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
夜里無法入睡,讀茨威格的《巴爾扎克評注》。巴爾扎克在拿破侖的肖像下面寫了一句話:“他用劍無法辦到的事情,我將用筆完成。”正好前十來天,我重讀了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對拿破侖與庫圖佐夫的較量還縈繞于胸,便對巴爾扎克這句話多有會意,生出一番感慨——巴爾扎克與拿破侖,正好代表大人物爭雄的兩翼:文與武,但兩個人都沒最終“完成”,有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他們兩個人的行徑都是前勁后疲,雄風(fēng)不能貫穿到最后,令人扼腕。拿破侖進(jìn)攻沙俄,一開始是摧枯拉朽、銳不可當(dāng),直至占領(lǐng)莫斯科,讓俄國有了亡族之虞。然而狂妄之后,是理性的缺失,導(dǎo)致內(nèi)部的崩壞,不得不從莫斯科撤軍。俄兵追擊,冰雪作怪,退回母國時,六十萬的遠(yuǎn)征軍只剩不足六萬,可謂慘敗。而巴爾扎克懷著雄心建構(gòu)長篇,初始?xì)忭嶏枬M、激情四溢,寫得精致細(xì)密,大有經(jīng)典品質(zhì),但是越寫越稀松,到了最后,既不講結(jié)構(gòu),也不講人物的刻畫,一味地只想迅速完成,徹底滑落。兩人都是從野心開始,前半途是大力征伐,不可一世地主宰命運,后半途則氣力不接,內(nèi)心失衡,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被命運所主宰。
當(dāng)拿破侖從莫斯科撤軍的消息傳來,庫圖佐夫喜極而泣,不禁跪倒在地不停禱告,繼而大喊,俄羅斯得救了!他既感謝上蒼,更感謝自己,因為他一直力排眾議,堅定地認(rèn)為:大事的完成、戰(zhàn)爭的取勝,就靠兩樣?xùn)|西:時間和忍耐。拿破侖和巴爾扎克的不能善始善終,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這兩樣?xùn)|西。
野心一旦過于膨脹,就迫不及待,就失去理性,就失去對時間的信任;激情一旦過于強烈,就任性而為,就失去耐性,就失去對事物規(guī)律的從容把握。有野心,不意味著就有意志;有激情,不意味著就有力量。這是普通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在大人物那里,往往就不靈了,因為許多大人物總是高估自己,自以為是,甚至是不可一世。他們敗在自己手里。
(摘自《今晚報》 圖/矢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