上掛著一幅畫。
例(11)與例(12)是“是”字存在句,其中存在動詞“是”表示“靠墻的書架上”存在著“幾本厚厚的線裝書”,“墻上”存在著“一幅畫”,但并沒有對“幾本厚厚的線裝書”和“一幅畫”的存在方式作出說明,“靠墻的書架上”有可能擺著也有可能摞著“幾本厚厚的線裝書”,“墻上”有可能掛著也有可能粘著“一幅畫”,但這些都沒有明確說明。例(13)與例(14)是“V著”存在句?!皵[著”和“掛著”不但表示了“幾本厚厚的線裝書”和“一幅畫”的存在,而且明確說明了它們的存在方式“擺著”和“掛著”,排除了其他存在方式的可能。
(二)存在主體與存在處所在視覺上是完全充滿的關系
在“A是B”存在句中,存在動詞“是”表示在視覺上存在主體完全占滿存在處所,是完全充滿的關系。如:(15)桌子上是一幅畫;(16)窗外是一片綠地。
在例(15)中,“桌子上是一幅畫”,說明“桌子上”存在“一幅畫”,而且存在動詞“是”表明“一幅畫”與“桌子上”是完全充滿的關系,“桌子上”可能只有“一幅畫”,除此之外別無他物,也有可能“桌子上”還存在其他物體,但是從說話人的關注度上來看,不論“桌子上”是否存在著除了“一幅畫”之外的其他物體,“一幅畫”是完全占滿了說話人的視覺空間的,與之相比,其他物體忽略不計。例(16)也一樣,“窗外”可能存在著除了“綠地”之外的其他物體,但是說話人的關注點和視線在“綠地”上,對其他可能存在的物體忽略不計。
(三)存在動詞“是”可以受副詞“滿、全、都”等修飾
存在動詞“是”表示完全充滿關系,但同時存在動詞“是”還可以受副詞“滿”、全、都”等的修飾,更加強調(diào)完全充滿的關系。受副詞修飾以后,存在主體不能再受表定量的數(shù)量詞的修飾,但是有時可以受表不定量的“些、一些”的修飾。
(17)大街上都是人;(18)空著的地方滿是些罐頭筒子,藕粉匣子,與永遠賣不出去的糖精酒糖攙水的葡萄酒。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判斷動詞“是”表示等同、性質(zhì)、材質(zhì)、歸屬等意義,所在句子的否定形式為在判斷動詞“是”前直接加否定副詞“不”。存在動詞“是”表示某處存在某物,所在句子的否定形式為把判斷動詞“是”換成“沒有”。存在動詞“是”只表示存在,不表明存在方式,可以受副詞“滿、全、都”等修飾,存在主體與存在處所在視覺上是完全充滿的關系。
[1]黃勁偉.“是”字存在句與其他“是”字判斷句的比較[J].孝感學院學報,2011(03).
[2]胡建剛.述語為“有”、“是”、“在”的存在句的語義、句法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1(02).
H36
A
1005-5312(2016)08-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