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牡丹江市東寧縣文化館,黑龍江牡丹江157200)
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生活美與時代感
劉燕
(牡丹江市東寧縣文化館,黑龍江牡丹江157200)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中展示的視覺藝術,以有旋律的人體動作(律動)為主要表現手段。從舞蹈藝術的發(fā)端產生、發(fā)展繁榮來看,它出自于民間,源自于生活,具有強烈的民族特征,鮮明的時代印跡。因此,這就要求舞蹈創(chuàng)作者們必須把握好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生活美和時代感。
舞蹈創(chuàng)作;生活美;時代感
舞蹈中的情感表達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通過舞蹈表演將人的內部情感呈現出來,這樣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舞蹈的情感表達是舞蹈演員通過肢體語言將個人內心深處對作品的理解和感觸給以完美的詮釋。完美的舞蹈需要舞蹈者將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每個舞姿中,深刻掌握作品的精髓,靈活地將作品的內涵表達出來。所以情感表達在舞蹈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產生都是從生活當中來的。舞蹈創(chuàng)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認真細致地觀察生活,逐步積累來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對這些素材進行科學的分析、理解和熟悉,從中篩選出典型的、具備象征意義的“材料”,并對它們有了真正的切身體會和實踐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打動人心的成功作品。比如:我創(chuàng)作的舞蹈《紅蜻蜓》就是受到生活的啟發(fā),發(fā)現蜜蜂這種神奇的昆蟲勤勞、堅韌、勇敢,它終日四處奔波,追捕害蟲,克服困難,甘于平凡,從不追名逐利,默默地為人類造福。而養(yǎng)蜂人常年工作辛苦、平凡。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fā),贊美蜻蜓無私無畏、勇于奉獻的精神。但是如何用舞蹈去表現呢?經過細致的觀察,發(fā)現蜻蜓是一種喜歡集體生活的昆蟲,蜻蜓們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很少發(fā)生爭斗,如果發(fā)現獵物,它們會群起而攻之。平時,它們處于“動態(tài)”時的機敏和處于“靜態(tài)”時的優(yōu)雅,讓人們不得不由衷地感佩這美的精靈,并能與之為朋。它們辛勤的勞動,歡快的飛翔,在為人類無私奉獻的同時,也給這個世界增添著美感。這一切恰恰適合用舞蹈去表現。具體的方法就是把思想、情感化為能被觀眾看見的“動”的形象,這種形象是情感升華的表現,絕不是去勉強模仿表現它們勞動的外部形態(tài)及靜態(tài)的恬靜嫵媚,而是要始終抓住并表現蜻蜓忠于職守、默默奉獻的“情感”線。
藝術作品不夸張就沒有表現力,而夸張就必須有豐富的聯想力與想像力。聯想到蜻蜓清澈巨大的眼眸、纖細身軀、晶瑩透明雙翼,充分展現蜻蜓們追逐、嬉戲的景象,引導人們走入蜻蜓的世界。生活美不等于藝術美。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中各種美的事物要進行高度地濃縮與升華,要善于像蜻蜓捕捉獵物那樣,抓住生活中美的元素,進行藝術的高度概括,使其成為鮮活動人的舞蹈形象,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與薰陶。
任何藝術作品都服務于它所處的那個時代,跟不上時代的藝術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價值。大量民族民間舞蹈能在我國長期流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們能順應人民大眾不斷變化的審美追求,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發(fā)展的。我們不難發(fā)現,那些廣為流傳的、歷久彌新的、充溢著鮮明時代氣息的優(yōu)秀舞蹈作品,都能給人以振奮,給人以啟迪,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從藝術美的享受中,領悟一種精神情操的美,使人們對生活、對社會產生一種深切的愛,從而實現了文藝作品的審美追求。例如:舞蹈《映山紅》截取的是冬子媽英勇犧牲的片段,烈火熊熊,英雄傲然屹立于火中;震憾人心的音樂旋律,滿場紅彤彤的燈光;映襯著“夜半三更喲,昐天明……”的舒緩柔美的音樂,給觀從眾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震憾了人們的心靈,引發(fā)了大家強烈的精神共鳴。又如《春蠶》,取材于唐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使干”的名句,把春蠶、蠟炬獻身精神體現了出來。編導著重塑造和體現春蠶的心靈美,突出了它造福人類的品格。在藝術手段的運用上,設計了一片碩大透明的桑葉,葉子背后是充滿曲線美的“春蠶”(演員)。通過演員優(yōu)美的雙臂動作和手中飄渺的紗巾,表現春蠶吐絲作繭自縛的過程,展示“絲方盡,情不斷”的意境,并從中給觀眾以春蠶絲盡至死無憾的深刻思想內蘊。這個作品表現的是春蠶,實際歌頌的、給人的啟示是獻身精神。
藝術的進步離不開時代的發(fā)展,舞蹈創(chuàng)作更是如此。舞蹈創(chuàng)作在時代發(fā)展的長河中呈現出迄今為止前所未有的繁榮、復雜、多維,形成一個多元化自由舞動的時期。這種舞蹈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明顯地受到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它也顯示了舞蹈創(chuàng)作領域內變革的內在要求和發(fā)展趨勢??傊獎?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就必須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提煉生活,以達到搜集、發(fā)掘、積累素材的目的。然后,依據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從時代的著眼點出發(fā),選擇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進行美化提煉,才能創(chuàng)作出符合當今人們審美需求的、蘊含著民族崇高品格的藝術作品。
[1]陳妍.論舞蹈中的情感表達技巧[J].美與時代旬刊,2014(10).
[2]靳珂.舞蹈編導在創(chuàng)作中如何力求新穎獨特[J].美與時代·城市,2014(08).
[3]張揚.淺析舞蹈創(chuàng)作的審美規(guī)范[J].美與時代月刊,2009(08).
J704
A
1005-5312(2016)05-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