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陳忠實的父親陳廣祿,是勤儉持家的農(nóng)民,需要以踏實的耕耘,種莊稼撫養(yǎng)幾個孩子。與村子里其他農(nóng)民不同的是,陳廣祿認識不少字,如果下雨不能出去干活,他就會躺在祖屋的炕上,津津有味地翻閱古典小說,或者秦腔劇本。
父親還會寫毛筆字,每年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村子里的人會拿來紅紙,請他幫忙寫對聯(lián)。陳廣祿平易近人,不會輕易拒絕村民的請求,只要鄉(xiāng)親拿來紅紙,他立刻就會磨墨、裁紙,迅速幫助人家寫春聯(lián)。在陳廣祿寫字的時候,那些不識字的村民,會默默地站在他的身邊觀看。
看著村民圍觀父親揮毫的情景,陳忠實的心中會感到十分自豪,覺得有文化的人可以給鄉(xiāng)親帶來幫助,能夠得到他們的尊重,發(fā)誓自己長大以后,也要做有文化的人。陳忠實8歲那年,父親拿來一支毛筆,還有一沓黃色仿紙,邊遞給他邊提出要求,明天早晨起來去讀書。
陳忠實拔掉竹筒筆帽,筆尖是一撮黑里透黃的動物毛做成的,看起來很漂亮。他與哥哥上課的教室,是村民空閑的窯洞,桌子和板凳都要自己從家里帶去。陳忠實與哥哥坐在一條長凳子上聽課,父親要求他跟隨哥哥合用一只硯臺,只要把硯臺擺在中間,就兩個人都可以用。
父親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文化,盼望他們離開農(nóng)村出人頭地。作為異常貧困的家庭,陳廣祿要供兩個孩子讀書,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在沒有錢交納學費的時候,只能扛包谷到集市上出售,或者賣自家在河灘上種的樹,甚至于連柴也賣給人家。
兩個兒子還沒有讀完初中,家里的樹木已經(jīng)全部賣完,陳廣祿實在湊不到錢,在絞盡腦汁以后,他只得帶著愧疚,鼓足勇氣和陳忠實商量:“家中經(jīng)濟相當困難,我無法同時負擔你們兩個讀書,你的年齡比哥哥的小,希望你暫時休學,我先把你哥供到初中畢業(yè),讓他考取師范學校,他讀書的費用由公家負責,你再去繼續(xù)讀書。”
多年以來,在陳忠實的印象里,父親不會輕易說困難,面對父親的商量,他毫不猶豫地答應:“可以。”初中畢業(yè),哥哥沒有考取師范學校,只好去讀高中,在高二開學之前,有人前來招工,他趁機到青海參加工作,以便掙錢補貼家庭開支。
復學后,陳忠實學習刻苦,從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讀完高中,高考時他取得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績,可惜遇到大躍進,全國高校大幅度減少招生名額,由往年錄取百分之五十的比例,飛快降到百分之五,結果他居然名落孫山。得知沒有被錄取的消息,他感到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來在瞬間坍塌。
對于陳忠實來說,在拼搏多年之后,竟然與大學失之交臂,是難得忍受的沉重打擊,白天唉聲嘆氣,夜間輾轉反側,即使偶爾睡著,他也會被夢魘糾纏,忽然驚恐得跳起來。在極其痛苦的悲哀中,陳忠實把自己的凄慘遭遇,歸咎于父親勸說他休學,是父親作出的選擇,導致他高考落榜。
面對陳忠實的悲涼狀況,父親耐心地進行安慰:“既然不能考取大學,就在家鄉(xiāng)安心干活,做農(nóng)民種莊稼,也是有價值的,只有農(nóng)民種出糧食,才能養(yǎng)活其他人的生命?!北M管父親努力地勸勉,不過陳忠實依然格外氣憤,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里。
看到兒子還是悲憤非常,陳廣祿只能向他央求:“希望你不要過分難過,請你跟我到外面去散心?!彼麄冄刂÷孵獠?,走過幾面坡之后,到達白鹿原的山坡上。站在灞河的南岸,父親指著河流問:“孩子,河水是怎么樣流出大山的?”
陳忠實茫然地搖頭,然后看著父親,似乎想尋求答案。陳廣祿立刻說:“你看,河水不斷地奔流,在我們下面的位置,遇到又高又陡的塬坡,為了突圍,河水不斷地沖刷,拼命地撞擊,無論它怎樣努力,都不能翻越塬坡,只能巧妙地轉彎,心甘情愿繞著塬坡奔流。河水的目標,是進入大海,在未來的長途跋涉中,還會遇到很多塬坡,只要它不放棄奔流,就會匆匆地到達遠方,和其他的水源,匯聚成汪洋大海。”
看到兒子若有所思,陳廣祿趁機強調(diào):“在遇到大山的時候,河水既沖不垮堤岸,也無法越過山川,只能學會轉彎抹角,從大山的旁邊繞道前進。對于河水來說,大山的旁邊就是出路、機遇和希望。在前進的道路中,我們應該向河水學習,遇到難得克服的困難時,需要尋找較低處突圍,最終目的是到達遠方,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p>
父親利用河水哪怕遇到大山,最后也能夠流入大海的事例,讓兒子從痛苦的低谷中掙扎出來。當天回到家里,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后,陳忠實逐漸冷靜下來,覺得埋怨父親是錯誤的,他決定破釜沉舟,振作精神做出成績。去擔任西蔣村小學教師的同時,他還用業(yè)余時間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做了兩年小學教師,陳忠實到毛西農(nóng)業(yè)中學工作,4年后進入毛西公社任職。陳忠實就像河水,經(jīng)過20年的努力,他終于流出大山,進入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通過多年的勤奮耕耘,陳忠實憑著豐厚的生活底蘊,以及扎實的寫作功底,寫出大氣磅礴、斑斕多彩的《白鹿原》,讓他成為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雖然家庭極其貧寒,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可是陳廣祿敬重文化,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總是想方設法掙錢,支持兩個兒子讀書。在陳忠實看來,父親的耐勞、勤儉以及耿直,和左鄰右舍的村民沒有多大差別,只有他心靈深處的文化意識,才是家里最值得稱道的東西。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