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銘
用作稱呼的名詞,從古代一直用到今天的,恐怕只有“先生”了;所指對象最多的,恐怕也首推“先生”了。
最早使用“先生”一詞的是孔子。他說:“有酒食,先生饌。”(《論語·為政》)據(jù)何晏的注釋,此處的先生指父兄,但這一含義沒有流傳開?!抖Y記·典禮上》:“從于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编嵭ⅲ骸跋壬先私虒W者?!边@里的“先生”指教師。這一含義一直流傳至今?!睹献印分械摹跋壬螢槌龃搜砸病保稇?zhàn)國策·秦策》中秦王對唐雎說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都是對有德有才之人,特別是長輩的尊稱。這個含義在今天用得更為廣泛。
由于“先生”意含尊敬,于是被廣泛用來稱呼知識分子和許多行業(yè)中有才能的人。唐、宋稱道士為“先生”,例如《水滸傳》中的公孫勝就被稱為先生。在有的方言中,把醫(yī)生稱為先生。此外,還有占卦先生、草藥先生、風水先生、管賬先生等稱呼。
過去和今天的港、澳、臺一帶,稱別人的丈夫為“先生”,婦女對別人稱自己的丈夫也用“先生”。不過,前面往往加上人稱代詞做定語,如“我先生出差去了”“她先生病了”。我們現(xiàn)在的習慣多是在交際場合用“先生”來尊稱對方。